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托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是國際上最早達到百萬大氣壓的五個實驗室之一,在靜水壓的定標等超高壓技術、 高溫高壓下金剛石的合成機理、高壓下物質結構相變等研究領域處于國際前沿,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1985年,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金剛石薄膜研究,1987年制備出我國第一片金剛石薄膜。此后,又在琥珀色立方氮化硼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在超硬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鑒于超硬材料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國家計委于1989年批準組建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運轉,2003年通過第一次國家評估。
近五年來,共培養107位碩士生、47位博士生,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127人、博士研究生72人、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在校期間就表現出色,共有146人次獲得過各種獎項,包括校級優秀研究生、全國高壓學術研討會優秀青年論文獎、校級優秀博士論文獎、香港“求是”研究生獎學金、“唐敖慶”獎學金等。這些優秀的畢業生中有些參加了本實驗室的研究隊伍,為實驗室增添了新生力量,有些分配到兄弟院校和企事業單位,成為超硬材料和高壓科學研究的生力軍,一些人已經開始在國內外學術界嶄露頭角。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托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是國際上最早達到百萬大氣壓的五個實驗室之一,在靜水壓的定標等超高壓技術、 高溫高壓下金剛石的合成機理、高壓下物質結構相變等研究領域處于國際前沿,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
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金剛石薄膜研究,并于1987年制備出我國第一片金剛石薄膜,在超硬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培養107位碩士生、47位博士生,研究生中共有146人次獲得過各種獎項。
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址: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郵編:130012
電話:0431-85168881
傳真:0431-85168881
E-MAIL:sklshm@mail.jlu.edu.cn
網址:http://nlshm-lab.jlu.edu.cn/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侯廣進團隊利用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表面上金屬—氫(M-H)活性物種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M-H是一類特殊的物種,已有......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出講話。周琨攝聘書頒發現場。周琨攝參會人員合影。周琨攝9月5日,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廣州分會(以下簡稱青促會廣州分會)第四屆委員會換屆選舉會議采取“線上+線......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被廣泛應用于化學品的合成。助劑(氧化物、分子、配體等)常被用來進一步調控金屬催化劑的性能。然而,助劑在實際反應中發揮的作用尚不明確,原因在于其在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的落位和組成精準控制的難......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曉偉、研究員姜鵬、包信和院士團隊在高靈敏、低功耗人體紅外熱輻射探測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觸人機交互系統中的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人體自......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
江門中微子實驗位于廣東省江門開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以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為主要科學目標,并進行其他多項科學前沿研究。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運行,屆時將成......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閆競宇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研究員賴建強團隊合作,在人乳寡糖高通量絕對定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食品化學》。母乳作為新生兒唯一的天然營......
中新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2022年全國科技周“中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展”輪值主場活動8月27日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行,中科院科技成就展也由此正式推出,并作為常設展長期對社會開放,以341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