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2-23 13:51 原文鏈接: 激辯糧食轉基因:是“救星”還是“大患”

    世界衛生組織稱目前可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2009年底,農業部向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了安全證書,更早的2008年,農業部門啟動了總額約200億元人民幣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據稱為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生物新品種,提高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和產業化整體水平,為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國內轉基因研究的如火如荼并沒有平息國內外專家學者爭論的聲音,在國外研究者發出轉基因技術其實是西方在控制中國糧食命脈的警告時,從事以及接近轉基因技術的一些國內專家卻意外保持沉默。但是云遮霧罩的轉基因技術研究背后,仍然有一些線索可供普通人玩味思索。

     

      轉基因大米比飲用水還安全?

      2009年10月,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 出現在《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中,獲得了農業部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轉基因水稻可在湖北省生產應用,“一石激起千層浪”,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成為眾矢之的。

      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衛生組織早有認定。2002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份名為《關于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在這份文件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不同的轉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種基因。這意味著應逐案評估個別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并且不可能就所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發表總體聲明。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風險評估并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此外,在此類食品獲得批準的國家普通大眾對這些食品的消費未顯示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介紹,轉基因作物分為三類:抗蟲害損害;抗病毒感染;以及對某些除草劑耐受性。截至2002年,抗蟲害或耐受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在美國和歐盟獲得了批準,耐受除草劑的菊苣僅有歐盟批準,耐受除草劑或抗病毒的甘蘭型油菜、南瓜屬植物、土豆則只在美國和加拿大獲得了批準。

      對于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華中農業大學解釋:“人類安全使用Bt蛋白來抗蟲已有70多年歷史,沒有發生一起讓人中毒和過敏的例子。它本身是有機物,是有機食品允許使用的生物抗蟲劑。由國家指定的有資質的單位用轉基因大米喂養了很多代白鼠,沒有發現轉基因大米對白鼠生長、發育、智力、免疫、生殖等有任何不良影響。研究人員還用純Bt蛋白對抵抗力很弱的小鼠進行灌胃,劑量達每千克小鼠體重灌注5克純Bt蛋白,沒有發現中毒、過敏、體重異常、臟器病變。每克‘華恢1號’稻米含Bt蛋白不超過2.5微克,按小鼠灌胃劑量折算推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吃掉120噸稻米也不會發生中毒、過敏、體重異常、臟器病變。如果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計算,一個人活上120歲,也只吃掉約10噸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劑量的十分之一。我們想特別指出,人類食用轉基因食品已有十多年歷史,沒有發現任何中毒、過敏等不安全問題。”

      華中農業大學進一步表示:“我們最近查了食品、飲用水等相關國家標準,發現對人體無毒的Bt蛋白在轉基因大米中的含量,比國家標準規定的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還低。亞硝酸鹽是實驗證明的中度毒性、高度致癌性物質。國家標準規定飲用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為每克水中不高于1微克。考慮到飲水量,可以說,我們研發的轉基因大米比達標的飲用水還安全,是真正無毒無害的。”

      反對轉基因作物人士的疑慮并未因此消弭。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對于世界衛生組織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結論向記者評論道:“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很慎重的,但他們的意見僅是供參考的,他們不能決定每個國家是否種植。美國加州3縣、歐洲瑞士國家全民投票決定不種轉基因作物。”

      接受采訪時正在國外參加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會議的國家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首席專家薛達元對記者說:“我基本上同意世衛組織的文件精神。應該說目前已批準商業化生產的轉基因都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總體說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限于風險評估技術的水平,也只能說基本上是安全的,或者說‘目前可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將來是否會有危害,還不能完全肯定。而且,目前已經風險評估的商業化轉基因還很有限,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將會出現大量新的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這些新的轉基因未必都是安全的,需要逐個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也就是說,部分轉基因目前安全不等于將來也安全;現有的轉基因安全不等于今后的轉基因也安全。”

     

     

      會漂移的基因?

      基因漂移是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爭議較大的另外一個焦點。蔣高明此前對媒體表示,基因交流在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大都發生在相同的種或同屬的物種之間。植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基因交流,在理論上講是零概率事件,否則,生物進化史上早就有了這種基因交流的事件發生。人類通過生物技術可以實現不同物種,甚至不同生物界(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但對于這樣的基因轉移,人類不可能不付出安全代價。以轉基因水稻為例,科學家希望通過Bt基因合成的毒蛋白餓死害蟲,但生存是物種最基本的權利,它不吃水稻的葉子,就得吃別的植物葉子,或者莊稼或者雜草。但是,其他作物也都轉了基因,雜草也通過基因逃逸帶了Bt基因,那么害蟲只有加速進化而與人類抗衡。其結果是,人類需加大農藥用量而抗蟲,這與轉基因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對于基因漂移的質疑,華中農業大學答復:“水稻屬于自花授粉植物,個體間基因型是同質的,兩株水稻發生異花授粉的概率僅1%左右,正常情況下水稻花粉傳播距離很難超過1米,且人工種植水稻的稻田沒有野生稻,所以,不存在所謂基因漂移的問題。這已為多年的田間試驗結果所證實。”

      華中農業大學進一步解釋:“水稻有4萬多個基因,我們轉入的只有一個基因,它只賦予水稻抗蟲的功能,并沒有也不會改變水稻基因的其他功能。在人食用水稻的胚乳(即大米)中,這個抗蟲基因產物含量極低。它只在害蟲食用的水稻莖葉中顯著表達。轉入水稻的抗蟲基因Bt蛋白,它只殺死危害水稻的鱗翅目害蟲,而對其他昆蟲沒有毒殺作用,也不會像化學農藥那樣殘留在環境中,因此不會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不良影響。”

    ,

      須公眾參與

      中國的轉基因研究要順利進行,透明度也是一大待解問題。在目前圍繞轉基因作物的爭論中,轉基因技術專家罕有人出面向普通民眾全面介紹轉基因作物的作用與弊端,薛達元認為:“主要原因是農業部有關部門將批準轉基因商業化搞得很神秘,他們忽視了公眾了解轉基因的權利。他們總以為轉基因技術太專業,老百姓搞不懂。可以越是搞不懂,就越神秘,也就越懷疑其安全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公眾參與的轉基因作物風險評估體系與程序,轉基因技術專家要向公眾多做技術介紹和優劣比較,并介紹政府是如何組織進行食品安全評估和環境風險評估的,采取了哪些風險管理措施。不能將公眾排除在外。”

      蔣高明也表示:“我認為這是利益作怪,內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安全的評估體系需要生態、醫學、食品科學、法律多方面的專家組成,而不是目前的格局,專家中三分之二是搞生物技術的,或者與生物技術有關。”

      華中農業大學回應:“有輿論說安全評估專家中轉基因專家占了三分之二,并認為這不合理,我們對此不敢茍同。轉基因作物安全評估有很強的專業性,轉基因專家占多數是正常的,反之倒不正常了。需要指出的是,我校水稻轉基因研發團隊專家均不是安委會(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本報注)成員。”

      不過華中農業大學也坦承在公眾中進行轉基因知識的普及還不夠:“未知導致恐懼,因為科普不夠,轉基因技術對公眾而言顯得神秘而危險。同時,由于一些機構、媒體的炒作,使得消費者已經對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和轉基因食品安全產生了很大的負面認知。公眾對轉基因的認知誤區,表明我們相關知識的科普工作還有很多欠缺,目前我們正設法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普宣傳教育,讓公眾了解生物技術,培養公眾對轉基因產品及其安全性問題的客觀公正意識。”

      2010年新年前夕,華中農業大學生物科學傳媒中心依托新浪博客平臺建立了官方博客“綠道”,華中農業大學解釋“綠”是生命的顏色,代表環保、健康、可持續發展;“道”是中國傳統哲學范疇,有“道理”、“規律”、“道路”等意思,也與“綠色超級稻”的“稻”諧音,希望就此增加轉基因技術的親和力。

      原文鏈接:糧食轉基因 世衛組織認為可能對人體無害

     

      更多閱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科學網》博客

      方舟子:食用轉基因農作物風險被高估

      農業部: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暫無時間表

      華中農業大學生物科學傳媒中心官方博客“綠道”

    相關文章

    首位轉基因豬心移植患者心衰原因公布

    發表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的新研究揭示了首個轉基因豬心移植患者的致死原因。該手術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移植到人類患者體內,標志著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57歲的大衛·貝內特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醫......

    農業農村部: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鼓勵原始創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

    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澳新擬批準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作為加工助劑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227-23號通知,其中A1266號申請,申請將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為加工助劑。據通知,該木聚......

    轉基因蚊子的使命——消滅瘧疾

    岡比亞按蚊可以攜帶瘧疾病原蟲。圖片來源:RealityImages/Shutterstock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對攜帶瘧疾病原蟲的蚊子進行基因改造,可以減緩其體內瘧疾寄生蟲的發育,也可以縮......

    轉基因豬生物反應器領域研究獲重要進展

     利用轉基因豬唾液腺生物反應器合成hNGF蛋白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吳珍芳團隊在轉基因豬生物反應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利......

    轉基因豬心成功移植到兩位腦死亡者體內

    7月12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兩名靠生命維持設備延續生命的病人體內。這兩人在移植手術前被宣布腦死亡,在術前、術中和術后一直使用呼吸機并進行透析。直到去年,異種移植,即將......

    宇航員也需要轉基因食物?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化學學會2022年春季會議上提交論文稱,他們培育出了一種能生成骨激素從而促進骨骼生長的轉基因萵苣,如果宇航員在太空培育出并食用這種萵苣,對他們在執......

    轉基因萵苣或助宇航員維持健康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化學學會2022年春季會議上提交論文稱,他們培育出了一種能生成骨激素從而促進骨骼生長的轉基因萵苣,如果宇航員在太空培育出并食用這種萵苣,對他們在執......

    20億轉基因蚊子突然釋放,美國坐的住么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想方設法消滅蚊子。早在2021年,英國Oxitech公司就在佛羅里達州釋放了7.5億只實驗室改造的蚊子。近日,該公司正準備在佛羅里達和加州的更多地區釋放另外20億只轉基因蚊子。據了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