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部長陳竺致開幕詞
由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于2010年4月22-2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此次論壇以“風險管理:概念與實踐”為主題,來自全球的近300位政府官員、科技專家、知名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論壇得到衛生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國際生命科學會等國內外重要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支持。衛生部部長陳竺出席開幕式,并做重要講話。
過去10年間,中國食品工業年平均15%以上的高速增長與食品安全事件的頻出,形成強烈反差。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不僅顯示中國政府對治理關乎民生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也表明中國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上已邁出關鍵性的步伐。
論壇名譽主席、衛生部陳竺部長在致辭中指出,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全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保障食品安全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長期以來,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減少食源性疾病、強化食品安全體系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構成的風險分析理論與實踐得到了各國一致公認和廣泛應用。目前風險分析方法已經成為評價食物鏈中的危害與人體健康風險相關性、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管理控制措施、確定監督管理重點領域和品種的重要手段。
他強調,中國愿意和各國一道為維護全球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也樂于在構建食品安全交流平臺方面發揮作用。
在距《食品安全法》實施即將一周年之際,以高端、權威為特征的國際食品安全論壇的召開,揭示了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在中國才有,而是一個突破國界的全球話題。某一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可能會波及全球,因此而引發各國政府、科技和工業界人士的深深思考和深入探究。
論壇共同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潘蓓蕾教授在會上表示,中國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正逐漸從“危機應對”走向“風險預防”,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她認為,食品安全的問題,是道德、法規、技術三個層面的問題。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有技術問題,但前期較多地是道德的缺失,是不良企業人員的違法問題,需要從法律和道德的層面解決問題。但同時,破解世界食品安全的難題,必須依賴于科學的思維、理念及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的水平提升,需要全球科技界相互間的溝通與互補。中國的食品科技工作者應堅定地站在推進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不斷進步的前沿,加大國際交流,以開闊的視野,用科學家的道德和良知,用專業和學識,不辱使命,真誠工作,筑建一個讓消費者放心、健康、干凈的中國食品產業。
來自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以及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的專家、業界人士對當前全球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途徑提出了探求方法。論壇的召開不僅為政府、科技界、工業界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也表明中國政府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對科技的尊重和依賴,及中國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共同建設中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信心和實踐。
權威視點――來自全球食品安全高端智庫的聲音
中國的食品安全――加大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制定水平
論壇名譽主席、衛生部部長陳竺在發言中指出,中國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法律明確規定要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衛生部負責制定、公布。目前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參與制定評估計劃,擬定評估技術規則,開展風險評估交流;二是建立健全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力爭在2010年底建立起覆蓋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和各省、市、縣并逐步延伸到農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三是發布實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試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印發了2010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四是成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首批修訂并公布了66項乳品安全標準,目前正在開展食品中農藥殘留、有毒有害污染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限量標準等基礎標準清理完善工作。
他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仍較低,多數食品企業規模小、分布廣,區域發展也不平衡,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基礎還較薄弱,下一步我們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加大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的能力、機構、制度和人力建設,盡快使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制定水平邁上新臺階。
全產業鏈安全――全球業者的使命
多國專家結合所在國的國情、工作經驗,提出要從食品供應鏈的各環節著手,正確對待目前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Theodore P. Labuza教授指出,食品工業的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和高質量的食品。政府要做的是制定一個標準,比如HACCP,以確保產品在原料的生產、加工、運輸、操作、以及消費前的最后準備等環節中將潛在風險減小到最低。此外,政府必須確立召回體系,用以查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盡快將不安全的產品驅除出市場。他以花生醬事件為例,說明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里,從發現患病到確定引發疾病的污染源的追溯能力和速度也是不夠的。并提醒業界要重新審視追溯能力以及對重大危機發生后的反應速度。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主席Martin Cole表示,國際范圍內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的發展,為各國間有效且具可操作性地減少危機處理時間提供了方法。一個國家不能只依靠其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而是要將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經驗分享給他的合作伙伴。專家們指出,對待食品安全問題,應積極吸取教訓,并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多方共同努力應對整個食品鏈的安全挑戰。
風險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與會專家指出,風險管理作為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其實施有效管理,將創造不可低估的價值。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任筑山教授指出,在美國,食品工業必須明確不能因獲利而犧牲食品安全。政府有責任制定完備的食品安全法律及政策,而學術界和媒體也有責任宣傳并教育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教育機構也需要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研究及提升公眾意識的活動。最終使每個消費者都能保證購買到安全的食品。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使食品安全得到更大的保證。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前主席J.Stan Bailey表示,所有國家的消費者都希望并且日益強烈地要求他們所購買的食品沒有受到微生物或者化學物質的污染。在安全食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政府的規章制度、企業間的相互配合等都將影響到食品安全的科學性和經濟效益。
來自通用磨坊、嘉吉、卡夫、李錦記、百勝餐飲、加多寶等著名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并結合各企業實踐,就環境監測降低致病菌污染風險、整合食品供應鏈中的安全風險管理、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等內容進行了交流。
食品安全標準――食物鏈中的重要保證
為在科學基礎上探討規則體系的建立, 本次論壇期間還設立了“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專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劉秀梅研究員指出,由食品中病原菌引起的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國際食品安全領域關注的重要問題。她結合中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現況和標準體系,對食品中微生物指標及限量的設定、檢驗方法的國際標準化等內容進行了介紹。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太區高級食品安全和營養官員Shashi Sareen強調,國際標準和質量在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和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和非關稅協定的簽署,各國都擁有了更多的進入世界市場并從中獲益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和安全變得更加重要,食品安全標準的角色也日益凸顯。食品安全標準在整個食物鏈中對保證食品的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會間,為配合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辦方還與工業發展促進會、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等機構共同舉辦了“微生物風險評估和微生物檢測方法”培訓班。對提升我國食品微生物風險評估及微生物安全標準的研究水平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傳統食品工業化――探尋東方食品安全解決之道
傳統食品是各國食品產業的特色和精華,面對傳統工藝的創新、標準的制約、加工水平的提升等問題,亞洲部分國家的專家特別就遇到的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經驗進行了交流。
來自泰國皇太后大學的Alastair Hicks副教授、日本食品產業中心大西吉久主任、韓國大學Ggot Im Lee研究員分別就在亞洲鄉村通過風險管理促進安全農產品增值、日本傳統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韓國傳統食品在工業化進程中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等內容進行了分析,也為我國傳統食品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相關閱讀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亞五國深處內陸,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落后,使得該地區的糧食安全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對中亞五國......
2023年11月29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近期,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茶葉及相關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糕點、食用農產品、豆制品乳制品、薯類及膨化食品、水果制品、糖果制品等10類食品......
日前,安徽省地方標準《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數據抽查工作規范》(DB34/T4545-2023)正式發布實施。據安徽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標準主要對數據抽查的基本要求、職責分工、抽查流程、過......
2023年11月,經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新命名36個城市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的......
在202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檢驗實驗室的熊麗蓓主任蒞臨我中心,進行了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質量督導工作。在此次督導中,理化實驗室的相關人員全程陪同熊主任進......
在202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檢驗實驗室的熊麗蓓主任蒞臨我中心,進行了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質量督導工作。在此次督導中,理化實驗室的相關人員全程陪同熊主任進......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管關鍵數據的元數據》12月3日開始實施。食品安全兼管關鍵數據的元數據.pdf......
11月13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食品安全抽檢合格備份樣品捐贈儀式,以實際行動踐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傳統美德,助推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此次捐贈的樣品是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合格備份樣品,主要來自海南......
關于修訂發布CNAS-CC180:2023《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要求》系列文件的通知相關機構及人員:2022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ISO22003-1:2022《食品安全 -......
近年來,國內企業對嬰幼兒配方液態奶(以下簡稱“液態嬰配”)生產意愿逐漸增強,為規范液態嬰配生產許可,按照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依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液態嬰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