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發展三年多來,對分散于北京的眾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開放共享,實現企業科技研發需求與科技資源供給的有效對接,促進了科研成果產業化。
開放實驗室已成為首都獨具特色的科研資源最豐富、最寶貴的科研創新群體。
問及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三年多來的工作,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秘書長、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負責人劉曉華回答了3個字——“干實事!”
在國內產學研合作發展尚不成熟的今天,在創新型機制體制尚待完善的階段,在產學研合作領域“干實事”絕非易事。
而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正是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自己的步驟和理解。
從2007年之前不足36家掛牌實驗室,到如今已增至83家;在領域設置上,開放實驗室依據中關村產業發展布局,涉及了生物醫藥、環保能源等六大熱門領域,檢測和研發設備已超過了一萬多臺;其中,已有800余名專家進入了開放實驗室人才庫,每年僅承擔的國家級項目就達700項。
劉曉華的回答是明晰的:“以小撬大,發揮引導、輻射、放大作用,為產學研各方提供很好的政策環境,在北京市及整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形成最具價值的創新群體。”這是劉曉華對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定位。
集聚一流資源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是順勢而生。
2006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做強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若干政策措施的會議紀要》“選擇中關村科技園區已有基礎和優勢的領域,支持建設若干開放式重點實驗室”的精神,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科技創新大會文件的有關要求,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會同北京市發改委、市科委等部門聯合啟動了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作。同年6月,《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實施試行辦法》發布。
據悉,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發展三年多來,對分散于北京眾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開放共享,實現企業科技研發需求與科技資源供給的有效對接及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積累各項資源已達到一定規模,成為集科研人才、專業設備、高精尖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信息等多種資源于一體的開放平臺,開放實驗室已成為首都獨具特色的科研資源最豐富、最寶貴的科研創新群體。
以數據為例,2009年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掛牌數量已達到83家,在單位性質上,既有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的一流實驗室,又凝聚了中科院科研機構的力量,還包括其他來自軍工院所、行業轉制院所的實驗室以及企業、孵化器性質的實驗室。
相對于其他同類性質的機構,集聚一流科技資源是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一大優勢。在83家掛牌實驗室中,國家級工程中心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40家,接近總數的一半;國家級認證中心16家、北京市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家。
劉曉華表示:“平臺選擇是為了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把國家寶貴的研發資源和產業的需求相結合,向高科技企業服務。”
為此,開放實驗室設置了包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19家、計算機網絡通信11家、集成電路與先進制造14家、環保能源9家、新材料13家、生物醫藥17家在內的六大前沿領域實驗室。
項目是搭建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的紐帶。
據悉,實驗室每年承擔的國家級項目近700項,市級重大項目百余項,實現ZL許可和技術轉移111項;在創新產出方面,累計申請ZL2194項,創制各類技術標準1023項。
此外,開放實驗室還擁有一批高精尖技術,科研成果貼合市場需求、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如,網絡技術研究中心主要從事IPv6領域和傳感器網絡領域研究,其許多科研成果是物聯網關鍵技術;北大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實驗室研究的“艾滋病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地建立”技術等。
“一流科技資源的凝聚,離不開開放實驗室扎實的工作和良好的口碑。在這樣的發展群體推動和速度的驗證之下,說明我們的工作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在不斷的擴大。” 劉曉華說。
,
搭建開放信息網絡“全集”
化虛為實,是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又一大特色。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推動產學研用的合作是“務虛”的工作。為進一步提高產學研信息和資源整合的效率,2009年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信息網絡平臺正式開通。
有別于傳統科技成果轉化網站,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信息網絡平臺特別重視信息庫的建設,形成了從實驗室到專家、項目、合作洽談等分類的“全集”。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產業領域的負責人定期監督信息網絡平臺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時性,企業所需要獲取的信息基本上都能在這一信息平臺上全面地獲取到。”劉曉華介紹說。
據悉,目前該信息網絡平臺收集了59家開放實驗室的基本情況,還收錄了其他準備掛牌和非掛牌實驗室總計106家各類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研發能力、開放資源、合作項目等基礎信息。
劉曉華表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信息網絡不是簡單的信息發布網站,而是一個集成了留言、聊天室、視頻會議、電子郵件等多項功能的信息平臺,注冊企業用戶和實驗室用戶可以直接借此平臺進行項目洽談,足不出戶即可達成意向。
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高科技企業在網絡平臺上注冊,開放實驗室在數據信息的更新上也有很大的積極性。以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等實驗室為代表的實驗室積極上報相關新聞和相關數據,目前網絡平臺的訪問量逐步攀升。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信息網絡平臺的開通為促進企業和科技機構的密切合作搭建了橋梁,信息更新和溝通的及時性也為產學研用工作務實地開展奠定了基礎。”劉曉華表示。
推介有效的政產學研用創新機制
劉曉華指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程從2006年啟動以來,已經成為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強力“黏合劑”。
這得益于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機制的形成。
首先,無論是企業的技術創新,還是教育科研機構的知識創新,都離不開政府的創新扶持政策,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一個有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政府的驅動機制從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社會中介服務是一個動態、開放、有層次、有結構、有目的、有功能的系統,具有同時緊密接觸政府及企業雙方的特點。北京民協作為企業家的組織,服務是它的天然屬性,并且能從企業創新需求的角度入手,利用政府很少的委托資金發揮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把專項工作落到實處。
業內專家指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程委托一個民間機構——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來具體承辦本身就是一個制度上的創新。
再次,科研機構的開放機制正在逐漸形成。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科研體制和機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科研院所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非常強烈的開放意愿,希望與企業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開放實驗室工程恰好給其一個開放的窗口和途徑,形成新的開放機制。
同時,企業主體的拉動機制不容忽視。鑒于當前經濟活動中競爭愈發激烈,徘徊于低端競爭會陷入困境,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投入能力又很有限,因此當企業越來越集中于自己的應用性技術開發時,它也就非常有賴于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不同的行為主體與它們之間的結合方式與機制構成了地區創新體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突出了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整合各種優質的科研資源,并配以專項資金予以引導,促進了學、研的全面配合,成為企業自主創新的助推劑。”劉曉華指出。
據悉,為推動政產學研合作機制的完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已經形成了開放實驗室和園區企業聯合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建立聯合研發機構、進行聯合研發、聯合研制標準并實現產業化,園區企業提供檢測和測試服務,提供技術攻關服務、人力培養等不同要素組合、不同目標組合、不同機制合作、不同領域合作的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模型。
助推新興重大產業發展
談及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對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的意義,劉曉華表示,開放實驗室發揮著橋梁的作用,搭起了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溝通的橋梁,搭起了政府與企業、科研機構三者之間的橋梁。
“開放實驗室的建立更是一種示范和嘗試,在現有的溝通和服務的平臺下,發揮著用較小的資金調度社會服務以及產業轉化的目的。這本身就是創新體制建構的一種常識。”劉曉華指出。
2010年,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將涉足和引領當前最前沿的技術推廣和產業發展。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將通過產學研系列領域對接會、走近開放實驗室等形式,聚焦智能電網、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物聯網、農業生物技術等全球最前沿的技術。引領全國龍頭的科研機構,眾多的應用產業企業,為抓住發展的歷史機遇,共同探討新技術、產業和應用的發展優勢和發展路徑。
“在更高的層次上,通過構建產學研合作實際經驗的積累,探索構建類似于歐洲創新驛站、臺灣工研院模式的,適合中關村產學研發展的新模式。”劉曉華指出。
12月7日,中關村西北旺科技園宣布完成竣工備案,人工智能、金融、教育、商業等領域的首批10家企業、單位簽約入駐。據悉,中關村西北旺科技園位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核心腹地,占地面積69公頃,總建筑面積規模1......
11月19日,以“藥海共潮創新共舞”為主題的藥物研發論壇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論壇舉辦。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出席并致辭。龔維冪在致辭中說,醫藥健康產業是北京市創新發展的雙發動......
11月13日,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同意北京景觀園林設計有限公司等8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備案的通知》(博管辦〔2023〕127號),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增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網藤......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處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之間,既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的重要支撐,也是全市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高地。記者近日探訪生命科學園,深切感受到這里時不我待的創新氛圍,一批頂尖科學......
8月30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運營。在揭牌儀式上,北京市政府副市長于英杰希望,京冀兩地要密切合作、高效協同,共同做好頂層設計,高起點謀劃園區發展;協力抓好創新生態構建,高質量落地示范項目;一......
中關村各園區全力做好防汛搶險應急救援工作,以最快速度響應處置防汛應急突發事件,保障園區企業安全運行和恢復生產。房山園企業京儀公司因連日暴雨導致院內積水過多過深無法正常生產。房山園緊急出動救援小分隊10......
5月3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承辦的2023中關村論壇——高端儀器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以“數智驅動引領未來”為主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
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伙伴大會上,中關村發展集團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關于構建新型校企合作關系、共建未來產業科技園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航空航......
昨天,中關村展示中心正在加緊布置施工,迎接將于25日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本報記者王海欣攝昨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2023中關村論壇將于5月25日至30日......
4月1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香港貿易發展局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共同主辦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來自加拿大、法國、韓國、美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參展商參展。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