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剛開始是又窮又干凈,到最后是又富又干凈。發達國家都走了一條倒U型的發展路徑,我們中國也這樣走嗎?我們要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經濟在發展,污染不提高。所以我們要不走倒U型的老路,而要走新興化的道路。
?每年全國的照明大約三千億度電,如果都改用節能燈,可以節約一千億度電,長江三峽每年是800億度,就是我們能節約一個三峽還要多,所以為什么節能叫做綠色能源呢,它本來就是能源啊,我們把它浪費掉了,現在我們通過節約減回來,一千億度電難道不是能源嗎。
?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有路可走的,但是走好這條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前無古人外無來者的偉大事業,我們古人不可能給我們這樣的經驗,任何一個外國再發達也沒有給我們提供這樣的經驗,因為哪個國家也沒有十三億的經驗,所以中國人只有用自己的腿走自己的路,走出中國特色的康莊大道,這不僅解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且是對于人類的重大貢獻。
杜祥琬院士:大家早上好,感謝主持人,感謝周主席,感謝市科協給我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次學術交流,我也要感謝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犧牲了周末的休息時間來參加今天的學術活動,能源和環境是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問題,也是為了我們國家的健康發展和民族復興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但是這個題目很大,內容也很多,我想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盡量給大家提供一些全局性的信息和一些戰略性的思考。這里面也有一些我自己的提法和認識。但是我只是很有限,講得不一定都對,供大家參考。咱們最后還要留一點時間跟大家互動一下,有一些想法大家討論一下。
我想首先從咱們國家的發展模式說一點再認識,然后講講我們國家能源環境的現狀和問題,第三個重點講一講對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發展模式我有這樣一個提法,咱們大家都學習十七大報告,都提出來要轉變國家的發展模式,三十年了,我們國家的發展非常的快,這點是舉世矚目的,現在世界上稱為大國的標志是什么呢,有幾個主要的數,一個是國家的GDP總量,一個是它進出口貿易總量,再一個是它的外匯儲備總量。用這樣幾個數來標志一個大國,從這三個數來說我們國家都發展得非常快,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標志。今天這方面的大好形勢我就不講了,我就著重講講我們的問題。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個理念,我認為講問題不是對國家沒有信心,恰恰相反,越是認識到國家存在的問題,去思考、去解決這樣的問題,越是這樣做我們就越有信心,所以我們要著重講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
剛才說我們進步得很快,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們三十年的經濟成就在相當程度上靠了幾個大量的投入,消耗大量的資源,以環境為代價,靠人為的投資,靠國外的投資,靠廉價勞動力,這五條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當然生產力的要素里面也包括科學要素,但是我們這些年的發展里面并沒有主要的依靠科學技術。所以我們叫做初級要素導向階段,也有學者叫做基本要素,科學技術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可以說是高起點的要素。但是我們這些年的發展,這兒提的要素起了重大作用,這是粗放型的模式。這樣一種經濟的本質大家一聽就知道它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或者是低門檻的經濟,可以進入,在一段時間高速發展,但是長時間是不行的。一旦這樣一些要素,資源、環境能源出現制約,我們的經濟就會出問題。現在我們國家每日的污水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位的,我們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現在大家的錢是多了,人民普遍比較富裕了,但是污染導致生活品質、健康狀況下降了,也值得我們重視。
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會逐漸喪失,人口紅利會變成人口負債了,現在我們國家老齡社會的負擔非常重,現在我們已經感到很大的對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一年多來人民幣升值了12%,美國的一個經濟學家叫布朗,他把這種模式稱為A模式,他寫了一本書叫《B模式》,他說西方的模式是應該淘汰的模式。問題在于一個國家能不能及時而有效地改變發展模式,從所謂的初級要素導向階段轉向創新導向,這就是為什么中央提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創新型社會。芬蘭抓住了微電子的機遇發展了自己的高技術,而韓國在不太長的時間里面,汽車工業和高技術也發展得很快,人均GDP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國。沙特現在躺在自己的資源上,一旦資源出問題就不能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樸素地說中國第一大特點就是人口多,所以我們說地大物博,其實我們是人均資源的一個小國、窮國家,我們溫總理說過,一個很大的數用13億一除就是一個小數,過幾年就要用15億來除了,人均資源小國、窮國我想這樣說并不過分,我們光是人均能耗這一個,就注定中國不能照搬別人的模式,必須有創新的模式。
美國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5%,5%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25%的能源,我們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2倍,大家簡單地算術一算就會知道,如果中國的人均能耗提高到跟美國人均能耗一樣,那就超過100%了,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現在我們中國的人均能耗是美國的大約十分之一(有的說八分之一),如果把中國的人均能耗提高到跟美國人一樣,全世界100%的能源都給中國也不夠用,這個數非常簡單,請大家記住這一點,不是我們喜歡不喜歡美國,愿不愿意學習美國,就是你再喜歡也沒法學,如果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完全做到美國的話全世界都沒法過日子了,全世界的資源都得給中國用,所以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所以中央為什么要講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我們要下大功夫轉變粗放模式。這對我們國家非常重要。
說到創新導向,我想一個就是主流產業和企業要具有創新能力,我們的產品附加值要提升,專利、品牌要增加。關于我們的專利前兩天剛報道過,這幾年增長得很快,這是一個進步,現在按照專利的總數我們在世界上排第七,但是一看排名,韓國排第五,所以我們應該說有進步,但是還差很多。專利和國際知名品牌多,這是創新的特點。我們要走向專業化,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現代化的第三產業要發展,要具有完善的基礎碩士,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教育體系,這一點尤其重要,而且教育和研究要和企業密切結合、互動。也就是說一個創新國家要有一批或者要有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這點是最根本的。再一個就是應該具有創新的文化。
如何實現轉變呢,轉變增長模式就靠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布朗在書里面講的,不能走A模式,要走B模式,也是創新導向的模式,我們國家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這樣一系列的思想是更為全面深刻地闡明了關于如何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可以說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我們改革開放都懂得了發展是硬道理,現在才知道只有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所以我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些思想標志著人類對于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的新的覺醒。
美國有一個專家說,美國已經成為超大號國家,人們有著超大的食欲、住房欲、占地欲,資源消耗欲,對地球的自然系統造成了嚴重的沖擊,這是美國人自己的說法,它現在在全世界比我們的人均能耗大八到十倍,比世界平均的人均能耗高出四倍,這就是現在美國的狀態。所以總書記講了,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次提到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這是這次的新提法,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創新驅動一個國家的發展,否則我們的大國就無法持續發展了。
我回到今天的主題,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能源和環境,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來分析和解決我們國家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呢,下面就想講講第二部分,我們現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78年以來可以說三十年了,到2000年,是中國用能源翻一番支撐和國民經濟翻兩番,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但是我們的能源消費不斷增長,這里面有一個標志,從1992年開始,中國的能源消費超過了能源生產量,就是我們國家的能源開始不能完全自給了,原來我們夠自己消耗,還能有出口,到1992年的時候,我們的生產就開始低于消費了,具體的數就是能源的自給率開始下降,現在我們的自給率是93%。這個7%主要是差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差在了石油、天然氣。07年我們自己生產了1.86億噸石油,而進口了1.8億噸,進口和我們自己生產得差不多,對外依存度達到了50%,這些石油從中東、南美,有一部分從俄羅斯,有一大部分是中東,我們從國外好不容易弄來這些石油都得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過來,中海油干這個事,但是我們國家對這個海峽沒有一點控制能力,一但國際上有什么變動,這些石油進來進不來是很大的風險,所以總理年前就提出來了,我們的石油安全問題,石油儲備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將來是個大問題。所以我們現在的目標是什么呢,是2020年又要實現一次翻兩番,GDP人均比2000年翻兩番,這是已經明確的一個目標了,十七大已經說了,能源消費不能跟著翻兩番,前面是能源翻一番支撐國民經濟翻兩番。所以現在我們得想辦法用能源翻一番多一點再一次地支撐到2020年翻兩番,這個事談何容易,水平很低的時候還好辦,水平現在高起來了。就很不容易了。
現在是2008了,我們2007年全國的能源已經到了24億噸,整個的能源消耗達到了我們預期的2010年的水平,比預期的要高,我們整個十五,2001-2005,我們GDP總的上升了百分之六十幾,能源消耗跟著上升了百分之六十幾,彈性系數幾乎是一比一,如果十五這樣,十一五還這樣,到2020你想翻兩番,能源也得翻兩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大力節約的前提下,我們估計到2020年,我們自給的比例只有40%,對外依存度達到56%,我們的專家們有一個警示的線,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無論如何不能超過60%,現在已經50%了,預期2020年接近60%。
下面歸納一下我們能源存在三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就是剛才說的人均資源少,供需有差距,這個表(幻燈片)進一步給出了煤、石油、天然氣,我們中國開采量,已經探明的可開采量占世界上的位置分別是第三位,第十一位,第二十位。按人均的煤、石油、天然氣,我們世界人均的56%、11%、4.6%,所以相對來說煤好一點,但是石油天然氣跟世界人均比起來都相當地低。我們是一個能源大國,一次性能源的生產和消費都是前列,但是人均的能源消費還很低,紅的這一條就是人均的世界消費的能耗。大家一看就會知道,我們現在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是美國的十分之一。所以我們的人均消費水平應該說還是低的,這個數我們還是要提高的。但是我剛才說了,要提高到美國的水平是既不可能也不需要的,我們中國不能是這樣的國家。
第二個問題,能耗強度高,效率低,也就是說我們的浪費多,應該說提高能效有成績,但是我們從64年來看呢,要比90年每單位GDP的能耗下降了45%,這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們現在處在迅速的工業化的階段,有的專家叫做壓縮型工業化,因為本來是好幾十年完成的事,我們到十幾年完成,這樣的快速工業化的階段,和我們國家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再加上我們的技術落后和管理不善,現在我們的GDP占世界的5-6%,可是我們現在消耗了全世界31%的煤,7.5%的石油,也就是我們單位GDP能耗太高。
中國人多,當然房子也要多,現在有400億平方米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里面99%還是屬于高能耗的建筑,現在提倡節能建筑了,但是新建的建筑當中仍然有95%是高能耗的,所以以色列這個國家提出來零能耗建筑,現在推廣起來還相當地不容易,但是這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
我們的發電、液晶、建材、交通、化工,這些能耗高的產業占了我們一次能源的80%,而平均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30%,農村的能源形態還比較原始,比較落后,也有浪費,而且還污染環境。我們能耗過高,能源效率又比較低,比如我們的煤總的利用率10%,一個是資源的采收率32%,現在大家都去挖最好挖的煤,有的專家說挖一個煤礦浪費三個煤礦。采收回來的煤利用起來發電的效率也只有33%,這兩個數一乘就是10%,比國際上低一倍。第三個問題是我們的結構不量,污染嚴重,中國的能源結構是上帝給的,造物主造的煤很多,世界能源結構,石油是第一位的,中國的能源結構,煤是第一位的,一直到現在為止,煤對中國能源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二,其他的所有加起來還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我們是煤老大。電也是一樣,火電、水電、新能源發電,火電,用煤發電占了77%,是壓倒的優勢,所以電里邊也主要是靠煤。這次大停電,煤也是問題。這樣的結構就導致了大量的污染排放,燒煤,包括火電場燒煤,家家戶戶燒煤,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名列前茅了。
總而言之,中國國情的最大特點是人口眾多,因此盡管人均能耗還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隨著我們的經濟增長能源需求還要大,加上我們的以煤為主的結構,結果就是環境污染嚴重,所以能源環境是鏈生兄弟,聯在一起的,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且國際壓力很大。
下面說一下環境的五大問題,我們的環境污染叫做復合型的污染,快速的經濟擴張帶來很大的壓力。第一個是大氣,環保總局統計了我們國家522個城市空氣質量,大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都沒有達標。2006年全國的二氧化硫排放是2500多萬噸,其中90%是燃煤造成的,三分之一的國土受到酸雨污染,全國一億以上的人口呼吸不到清潔空氣,因為空氣污染每年有1500萬人患上支氣管炎或者肺炎。
第二個問題是嚴重缺水,在中國水最終可能比石油還重要。我們還是缺水國家,現在我們對水的嚴重性的認識還不到位,我們現在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有400多個城市缺水,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另一方面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每年排放600多億噸,超過了環境容量的82%,而我們對污水的處理程度只有14%。水資源污染嚴重,我們現在有750多個觀測站,其中測到了沒有達到最低水質標準的占44%,75%的湖造出現了富營養化。我們的淺層地下水50%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松花江流域有機污染物的污染很突出,溶解氧等多項指標都超標。松花湖已經達不到國家的二級標準,我們國家缺水,水又在污染,水和土壤又聯在一起互相影響,現在有一個官方的統計數字,我們有14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被污染,每年的好轉的程度變化不大。
第三是土地,土地的荒漠化和污染嚴重,沙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180萬平方公里,近四億人口耕地和家園受到荒漠化的威脅。現在由于工業發展,固體廢棄物存在,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棄物對空氣、土壤、水都有污染。中國人多,垃圾必然多,2003年城市垃圾1.48億噸,而垃圾的處理率只有一半,達到無害化處理的只有15.6%,所以“垃圾圍城”的現象也很嚴重。過去我們說北大荒是黑土地,但我到黑龍江去,他們說該改黃土地了,如果不加控制,五十年以后,黑土地將不存在。
第四個問題是生物多樣性減少,我們的森林銳減,我們的植樹造林也很有成績,但是一邊在造林,一邊在砍林。我們的瀕危生物有4000多種,258種動物瀕臨滅絕。如果我們的動物不再存在了,它會瓦解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
第五個問題是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被破壞,氣侯變化又引起了兩極冰川的融化,這一點國際上的觀測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沿海地區有受淹的危險,臭氧層被破壞以后會引起人類的皮膚癌和白內障的比例升高。從1951年到2000年這半個世紀當中,平均氣溫的變化,全國的各個城市無一例外都是明顯上升趨勢。
還有一個最新的數,全世界排了二十個空氣污染城市,其中中國占了16個,聽完這個數字我們心里真不舒服,中國人一定要把這個帽子拿下來。
下面重點說一說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我想提出五大戰略,前三個我把它叫做三種概念的綠色能源,這既是解決能源問題,又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戰略對策。第四個戰略是專門對我們的能源缺口,石油問題解決的,第五個戰略是專門講環境的,下面給大家解釋一下,通過這五個戰略我們能不能解決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問題。
首先說一下綠色能源,創新中國的發展模式,發展道路,落實發展觀的基本戰略就是要發展綠色能源,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需求,又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方針,這既是我們中國的需要,又是中國對世界應盡之責,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要積極發展綠色能源,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也對世界表示我們的盡責,發展三種概念的綠色能源,是能源戰略,又是環境戰略,第一個綠色能源就是把節能作為一種綠色能源,節能、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項巨大的,廉價的優質能源,是零污染的綠色能源,那節能怎么叫能源呢,一會兒給解釋一下。中國人歷來知道勤儉持家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要節能,從古以來就有這樣的意識。
解決能源問題,首先要控制消耗總量,總量控制不住,如果讓能源發展像踩西瓜皮一樣,就很不好控制了,如何控制總量,落實職能呢,一個是要真正落實現在提的又好又快的方針,而不是又快又好。要糾正GDP是硬道理的觀念,改革開放的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非常重要,但是通過這些年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發展觀也很重要。
第二個要構建節能的制度體系,不能僅靠號召,要靠法制,節能法、相關的政策和問責制,用經濟手段,加上行政的、技術的和思想輿論的手段,才能讓節能走上法制軌道,成為深入人心的社會文化。
工業要多耗一點能有沒有懲罰措施呢,也有,但是如果不管污染治理,它的利潤還是很高,寧可捱罰也要利潤,這就是政策問題,如果我們對污染的懲罰更重,如果不把污染治理好就會虧損,企業就會自己節能減排了。現在我們對資源獲取的價格比較低,比較容易,而對排污、能耗過分的企業懲罰力度很軟,所以企業沒有內在動力進行減排,這是一個經濟政策問題,所以政府是引導,要讓企業要內在的動力。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剛開始是又窮又干凈,到最后是又富又干凈。發達國家都走了一條倒U型的發展路徑,我們中國也這樣走嗎?我們要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經濟在發展,污染不提高。所以我們要不走倒U型的老路,而要走新興化的道路。
節能的辦法很多,一個是要調整產業結構,調整二產,發展三產,現在十五的投資結構本身不太好,主要投向二產,而產業結構里面一產和三產增加的幅度只有5%和9%,而二產增加了13%,其中工業增加了17.7%,這當中重工業占18.5%,中國的鋼鐵每年4.2億噸,鋼鐵工業增加值之占GDP的3%,而耗能占15%,所以必須調整產業結構,適當調整二產,積極發展三產。
2007年國家下了比較大的決心,關了一批小高爐,小煤礦等等落后生產力,除此以外要發展循環經濟,所謂循環經濟就是用比較少的能量,比較低的資源生產,然后消費之后排出比較少的廢物,有一部分再回來生產,進行消費。要充分利用能源和資源,盡量少排廢物。
建筑節能,因為中國很大一部分能源都放在房子里頭了。國家有一個官方研究,我們國家的建筑單位面積能耗并不比國際水平高,但是還有一句話,北方采暖地區和大型公共建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們能不能滿足我們的單位面積能耗達到國際一般水平就可以了呢,不行,因為中國人多房子多,必須讓自己的單位面積能耗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才能持續發展。
我們每年全國的照明大約三千億度電,如果都改用節能燈,可以節約一千億度電,長江三峽每年是800億度,就是我們能節約一個三峽還要多,所以為什么節能叫做綠色能源呢,它本來就是能源啊,我們把它浪費掉了,現在我們通過節約減回來,一千億度電難道不是能源嗎。
節約第四方面是構建節約型的消費體系,適度的物質消費,豐富的精神追求,中國要越來越多的人有這個共識,富裕不等于奢華和奢侈。
節約是一種發展,我們講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本身也是硬道理。節能是一種能源,提高全民節約、環境保護的素質是我國的大計;第二多元發展,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一般人們理解的綠色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送給大家一句話,從大規模運用“昨日陽光”,過渡到大規模運用今日陽光,這是世界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所謂今日陽光就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這是一種國際趨勢。中國工程院最近做了一個研究,如果說現在的可再生能源是杯水車薪的話,那么早晚是舉足輕重,可再生能源早晚會成為我們國家的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之一。這里面包括水電、風能。風電現在發展很快。風電是我們最有大規模產業化前景的再生能源。現在國家正在促進這方面的發展。
剛才說到今日陽光,太陽能當然是今日陽光,太陽能的日報面積很大,年輻射量也很大,現在全國的電力17億千瓦,太陽能如果用起來的話是20億千瓦,可利用率是很大的,而且它干凈環保。比如太陽能熱水器,中國世界第一,現在我們的太陽能熱利用占了全世界70%。當然太陽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發電,通過光照效應來發電,這里呢就要發展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的產業也正在發展當中。總的來說光電利用還處在初級階段,制約光電的主要問題在于產業鏈的前端,太陽能電池的材料,高純度的硅的生產還比較貴,所以做太陽能電池比較貴。順便說一句,太陽能本身是干凈的,但是生產過程中也不是自動就環保的,要做好了才能成為綠色能源。
還有生物質能,農業的廢棄物、垃圾等,這包括沼氣、生物質發電、生物乙醇、生物柴油。還有垃圾的發電和垃圾的資源化。垃圾本身是個資源,用得好了是一筆財富,國際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垃圾的處理。生物質至少有四種方式的利用,固體的可以顆粒成型,液體的可以生物乙醇和柴油,氣體的就是生物沼氣。
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還有很多的配套政策,發展可再生能源要不與人爭糧,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占到總能源的30%。核能我們國家已經明確了積極發展核能的方針,核能不屬于可再生能源。但是它是一種潔凈能源,比火電要潔凈得多。到2020年可以占到電力的4%,電力的發展會逐漸調整結構,會增加水電、風電的比重。降低火電比重。
第三個發展戰略是大力發展煤的潔凈技術,使這個可愛又可恨的黑煤老大,變成人類綠色的好友。必須讓煤潔凈化,相當長時間內煤還是第一大戶,必須改變目前的利用方式。潔凈化一個是目前火電站推廣的脫硫的技術,第二是提高燃煤效應,第三個是加強循環煤燃燒技術。
第四個戰略是加強國內能源的勘探,我們現在石油探明儲量隨著只有20幾億,但是還有200幾億噸需要開發,探明率只有6%,所以還有很大的改善和發展的前景,光是2005年新探明了9億噸,去年在渤海探明了10億噸的新油田。所以我們解決石油問題,一方面靠自己節約,一方面靠替代石油。然后適當地進口解決我們的能源問題。
最后一個戰略是強化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再送大家一句話,從一個號令自然的助燃,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變。要實現環境方面三個歷史性的轉變,環境保護要提到跟經濟發展重要的地位,要同步發展,互相優化。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環保,轉變為綜合利用技術的手段聯合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
最后是十七大提出的確立生態文明觀,人類文明有幾個階段,從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在提出來要過渡向生態文明,什么叫生態文明?就是以生態產業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
人和自然要從本質上統一,這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只有這樣人才能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的三個重要特征是有較高的環保意識,環境友好意識,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有衛生保健體系和公正合理的制度。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新階段,通過以上五大戰略,在今后幾十年里面不僅解決能源,使能源綠色化,使中華大地的環境達到資源節約型的要求。
最后幾句結語,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有路可走的,但是走好這條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前無古人外無來者的偉大事業,我們古人不可能給我們這樣的經驗,任何一個外國再發達也沒有給我們提供這樣的經驗,因為哪個國家也沒有十三億的經驗,所以中國人只有用自己的腿走自己的路,走出中國特色的康莊大道,這不僅解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且是對于人類的重大貢獻。
實現這個目標要十幾年的奮斗,讓我們刻苦學習,創造經得起世界檢驗的業績。謝謝大家,請指正。
主持人:非常感謝杜院士。接下來是聽眾互動時間。
現場聽眾:剛才聽到您的講座里面,提到一個項目,好像是我國參與了國際的外來能源開發的項目,我的第一個問題是請您簡單闡述一下托克馬克項目和我們國家的人造太陽項目有什么區別。
杜祥琬:國際上有個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計劃,現在我們都是裂變產生能量,還有一種是聚變,就是用海水里邊的氘和氚。現在是美國、西歐、俄羅斯、中國、日本,幾個方面聯合造一個試驗堆,技術大家共享。因為它的原料來自海水,所以它可以用上很多很多年,這是一個重要的能源方向,我就回答到這兒。
現場聽眾:您剛才提到咱們國家是缺水的國家,但是水在自然界是循環的,是不是因為咱們國家的分配不平衡,南方水很多,北方呢盲目地建房子,北京的土地建房滿滿的,植物能夠儲存水,需要水的時候還能夠放出來水,所以水我認為是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國家能源多元化,應該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咱們國家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都主要靠風能,現在如果光靠石油是不行的。
杜祥琬:您這幾個問題提得都非常到位,水確實是不均勻,南方水多得不得了,北方干得不得了,總的來說我們國家是缺水的,比如新疆的地下水位是嚴重下降,所以總的來說是缺水厲害,北京市缺水也很嚴重,密云水庫的水位下降也很明顯,我們國家人均水量是全世界平均人均水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第二個您說到能源發展因地制宜,這個非常重要,比如說我們國家的煤多,但是煤都在西部、北部,但是缺少的地方是東南,所以現在發展核能、風能的重點放在東南,盡量別再東南再發展火電站。所以因地制宜是非常重要的。
現場聽眾:我發現北京有三類垃圾箱,分類不夠清楚。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杜祥琬:您這個問題很重要,垃圾箱對中國來說是大問題,剛才說了人口大國變是垃圾大國,垃圾用不好是威脅,用得好是資源,這需要全民素質提高,首先要把垃圾分好類,有的可以造紙,有的可以燃燒以后發電、供熱,有一少部分是不可回收的,比如電池,就要做專門的處理,現在我們開始有垃圾分類的概念了,但是很多人不照那個辦,隨便扔。所以節約型社會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提高全民素質。全民學會垃圾分類、全民配合垃圾分類,這些才能進行資源化利用。
現場聽眾:節能減排這么重要,能不能讓它成為一個時尚追求。讓它從青少年開始。
杜祥琬:您的問題非常好,確實很多事情要從青少年抓起,要讓小孩們學會怎么節約,讓他們關心國家大事,要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這對一代新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小孩都養成好習慣,這是國家的大幸,會做出非常大的貢獻,我非常贊成您的觀點,要從教育上做起。
新浪網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能為環保節能做些什么?
杜祥琬:我想我們每個普通人,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我們都要學會如何當好中國公民,如何做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公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從節約做起,節油、節電、垃圾分類,都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做的事情。要把它作為國家大事來辦,這是落實國策的具體行動,我覺得每個公民都可以做出非常好的貢獻,而且可以使自己的素質提高,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公民。
主持人:杜院士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就是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為了提高大家的精神追求,也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科學講堂。今天的講堂到這里就要結束了,謝謝大家。
昨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杰出學者當選。其中華人學者16名,包括聯想芮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華為朱培英、西蒙弗雷澤大學裴健教授等。今年全球共有52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其......
作為科研領域擁有“國字號”頭銜的“潛力股”,優青項目獲得者儼然已成為各大高校與科研院所人才延攬的香餑餑。而優青頭銜也普遍被視為青年學者競爭長江學者、杰青等中年領軍人才頭銜的重要砝碼。本文選擇201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6月3日,ASMS2020暨第68屆美國質譜年會隆重舉行。在今天的大會上,頒發了3項研究獎項、1項PUI研究獎以及Biemann獎。其中,Biemann獎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
日前,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nternationalUnion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IUFoST)公布了國際食品科學院(InternationalAcademyofFoo......
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的社會影響力。連院士都認為職稱評審問題多多,可見職稱評審真的到了窮途末路了。......
新能源車型的電池是一臺車的核心。但是電池的材料有哪些呢?電氣化交通浪潮的興起,影響的不僅是松下、GS湯淺等電池供應商,也波及到了電池材料供應商,得意者有之,失意者也不在少數。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新能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
4月8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發布《“十四五”時期我國儲能產業發展展望》(以下簡稱《展望》),認為我國儲能產業已經步入商業化初期,“十四五”期間將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能源領域經......
從環境宏基因組中挖掘功能基因通常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條是建立克隆文庫后直接用篩選壓力篩選陽性克隆,一條是通過設計引物,從宏基因組中克隆目標基因,然后進行功能研究。近日,李小方研究員團隊發展了第三條技術路......
中科院院士每兩年最多曾選60人,首先需要成為推薦人,推薦人必須要有3名或3名以上的老院士進行推薦才有效,然后,中科院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贊同的,按照分數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