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8年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1990年起向國內外開放,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實驗室為無機化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無機化學博士后流動站。
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游效曾院士, 實驗室主任為郭子建教授。
實驗室立足于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學術方向是與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功能配合物化學、生物無機化學和固體無機化學。在功能配合物化學方面,著重研究分子基材料的組裝,探索新型的分子基磁性材料、導電材料、非線性光學材料、光開關、手性分離材料和納米器件等;在生物無機化學方面,著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配合物分子,深入研究金屬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最終在金屬藥物的設計、合成以及金屬酶的模擬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固體無機化學和表面化學研究方面,主要是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制備新穎的低維、層狀和多孔固體材料,研制具有應用前景的有序納米管、納米絲等材料。
1991年以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攀登計劃3項,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973)3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項目5項、重點項目8項和面上基金項目89項,橫向項目15項等。共計發表學術論文2050余篇,其中SCI論文1500余篇,專著4本, 專利30余項,鑒定成果2項,技術轉讓1項。有關配合物的合成和結構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國家優秀教材獎3項,亞洲化學會基礎研究報告獎1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1994年被國家教委評估為A級實驗室,1995年在國家計委、科委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組織的聯合評估中評為A級實驗室;1999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組織的聯合評估中,在化學類29個實驗室中名列第8位;2004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組織的聯合評估中,在化學化工類實驗室評比中獲得B類第一的好成績(總排名第6 )。
實驗室十分重視并廣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多次主辦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努力提高我國配位化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水平。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研究人才,已經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共275人次。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31人(教授26人,副教授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24人,長江特聘教授3名(海外2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海外3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3名,新世紀人才6名。另外還有實驗室管理和技術人員8人,他們為驗室的對外開放以及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實驗室現有以下現代化大型儀器:MPMS XL-7T型超導量子干涉磁性測量儀,500兆DRX超導核磁共振儀,MALDI-TOF MASS型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LCQ電噴霧質譜儀,CCD和四圓單晶X-射線衍射儀,穆斯堡爾譜儀,激光拉曼光譜儀,皮秒級熒光光譜儀等。實驗室每年批準開放課題約20項,并設有客座人員實驗室,可接納客座人員20人/年,并可接待獲得國家教育部資助的高級訪問學者5人/年。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8年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實驗室立足于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學術方向是與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功能配合物化學、生物無機化學和固體無機化學。
在功能配合物化學方面,著重研究分子基材料的組裝,探索新型的分子基磁性材料、導電材料、非線性光學材料、光開關、手性分離材料和納米器件等;在生物無機化學方面,著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配合物分子,深入研究金屬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最終在金屬藥物的設計、合成以及金屬酶的模擬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固體無機化學和表面化學研究方面,主要是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制備新穎的低維、層狀和多孔固體材料,研制具有應用前景的有序納米管、納米絲等材料。
實驗室現有以下現代化大型儀器:MPMS XL-7T型超導量子干涉磁性測量儀,500兆DRX超導核磁共振儀,MALDI-TOF MASS型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LCQ電噴霧質譜儀,CCD和四圓單晶X-射線衍射儀,穆斯堡爾譜儀,激光拉曼光譜儀,皮秒級熒光光譜儀等。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南京大學唐仲英樓
郵編:210093
電話:025-83594569
傳真:025-83314502
E-mail:sklc@nju.edu.cn
網址:http://chem.nju.edu.cn/subject/sklc/ChemLab/index.asp
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15日宣布,該部啟動實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將與東盟各國共同推動科技合作蓬勃發展,建設面向未來更加緊密的科技創新伙伴關系。當天,第10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廣......
日前,科技部網站部領導信息更新顯示,邵新宇不再擔任科技部副部長,轉任地方省級黨組成員;龔堂華不再擔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學技術部紀檢監察組組長,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轉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務院國資委紀......
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技術普及司司長吳遠彬5日表示,要特別強調加強科普創作,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強、影響力大的科普作品,特別是要以滿足公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科普作品的原創能力。國新辦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5日指出,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導及傳播正能量,增強科學性,更加便捷地服務廣大群眾。國新辦5日舉......
國新辦5日舉行新時代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有關情況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
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指出,在不添加肥料的情況下,經過基因改造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大豆在田間試驗中的產量比未經改造大豆高出了20%以上。種植這種改良作物將有助于減少毀林、溫室氣體排放、生物多樣性......
“今年家的糧食受到干旱影響,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枯萎的現象,但聽完小分隊專家介紹的抗旱措施后,我們更有信心度過這場旱情。”8月23日,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鎮水村,村民楊玉龍談到不久前來現場指導抗旱......
由中國科技部等九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18日對外公布,引發廣泛關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該方案制定的目的、意義以及定位與編制原則等情況,回應媒體提問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3.shtm正值習近平總書記致青藏科考賀信五周年,8月19日,科技部、中科院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
國科發規〔2022〕2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助力穩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