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一直以來,人們始終認為植物病毒并不會感染動物,反之動物病毒也不可能感染植物,但是日前一些科學家卻在人類的糞便中發現了大量的植物病毒,這表明首個人類可能被感染的植物病毒將發現。相關論文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
據報道,日前來自法國地中海大學(University of the Mediterranean)的迪迪埃·拉烏爾特(Didier Raoult)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一種胡椒病毒很有可能感染人類,以致人類生病。在參與其研究測試的304個成人中,他們在其中7%的人的糞便里發現了胡椒輕斑駁病毒的RNA。而且那些體內帶有這種病毒的人要比不帶有這種病毒的人更容易發燒,腹痛以及瘙癢。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一說法,來自美國新奧爾良杜蘭大學的病毒學家羅伯特·加里(Robert Garry)就表示,拉烏爾特只是觀察了許多可能的癥狀,但是卻沒有找到一些在感染病毒的人群中隨機出現而且更加普遍的癥狀。而且,為了進入細胞并且復制自身,病毒必須首先與人體細胞的受體相結合,但是植物病毒卻基本不能識別人體細胞表面的受體。
而拉烏爾特稱,植物病毒可能并不是直接感染人體細胞,而其裸露的RNA很可能利用類似于RNA干涉(在轉錄水平、轉錄后水平和翻譯水平上阻斷基因的表達)的機制改變人體細胞的機能。目前,拉烏爾特和他的團隊正在為證明植物病毒可以感染動物的判斷是正確的而尋找更直接的證據。
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聯合團隊與廣州實驗室研究員周鵬團隊合作,研究實現了跨病毒類型和跨毒株的通用預測,涵蓋新冠、流感、寨卡和艾滋病病毒,展現了AI助力自然科學研究范式革新的巨大潛力。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
在與太陽無休止的斗爭中,人類皮膚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微觀盟友。暴露在紫外線下會破壞細胞中的DNA,增加一個人患皮膚癌的可能性。但是,根據近日發表于《癌細胞》的一項對小鼠和人類的研究,正常人類皮膚上常見......
對AI設計的蛋白質“納米籠”進行低溫電子顯微鏡分析。圖片來源:韓國浦項科技大學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設計出一種“納米籠”,成功模擬出病毒的復雜結構。其可遞送治療基因,進而成......
你或許從未聽說過Betacoronaviruspandemicum這個名字,但你很有可能在過去5年內的某個時刻感染過它。它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其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SARS-CoV-2,即“嚴......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創新的工具——由單一DNA分子折疊成的四指微型“手”。其被命名為NanoGripper。這個納米級別的......
近日,一項發表于《納米級進展》的新研究稱,科研人員將比人類頭發細200倍的“意大利面”細絲編織成繃帶,可幫助預防傷口感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AdamClancy研究團隊制備了一種由面粉和甲酸(常見食品......
2024年10月12-17日,由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應急技術中心主辦的全國繼續教育項目“2024年新型冠狀病毒與猴痘病毒監測檢測技術手把手培訓班”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
記者10日了解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北京時間9日11時發表了中山大學與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云計算與AI技術發現了180個超群、16萬余種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種類的近30......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李思輝矛和盾,是冷兵器時代的常見武器。今天,科學家在研究一些病毒性傳染病時,發現它們的致病機理,竟然也類似于古代典故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病毒進入宿主體內后,讓宿主體內本......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