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國外紛紛將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的投入,技術進展迅速。而中國至今對生物能源的認識尚不清楚,重視不夠。如此下去,在這場全球科技攻關中中國肯定是輸家。因此,石春元呼吁:“應盡快明確生物能源在‘三農’和能源問題中的戰略作用,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將生物能源擺在合適地位。”
石元春說:“就在我國生物能源發展徘徊不前的時候,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發工作,對生物能源的投入不斷加碼。”
美國2007年《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規定,到2022年要生產和使用1.08億噸生物燃料,減少20%的汽油消耗。盡管乙醇行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美國還是完成了目標,實際生產乙醇3180萬噸,比2008年提高了14.7%。“美國這個法案明確了常規乙醇和先進乙醇的概念,2015年以后玉米乙醇不再增加。先進乙醇主要指使用非糧食、非食物基制成的乙醇。”石元春說。
另據《2010美國能源展望》,到2035年美國可用生物燃料滿足液體燃料總體需求量增長,乙醇占石油消費量的17%,使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在未來25年內下降至45%。2008年至2035年美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資源將占發電量增長的41%,其中生物發電占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達49.3%。
據了解,2009年美國對先進生物燃料研發投入資金超過20億美元。2010年1月13日,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宣布將再投資8000萬美元支持先進生物燃料及加油系統設施改造。
此外,近幾年巴西生物能源也發展迅速。2009年度巴西乙醇產量為1980萬噸,替代了國內56%的汽油,減排二氧化碳4233萬噸,提供169萬個工作崗位,已有1000多萬輛靈活燃料汽車(FFVs),汽車銷售中的90%以上是FFVs。
“在國外加緊生物能源研發的時候,我們還在‘打架’。”石元春憂心忡忡。他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至今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能源認識不清楚。我們把重要的行政和財政資源投入到了傳統石化能源上,這從中國石油企業頻繁在海外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可以看得出來。
2007年我國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大水電并不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能源,屬傳統能源。2005年我國大水電已占7%,到2020年大水電還將新增3%,真正留給可再生能源的只有5%。”石元春說,規劃還提出到2010年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但只完成了20萬噸。
石元春表示:“一直以來大家對風能和太陽能報道得很多,而生物能源卻沒有什么聲音,這很不正常。結果2009年國慶前夕有關部門就宣布風能、太陽能產能過剩。我覺得,這是政策錯誤引導的必然結果。”
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能源對增加我國農民收入、破解“三農”問題、提高能源自給率及實現減排目標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當前中國能源的第一位是石油和發電供求問題。2009年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未來汽車產業還要消耗大量的運輸燃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必須謀劃未來如何解決石油替代問題。而‘生物燃料是唯一可大規模獲得的替代運輸燃料的能源’。”石元春擔憂地說。
我國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能源發展戰略和方針。當務之急就是要給生物能源一個準確定位,“十二五”第一要做的就是認識到位,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把生物能源放在我國能源發展的恰當位置。“十二五”將是生物能源發展經歷困難階段后的一個復蘇和繼續發展時期,真正迎來大發展將是“十三五”。
石元春說,在美國風電發展較快,但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能始終排在第一位,預計到2035年也是如此。中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條件絕不比美國差,我們有許多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只是現在就要啟動起來。
未來我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方向是什么?石元春認為,概括起來,就是“三態”和多元化,突破固體和非糧液體生物燃料技術。所謂的“三態”:
一是固體生物燃料,當前主要為固體成型燃料和直燃發電。中國是農業大國,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極其豐富,應該充分發展非糧乙醇和醇電聯廠。
石元春介紹,僅秸稈一項,我國年產7億噸左右,其中近4.5億噸用于能源,相當于7個神東煤田,具有替代2.4億噸標煤和減排5.8億噸二氧化碳的能力。“這項技術既可以造福農民,也可以給國家解決問題,為什么不發展呢?不能因為有一些問題就否決這項技術。”
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毛烏素沙地的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利用沙生灌木生物資源發電,取得治沙、減排、富民、產業化發展等多贏效果。據了解,目前該電廠已治沙造林約33萬畝,拉動平茬撫育各類灌木約80萬畝,收購沙生灌木約24萬噸,直接使農牧民增收7000多萬元,惠及5000多戶。
二是液體生物燃料。石元春表示,替代車用化石燃料是我國的當務之急。以玉米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在我國肯定行不通,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國內10年內不可能較大規模生產。發展以甜高粱、薯類、菊芋等為原料的1.5代非糧乙醇可以迅速提高這些“非主流”作物的單產和擴大利用鹽堿地、沙地、海涂等低質土地,增加農民收入。
清華大學開發的甜高粱稈先進固體發酵(ASSF)生產乙醇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09年年底,清華大學李十中教授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建設的甜高粱稈發酵罐從5立方米放大到127立方米,進行了重復試驗,取得成功。
石元春說:“我們應該關注土生土長的好東西,甜高粱稈生產燃料乙醇技術對中國更有現實意義。我國有3億多萬畝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甜高粱等非糧能源作物。甜高粱與甘蔗不一樣,它對水肥和溫度的要求低得多,從大慶到海南都能種植。技術上也是國際一流的,工業化生產沒有問題。澳大利亞也在大力發展甜高粱乙醇,稱甜高粱為超級能源作物。”
三是沼氣。石元春認為,目前我國在發展農村戶用沼氣的同時,應該大力發展工業沼氣。“沼氣和天然氣的有效成分同為甲烷,是替代天然氣的最佳選擇。德國、瑞典、丹麥等國已經工業化和規模化生產沼氣, 叫‘生物氣’(BIOGAS),經純化壓縮后已廣泛進入天然氣管道或灌裝運輸,或作為車用燃料。我國天然氣缺口越來越大,除進口外,建議盡快上生物氣工程。”
實驗室里,她潛心科研,探索無垠的微納世界;課堂內外,她教書育人,呵護學生成長成才。在從教八年多的時光里,她保持著一往無前的勇氣與干勁,收獲了累累碩果。國家級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
8月21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推動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支撐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動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支撐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方案》提出,到2027......
能源重點領域將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中國城市報》(2024年09月02日第07版)能源行業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有了明確的方向。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
西班牙《國家報》8月25日刊文稱,全球電池領域正醞釀一場新革命,先進的儲能系統將成為經濟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需求顯著增加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它們將在可再生能源轉型中扮演核心角色,并有望逐步減少乃......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達吉特的儲能平臺。圖片來源:美國《洛杉磯時報》西班牙《國家報》8月25日刊文稱,全球電池領域正醞釀一場新革命,先進的儲能系統將成為經濟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需求顯著增加隨著電池......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日前在煙臺市調研核電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
生物煉制是利用天然可再生原料,以低碳、高效、生物的方式合成化學品的生物發酵技術。這一技術改變了化工、醫藥、能源等傳統制造業依賴化石原料的加工模式,避免了高污染、高排放及不可持續的問題。然而,傳統的生物......
8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推動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
8月21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布。《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