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2-16 11:38 原文鏈接: 國際空間站出現故障


      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寧靜”號節點艙及觀測艙,卻出現一些故障,包括節點艙與觀測艙之間的艙門無法密封、節點艙與空間站之間氣流不暢、航天飛機隔熱瓦再現裂痕。
     
      國際空間站添加組建后能否正常運行?“奮進”號能否順利返航?

     
      艙門不密封
     
      “寧靜”號節點艙搭載“奮進”號航天飛機2月10日抵達國際空間站,12日完成與空間站對接。宇航員特里·維爾茨和凱·海爾隨后發現,“寧靜”號與所連觀測艙之間的艙門無法密封。
     
      這道艙門為多層構造,故障原因可能是扶手“擋道”或者艙體其他部位構造不合理。
     
      空間站原定14日把觀測艙轉移至“寧靜”號另一端,現在可能推遲這一計劃。
     
      美聯社13日援引國際空間站飛行主管鮑勃·登普西的話報道,技術人員著手研究如何排除故障。選項之一,先移除礙事扶手或拆除整道門,再給觀測艙“搬家”;選項之二,等待下一次航天飛行給空間站送去新艙門,“換門”后再轉移觀測艙。
     
      美國航空航天局計劃讓3架現役航天飛機年底集體退役前再執行4次飛行任務,以完成空間站基本建設。下一次航天飛機升空暫定3月中下旬。

     
      “裝修”不停歇
     
      盡管出現故障,幾名宇航員仍繼續往“寧靜”號艙內鋪設纜索和水管、運送運動器械等設備。
     
      “我要告訴你,”宇航員海爾13日上午告訴美聯社記者,“我們正迅速往里面添東西。我們往里面送各種設備,開始令它‘活起來’。”
     
      “寧靜”號12日上午實現與空間站對接,幾名宇航員當晚打開節點艙與空間站之間的艙門,用手電筒照射艙內,然后戴著護目鏡和面罩首次進入節點艙。
     
      在空間站內已經逗留一段時間的宇航員杰弗里·威廉斯率先進入,“奮進”號宇航員喬治·扎姆卡隨后,另外幾名宇航員相繼“飄入”。威廉斯環顧大約兩分鐘,借助無線電報告地面控制中心:“(節點艙)模塊漂亮,空氣非常潔凈。”
     
      維爾茨告訴美聯社記者,艙門首次打開時,他聞到一股獨特氣味,“簡直是太空的氣味”。
     
      宇航員們往節點艙鋪設臨時通風管道時發現氣流速度慢于先前預期。地面控制中心隨即下令,清除這一麻煩之前,節點艙內最多同時容納4人。
     
      “奮進”號這次為空間站送去的節點艙及觀測艙由歐洲航天局負責研制,造價分別為3.8億美元和2700萬美元。觀測艙設7扇窗,其中一扇為迄今送入太空的最大觀測窗。這7扇窗暫時處于遮蔽狀態。

     
      故障不嚴重?
     
      國際空間站添加新組建后能否正常運行惹人關注,而“奮進”號本月晚些時候能否順利“回家”引起一些人擔心。
     
      美國航天局12日說,“奮進”號機身一片隔熱瓦再現裂痕、一塊陶制隔離墊圈翹起,但不會給航天飛機返航構成威脅。
     
      這兩處故障發現于10日。隔熱瓦裂痕長大約5厘米,先前接受過修補,升空后再次出現。陶制隔離墊圈直徑大約2.5厘米,位于航天飛機前窗附近。
     
      飛行項目管理人員勒羅伊·凱恩說,兩個部件非常小,即使脫落并砸中航天飛機機身也不會造成多大損害。另外,“奮進”號左翼部位一條金屬密封條翹起大約5厘米至8厘米,但“無傷大雅”。
     
      “奮進”號升空時,絕緣泡沫從外掛燃料箱脫落。凱恩說,所脫落泡沫大部分位于機身中部,即燃料箱連接處。這一區域較難清理,因而航天飛機先前多次遭遇類似狀況,包括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解體。這一難題已引起航天局警惕。

    相關文章

    航天“妙算”為產品“研用”插上“數智化翅膀”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齊心奮進新時代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里的思政課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航天員桂海潮從“天宮”發來邀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

    中國登月火箭2027年具備首飛條件新飛船是“兩居室”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并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空間站材料科學實驗樣品在上海交接

    6月21日上午,載人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材料類)交接儀式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區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本批空間材料實驗樣品是空間站高溫材料實驗柜首次下行材料樣品和無容器實驗柜下行的第四......

    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發動機首次實現在軌“換氣”

    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近日,在天地協同配合下,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系統大氣瓶完成在軌安裝任務,該院801所首次采用“換氣”而非“補氣”的方式完成電推進系統推進劑——氙氣的補充。電推進系統的......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