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專家:玉樹地震不是偶然現象
人民網科技北京4月14日電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 發生7.1級地震。
針對這次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他分析,從地質構造上看,玉樹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玉樹地處青藏高原塊體的中部,該板塊的地質活動較為強烈,中強度以上的地震在歷史上持續不斷,因此玉樹地震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臺灣、青海今天相繼地震,雖然屬于不同板塊,但是反應了全球地震活動進入高活躍期。
孫士鋐介紹,從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個月以來,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紀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記錄高出不少。而7.7級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兩次,而最近9個月內全球則發生了6次。
孫士鋐認為,地球進入高活躍期時段,對于是否后期會出現更強烈(8級或8.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員需要密切關注。
孫士鋐:民間預警證實關聯 理論論證還要很長過程
人民網記者提到,昨天在人民網留言中有網友表示在三門峽觀測到地震云,并預測近日可能有地震發生。對此,孫士鋐研究院員透漏,他也一直關注民間地震研究,并與民間愛好者保持聯系。
昨日(即4月13日,青海7.1級地震發生的前一天),他相繼收到兩條來自民間愛好者的短信,提及他們近日觀測到的異常現象。其中身處西安的民間研究者表示,他家中為地震研究設置的上百個擺錘有異常偏移;另一位湖南常德的愛好者則稱身體可以接收震前次生的信息量,而昨天他感覺到耳鳴等身體不適癥狀。這兩個短信均提醒孫士鋐研究員關注近日可能發生的地震活動。
孫士鋐表示,他現在明確認為,這兩位民間研究的信息和今晨青海地震發生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如何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論證自然現象和動物、人體的異常反應與準確預報地震之間的關系,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2月27日7時58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緯41.87度,東經79.85度。震中距溫宿縣73公里,距阿克蘇市84公里,距烏什縣89公里,距阿瓦提縣143公......
據@中國地震臺網 正式測定:02月23日08時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緯37.98度,東經73.29度)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02月23日08時55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緯38.0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73.shtm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18日4時49分在福建龍巖市連城縣發生2.8級......
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教授楊華勇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敏團隊合作研發的分布式光纖聲學監測系統(DAS)成功監測到廣東新豐江地震數據。2月......
聯合國衛星中心(UNOSAT)與武漢大學15日聯合發布了全球首份土耳其地震夜光遙感分析報告。該報告利用夜光遙感技術從震區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別評估了土敘地震對城市電力的損害程度,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當地時間......
土耳其近日先后發生兩次7.8級地震,地震發生后,一篇題為“國家地震局核心論文顯示:土敘地震可能致中國3年內發生7-8級強震”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還有網友好奇最近中國的小地震,是否因為土耳其地震......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地震是可怕的,即使它們通常很短暫。在幾秒鐘之內,地震就可以造成廣泛的破壞,崩山裂谷、引發海嘯。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如此短暫。一些地震可......
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中南部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發生兩次大規模地震。第一次7.8級(矩震級)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時17分(北京時間9時17分)(東經37.03°,北緯37.17°),第二次7.5級......
臺灣花蓮縣海域8日18時許發生4.7級地震,福建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城市感受到明顯震感。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8日18時49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35度,東經121.65度)發生4.7......
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6日凌晨發生強烈地震。官方消息顯示,地震迄今已造成至少數千人死亡、逾萬人受傷。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最終死亡人數或將為目前已知的數倍。此次地震破壞力為何如此巨大?高震級加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