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開始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這是該法自1987年施行至今的首次全面修訂。此次草案強化了違法責任方的法律責任,違法排污50萬元罰款的上限被取消。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介紹,現行法源頭治理薄弱,管控對象單一;總量控制范圍小,重點難點針對不足;問責不嚴,處罰不夠,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需求。
據悉,草案共八章一百條,對既有條款進行了大規模地增刪、調序、重新組織,其中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一章為完全新增的內容。
草案依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強化了政府、企業和公眾責任,補充完善了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區域聯防聯控、總量控制和實施排污許可等制度和措施,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公眾關心的霧霾治理等問題作出回應。
環保任務完成與否納入考核內容
現行法對地方政府的責任規定較為原則,問責機制不嚴的問題突出。即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環保法,首次將環保任務納入本級政府及負責人的考核內容,與此相對應,本次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也建立了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根據草案,未來全國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將被分配各自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并逐層分解落實至排污單位。在此基礎上,國家將逐步推行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污權的有償使用和交易。
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
草案明確規定了排污許可證制度。根據草案,必須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單位有:排放工業廢氣或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集中供熱設施的燃煤熱源生產運營單位,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單位。
草案規定,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此次修法十分關注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在燃煤、工業方面,明確國家采取措施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細化對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控制措施;在機動車方面,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在用機動車、油品質量環保達標的監督管理。
對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對作出專門規定
草案第六章專述重污染天氣的預警和應對,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需要將重污染天氣應對納入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不僅要向上一級環保主管部門備案,還應向社會公布。
根據草案,預警信息發布后,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短信等可能的途徑告知公眾采取健康防護措施,指導公眾出行和調整其他相關社會活動。應急預案一旦啟動,政府可以采取的行動包括: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限產、限制或禁止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體育活動等。
針對違法成本低問題,強化責任方的法律責任
企業和個人違法成本低,是大氣污染環境治理“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對此,草案強化了責任方的法律責任。
對無證、超標、超總量、監測數據作假等污染違法行為,草案規定了沒收違法產品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責令停產整治、行政拘留以及責令停業、關閉等行政處罰,對受到罰款處罰拒不改正的實行按日計罰。
草案對公民個人的法律責任也作出規定。根據草案,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等物質的,以及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時段和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的,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
此外,草案還取消了現行法中50萬元的處罰上限,代以倍數類懲罰標準。如造成一般或者較大大氣污染事故的,按所造成直接損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計算罰款,造成重大或特大大氣污染事故的,按直接損失3倍以上5倍以下計算罰款。
治霾,單雙號限行常態化“靠譜”嗎?(延伸閱讀)
22日,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關于重污染天氣可對機動車限行的規定引起社會熱議,認為這是為“單雙號限行常態化”開了口子。對此,多位專家進行了分析。
“此前,北京市區分黃標車、綠標車并對黃標車限行,以排污是否達標為標準。但如果單雙號限行不管是否為環保電動車輛一概限行,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值得懷疑。”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竺效說。
圍繞限行能否治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虎表示,“在沒有充分的科學研究前很難斷言,通過單雙號限行就能減少霧霾天氣和環境污染”。
除單雙號限行外,有無更好的治霾措施?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主任委員李艷芳認為,治理霧霾,應通過提高油品質量、提高燃油經濟效益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汽車等多種措施來實施。
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4月21日晚發布消息說,該院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成功接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數據,均處理正常。中科院空天院介紹說,北京......
家庭生活、畜牧業和化肥施用等人類活動造成的硝酸鹽污染,正威脅著海洋生態系統和凈初級生產力。作為初級生產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硅藻能夠適應高硝酸鹽環境,但其機制尚不清楚。近日,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獻......
4月16日2時1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該星將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領域遙感應用,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625701、92044302、22188102)等資助下,清華大學王書肖教授和趙斌助理教授團隊在大氣有機物排放清單和來源解析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揮......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項目編號:22188102)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泓院士團隊與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S.Francisco教授、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曾曉成教授......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625701、92044302、22188102)等資助下,清華大學王書肖教授和趙斌助理教授團隊在大氣有機物排放清單和來源解析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揮......
4月17日,湖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了兩則招標公告,預算總金額2616萬元,采購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質量控制、數據審核、平臺管理與能力升級等服務。湖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2022年湖北省省......
16日,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悉,這是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其成功發射和在軌應用標志著中國在大氣遙感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記者16日從中科......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指出,2000年至2020年間,圍繞南極半島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會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極端大氣條件引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6812.shtm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趙純教授課題組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