格外寒冷的冬天,給從事一項工作的人們帶來了便利。在城市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打撈下水道中廢棄食用油脂——“地溝油"獲取暴利。由于低溫使下水道中的油脂冷凝為白色、灰色或是褐色的固體,“乖乖地”呆在下水道里,這給他們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被撈出的“地溝油”中很大一部分經過再次提煉、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胡小松曾在中央電視臺某節目中公開表示,每年有幾百萬噸的“地溝油”進入市場,上了餐桌,其中主要出現在農村市場和城鄉結合部的市場、大食堂、集體食堂。
“地溝油”20年歷史
“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我常開玩笑說自己每天早上早餐吃的都是‘地溝油’。在數量上,我想一年150萬噸‘地溝油’進入市場是有可能的,它并非如三聚氰胺那么可怕,但是其危害一直存在。”長期從事油脂研究的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對《科學新聞》說。
“地溝油”又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毛油”,其來源主要有: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要求,或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后產出的油。
被撈回的“地溝油”通常會在勾兌一些新油之后流入食品、餐飲行業。據實驗測定,長期攝入“地溝油”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并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此外,“地溝油”受污染產生的黃曲霉毒性不僅易使人發生肝癌,也有可能引發其他部位癌變,如胃腺癌、腎癌、直腸癌及乳癌、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變。
“雖然我們知道食品行業有這樣的潛規則,知道有不法商人販賣不合標準的油來謀取暴利,但我們很難分辨。”胡小松曾說,“油摻油,神仙愁,神仙都很難分開它,所以‘地溝油’大概應該已經有20年以上的歷史。如果按噸位算的話,每年消化掉的‘地溝油’,統稱吧,應該在幾百萬噸。”
據了解,提煉一噸餐飲業的“地溝油”成本僅在300元人民幣左右,而如果被加工成為生物柴油每噸成本約1000元人民幣。在專家們眼中,利益驅使是“地溝油”長期橫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對于科研界而言,也有自己的責任,因為本應該對于“地溝油”充當把關作用的檢測方法仍然存在欠缺,不能完全將“易容”后的“地溝油”揪出來,這使得“地溝油”在市場上可以暢通無阻。
檢測之困
經過精煉的“地溝油”,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與普通一級油區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沈群表示,目前地溝油檢測方法有不少,但是存在不能用一種檢測方法檢測所有來源的“地溝油”的缺陷(不同來源“地溝油”特點不同)。有時檢測誤差較大,有誤判的可能。如果“地溝油”摻入含量較少時,檢測不出來。
《科學新聞》了解到的目前現有關于“地溝油”檢測的ZL主要包括:電導率檢測法和膽固醇檢測法。其中,電導率檢測法的依據是:油脂在烹飪過程中因接觸了大量食鹽、味精、洗滌劑等,金屬離子含量要高于普通一級油,且與油中“地溝油”的添加量關聯明顯。膽固醇檢測法的思路是,使用過的油,由于其在早先的烹飪過程中混入了動物脂肪,而植物油脂中不含或含極少的膽固醇,而動物脂肪中膽固醇含量則較高。
2007年1月12日新華社曾報道,武漢工業學院學生劉志金發明了一種30分鐘即可準確檢測“地溝油”的方法。其原理在于:“地溝油”多從下水道的洗滌油水中獲得,其中含有不少來自地溝、金屬器皿、洗滌劑中的金屬離子,與正常的食物油相比有著差別。因此,他們利用金屬離子濃度與電導率之間的關系,通過檢測油的電導率,得出“地溝油”電導率是一級食用油的5至7倍,并以此判斷“地溝油”。
同年5月,同為武漢工業學院碩士研究生的王樂研制出一種藍色試紙,通過將試紙放入受測油后拿出靜置半分鐘,觀察其顏色變化并對比標準色卡來判斷是否摻入“地溝油”。王樂曾對媒體介紹,實驗結果表明該試紙判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但是,她也明確表示,由于油經烹飪后雜質過多、成本復雜,故自己的研究成果——這種試紙還不能直接對熟制菜品的用油進行檢測。對于王樂的研究成果,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分析,這是依據油的“積性”來檢測油的純度,當油中有氯化鈉(食鹽)時,其積性大,反之則小。而正規渠道食用油中通常沒有氯化鈉。
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洪指出,上述兩種方法分別存在著不足之處,他說:“電導率法的檢出下限為‘地溝油’的添加量在20%以上,而膽固醇法的缺陷在于,其檢出下限為‘地溝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科學新聞》聯系到一家生產“‘地溝油’快速檢測試劑盒”的公司。該公司所設計的試劑盒采用薄層色譜法對“地溝油”進行檢測。但在說明書中記者看到,其中明確標注,“對于一些未經純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本法容易產生假陽性。”在記者咨詢過程中,銷售人員也表示,該試劑盒僅能作為工商執法的參考,無法進行詳細分析。
研發新招
據介紹,經過精煉的“地溝油”雖然經過了一系列的過程,包括烹飪、分離、收集、精煉等,但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過程后,影響感官和外觀的因素被排除,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這一點與普通油脂無異,自身并沒有顯示出與其他油脂具有顯著差異的唯一性特征,因此有效高效檢測方法的建立也就沒有足夠的依據。
對于“地溝油”的檢測,何東平也表示并不能采用單一的方法進行。“‘地溝油’的檢測一定要進行綜合評判。”他說。
面對地溝油檢測的種種困難,科技部在去年專門對此進行了立項。項目的承擔者正是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洪和他的團隊。針對“地溝油”的特性和現有一些方法的局限性,黃鳳洪和他的同事們采取了新的方法。他告訴《科學新聞》,針對“地溝油”本身的特點,他們采用同時從幾個方面著手的辦法,除了上述兩種方法外,還包括極性化合物與聚合物含量檢測、Steradienes(?茁-谷甾醇在高溫下的氧化產物)含量檢測、反式脂肪酸含量檢測、重金屬和生物毒素含量檢測、并采用電子鼻技術,建立不同油脂指紋圖譜,在以上多個方法建立的基礎上,探索幾個參數間的相關性,從而確定“地溝油”的存在。
同時,何東平在其團隊已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礎上,也承擔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課題——“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并且已將成果上報相關部門。
“我想這個標準在2010年應該就會批下來了。”他非常有信心地對《科學新聞》表示。但是,他強調對于“地溝油”的治理并非是檢測標準能決定的,關鍵還在于政府管理。
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發布一則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披露了知名火鍋品牌小龍坎在榆林的一家加盟門店兩年間用地溝油制成火鍋鍋底,銷售給顧客食用,涉案2噸多。法院一審宣判涉案5人犯生產、銷售有......
福建省龍巖市有關部門證實,7月12日10時許,位于龍巖市新羅區鐵山鎮東寶山的龍巖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機器檢修過程中意外發生火情。從媒體曝光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出,現場火勢劇烈,黑煙滾滾,看起來觸目驚心......
近日,四川省廣安市公安機關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時,查處了20家涉嫌生產使用地溝油的火鍋店。某火鍋串串香店工作人員:那個是新油,這個是老油,那個里面提出來,提出來后再燒一下。那個(新)油和這個......
據越南市場管理總局提供的信息:2019年6月11日上午,越南平福省市場管理組對相關車輛進行安全檢查時發現:車牌號為68X1-0168的摩托車運載來歷不明的330升已經使用的食用油。經過進一步調查,司機......
MALDI-TOFMS具有分析速度快,樣品處理簡單等優點,特別適合高通量快速篩查。通過優化實驗條件以及統計分析,在橄欖油中摻有低達5%的其他食用油可以在數分鐘內快速區分出來。本次講座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無良老板大量收購地溝油,生產劣質油冒充合格飼料油銷售,總量高達1萬余噸,銷售總額5600余萬元。昨日,記者獲悉主犯程某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一審被判刑15年,并處罰金2900萬元;同伙10人分別被......
四川省安岳縣粥底打漁人家精品魚火鍋店生產、銷售地溝油火鍋,案發后刑事犯罪部分沒有爭議,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卻一波三折,案件一度陷入困境。辦案檢察官與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綜合調查證據,鎖定銷售地溝油金......
近日,上海市食藥安辦召開“地溝油”治理工作推進專題會議,與會各單位就當前“地溝油”治理工作中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會議認為,各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切入不同主題、運用不同載體、......
據人民網《求真》欄目報道,網上有傳言稱:“檢測是否地溝油的最簡單方法是在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子,蒜子對于黃曲霉素最敏感,如果蒜子變紅色,用的就是地溝油,含有大量黃曲霉素;食油良好的話,蒜子是白色的。另......
隨著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B5生物柴油調和基地即將調試啟用,“地溝油”制生物柴油進入終端銷售市場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這一既能解決食品安全痼疾又能節能環保的好事,面對上海年底前將鋪開供應B5生物柴油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