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4-28 08:30 原文鏈接: 能源企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源結構調整,推進低碳發展、清潔發展

      我國明確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在一次能源中,能夠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水能、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而這些非化石能源大多要轉化為電能才能有效使用。因此,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尤其需要發電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低碳清潔能源的發展。

      加快發展水電。發達國家的實踐和我國的資源稟賦都表明,發展水電是克服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最佳選擇。我國水電資源豐富,但到2009年開發程度僅為36%。按照測算,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需要我國水電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增加1.23億千瓦,達到3.2億千瓦。顯然,加快發展水電潛力大、任務緊。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集團)高度重視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以黃河上游流域為例,按照國家“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開發方針,黃河上游流域水電裝機容量即將突破1000萬千瓦。截至2009年底,中電投集團水電裝機容量已達1463萬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比例達25%,居五大發電集團公司第一位。水電開發產生了良好的環保效益。黃河上游陸續建成的大壩形成了較大的人工湖泊,增加了濕地面積,改善了水庫周邊地區的生態氣候,有利于調節和統配整個黃河流域的水資源。

      積極發展核電。核電不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污染物,也不存在大運量、長距離的燃料運輸問題,是安全、清潔、可靠、高效的低碳清潔能源。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僅有908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占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僅為1%,而全球有核電國家平均水平為17%左右。按照測算,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要求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600萬千瓦。中電投集團是國內三家核電建設運營商之一,目前正在控股開發建設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兩臺125萬千瓦核電機組。該電站規劃容量6×125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是國家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依托項目。同時,等比例控股的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一期4臺100萬千瓦機組建設也正在順利推進。

      大力開發風電。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陸上距地面50米高度3級以上風能資源的潛在開發量約23.8億千瓦,5至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要求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5億千瓦;但到2009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只有1758萬千瓦,需要新增1.32億千瓦。近年來,中電投集團依托國家制定的江蘇、內蒙古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以及吉林、遼寧等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規劃,積極推進風電大規模開發。

      探索開發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我國陸地每年接收的太陽能理論值為1.7萬億噸標準煤,太陽能發電在我國未來能源格局中將居于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容量只有23萬千瓦,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需要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2000萬千瓦。中電投集團已啟動青海、甘肅等地的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生物質能源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具有數量大、分布廣泛、可再生、低污染和無二氧化碳凈排放的特點。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要達到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中電投集團將積極參與生物質能發電建設。

      實行產業一體化發展,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點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電企業作為能源轉換行業,與上下游產業關聯度大,應在積極推進電源結構調整的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區域資源環境狀況,積極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即通過促進關聯度大的上下游相關產業協同發展,著力提高企業的贏利能力和價值增值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推進“煤電鋁”產業一體化發展。內蒙古東部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以褐煤為主,發熱量較低,不適合外運,堆積又容易發生自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中電投集團通過建設坑口電廠,實現了這部分劣質煤的合理利用和就地轉化。由于內蒙古東部電力市場有限,中電投集團通過發展高載能電解鋁消納電量。劣質煤發電成本較低,這使電解鋁生產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中電投集團通過推進“煤電鋁”產業一體化發展,不僅使煤炭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而且促進了電力核心產業做大做強。

      大力發展水電鋁產業。水電鋁是電解鋁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也是世界通行的發展模式。黃河上游水電資源豐富但送出困難,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僅0.18元。發展電解鋁產業,不僅能夠消納黃河上游的富余電量、增加水電企業的收益,而且能夠使電解鋁獲得成本優勢和比較優勢,從而形成水電和電解鋁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同時,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高能耗產業,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符合國家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

      實施跨區域煤電聯營。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而煤炭需求量較大的華東、華南等地資源短缺,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任務很重。近年來,我國煤炭價格一直呈較快上漲的態勢,火電企業成本壓力增大。推進煤電聯營,特別是推進跨區域的煤電聯營,能夠穩定火電企業成本,有效提升發電企業資源保障能力。煤電一體化聯營模式還可以在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優勢互補性,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內蒙古東部是我國規劃重點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中電投集團依托內蒙古東部豐富的煤炭資源,積極推進跨區域煤電聯營,在滿足東北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還外送至華東、華中、華南等缺煤地區。為了打破跨區域煤電聯營的運力瓶頸,中電投集團加快蒙煤南運大通道建設,積極發展物流業。目前,赤大白鐵路(赤峰―大板―白音華)已建成通車,錦赤鐵路(錦州―赤峰)正在加緊建設,錦州港碼頭項目已進入核準階段,在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控股建設的港口和大型儲配煤中心前期工程也已啟動。

      加快電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沒有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有我國電力工業的長足發展;同時,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離不開電力的有力支撐,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近年來,中電投集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電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統籌兼顧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考慮區域能源資源特點和環境承載能力,大力推進企業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規模與結構的關系。一個企業僅僅有規模是不夠的,還必須注重發展質量,不斷優化結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中電投集團裝機容量和資產總量在五大發電集團中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清潔能源的比例達到了30%,這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贏利能力都比較強。按照“三步走”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電投集團水電、核電、風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4000萬千瓦、1400萬千瓦和2100萬千瓦,低碳能源、清潔能源的比例將達到50%以上,在國內綜合能源集團中結構優勢將更加明顯。

      主營業務與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關系。目前,我國企業大規模聯合重組比較活躍,但很多企業嚴重偏離主業謀求發展,沒有形成產業優勢,制約了其競爭力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中電投集團堅持“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電、煤、鋁都是中電投集團的主營業務。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中電投集團始終注意處理好發電主營業務與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關系,堅持不偏離電這個核心。

      (作者為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相關文章

    確定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等6地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確定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試點地區。本次普查定位為試點地區全口徑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

    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位院士暢談新質生產力

    5月30日,為慶祝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共同策劃的《科學未來式》特別直播節目《未來可見》在“科普中國”平臺和抖音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

    全國首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涉稅案開庭審理

    6月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青海某化工有限公司與被告某環保科技公司、被告某低碳科技公司、第三人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碳排放權交易糾紛兩案,案件涉及核證自愿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

    首屆湖湘藥理學前沿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

    5月24日,湖南中醫藥大學建校9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首屆湖湘藥理學前沿高峰論壇暨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活動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召開。論壇現場。王昊昊攝來自杭州醫學院、中山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福建......

    重要部署抓好廣東省重點項目和糧食物資儲備、能源領域安全防范工作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檢查調度落實廣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部署事項切實抓好廣東省重點項目和糧食物資儲備、能源領域安全防范工作5月6日上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主持召開委主任......

    可再生能源首次提供了全球30%的電力

    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快速增長,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中所占份額創歷史新高。根據智庫Ember的數據,2023年標志著向低碳能源轉型的轉折點,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正處于長期衰退的邊緣。中國太陽能發電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法蘭西共和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關于加強部門間交流合作的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中國?諾獎得主這樣說

    4月28日,世界著名環境能源專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資深研究員馬克·列文(MarkD.Levine)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分享了以《氣候變化的影響與中......

    《綠色與智能礦業工程(英文)》正式創刊

    4月23日,《綠色與智能礦業工程(英文)》創刊發布會在北京舉辦。該活動由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和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主辦。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期刊創刊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顧問委員、中國工程院院......

    姚春梅:建強現代產業學院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優勢創新人才匯集地、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科技創新成果集聚地,要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關鍵引擎作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