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病房前身多為干部病房。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有入住干部病房的需求,醫院便取消了身份識別,為其提供特需服務,收入可觀。圖為烏魯木齊市一家三甲醫院,一位護士在打掃VIP病房內的
衛生。
普通病房沒有空床位,住院得排隊等候;VIP病房能盡快安排手術,但所有費用要高出常規費用的3倍……日前,來烏魯木齊打工的趙小梅看著剛滿月卻重病在身的女兒感到很無助。
趙小梅的女兒出生后脊柱部位有一個雞蛋大的包,被診斷為先天性脊柱裂,這一意外讓她天天以淚洗面。更讓她心急的是,醫生說由于先天性脊柱裂,女兒膨出的脊髓只靠一層薄如蟬翼的膜與外界隔開。一旦破裂,容易發生中樞神經感染、腦膜炎,死亡率非常高,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手術還原脊髓,否則可能導致下肢癱瘓等一系列問題。可她抱著女兒跑了好幾家醫院,要求住院卻因沒有空床位得排隊等候,而且術后不能陪床。
醫生給了趙小梅一個建議,去VIP病房就診,那里可以盡快安排手術,并且術后可以陪護,但所有費用要高出常規費用的3倍,她卻一下子拿不出五六萬塊錢。
VIP病房,俗稱貴賓病房,通稱特需病房,即患者住在硬件設施堪比五星級酒店的病房中享受全程護理等度身定做的特需醫療服務。
一邊是普通病區病床加滿走廊過道,一邊是有經濟實力入住VIP病房享受特需服務……院方認為,飛機有頭等艙,銀行有VIP專柜,酒店有 VIP套間,醫院設立VIP病房,向有特需的人群提供高價優質的服務,無可厚非。而絕大多數患者認為,醫院將本應一視同仁面向全體民眾提供的公共資源優先給了少數人,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讓群眾看病難上加難。各大醫院伴隨擴建勢頭紛紛增設VIP病房追求“賓館化”,并逐漸逼近新疆新醫改中明確規定的特需病房設置數量不得超過總床位5%的臨界點。這是否會像一些業內人士所說與新醫改政策格格不入,可能導致新醫改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設計被架空?
記者探訪 VIP病房日床位費100元至500元不等 記者日前也走訪了烏魯木齊的七八家三甲醫院,感受了其中的VIP服務。
在一家三甲醫院,VIP病房只有兩間,分為單間和套間兩種規格。70平方米左右的VIP套間中,雖不是很豪華但很舒適――真皮沙發,空調、冰箱、飲水機、微波爐等設施齊全,絲毫不比賓館差,但日床位費為150元,接近普通病房6天的費用。
“預約的人太多了,像高血壓、糖尿病類的慢性病人要排三四個月的隊才能住進來。醫院正在考慮擴建VIP病房。”該科的護士長說。
而在另一家三甲醫院,住院部有一層樓都為VIP病房,有十幾間,分為單間、小套間、大套間3種不同的規格,日床位費從100元至450元不等,裝修風格又分為中式和歐式兩種。
其中,最豪華的VIP套房,設有中央空調,擁有一間可容納15人左右的會議室,兩個衛生間,還有寬帶接口可供隨時上網,門口還擺放著擦鞋器,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據介紹,現正住著的一位病人是個身家過億的大老板。
而在第三家三甲醫院,VIP病房與前兩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層樓近20間房都為VIP病房。最豪華的VIP套房,除會議室外,還設有整體廚房,能煮咖啡或加工適宜口味的飯菜;吃過飯可到休息室閱覽書報、下下棋;想透透氣還可到外面放著熱帶植物的寬敞大廳中彈彈鋼琴,日床位費為500元。
“我們VIP病房的醫生都是碩士以上學歷。”該科的護士長告訴記者,VIP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享受全方位服務。如病人可以點名手術、護士陪同做檢查、要求特別護理、家屬陪床、點菜專送、理發師上門服務、擁有家庭式廚房等,并享受度身定做的個性化醫療服務。
護士長告訴記者:“經濟條件好了,人們對生命質量越來越關注,有條件的人都希望能有個安靜舒適的調養環境。如今要想住VIP病房必須提前一個月預約。有時排隊等床的多達十幾個人,醫院不得不把其他科室搬走將一層樓都拓展為VIP病房。”
據記者了解,目前烏魯木齊的三甲醫院基本都開設了VIP病房,而且一些醫院都在借擴建醫院之際紛紛上馬或擴大VIP病房,有大辦VIP病房之勢;一些專科醫院擴建時也將VIP病房或者特診室列入規劃當中;一些地州醫院也紛紛開設了VIP病房。
觀點交鋒 是維護醫院公益性還是滿足市場需求 VIP病房為誰提供服務?醫院方面說,入住VIP病房的主要是干部、老板、外賓、華僑,社會各界人士都可酌情選擇,只要病人經濟條件允許就可以入住。當然為高端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只是醫院在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但遼寧省糖尿病治療中心院長馮世良對此痛斥:“這種服務顯然是為少數富人服務的,它卻侵占了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將會造成公共衛生矛盾更突出,讓群眾看病難上加難。”
馮世良因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上炮轟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提出取消醫院VIP病房、專家門診等而進入公眾視野。
馮世良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地方,并不是高級飯店,設VIP病房完全沒必要。我國醫療資源相對匱乏,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里,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使看病難、看病貴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對于老百姓來說,病人往往天沒亮就必須到醫院排隊掛號,住院部床位緊張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群眾。當富人們在里面享受頂級服務的時候,有多少病人因沒有病房被安排在走廊上治療,又有多少貧困患者徘徊于醫院大門之外?”
“比如買鞋,有錢就買雙名牌,沒錢就買雙普通鞋,一樣能生活。但醫療在生命面前應該不分貴賤、人人平等,不能有錢就享受優越的服務,沒錢就任其等死。再者,公立醫院定位就是公益性,國家投資是為全民服務。”馮世良說。
烏魯木齊市政協常委鄧紅也認為,在目前公立醫院醫療經費投入有限,醫療資源還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如果大辦 “VIP病房”,勢必會擠占有限的醫療資源,并有可能加劇眼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國家新醫改方案已確立了公益性改革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公立醫院設 VIP病房為特定群體服務的做法,實際上是把患者分成了三六九等,這與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是相違背的,也背離了醫院對病患一視同仁的宗旨,可能導致新醫改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設計被架空。
但對于上述說法,一名三甲醫院副院長并不贊同:“既然飛機上有頭等艙,機場有VIP通道,銀行有VIP專柜,酒店有VIP套間,那么醫院設立VIP病房,向有特需的人群提供高價優質的服務,它遵循了‘優價優質’的市場準則,應該無可厚非。”
另一名三甲醫院VIP病房主任則一直被安排病床所困擾:“現在治病對我來說很簡單,每天最頭疼的是安排VIP病房,電話多得我都不敢接,你安排哪個?不安排哪個?市場有需求,我們為什么不提供呢。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院有權追求效益。”
社會現狀 公立醫院就算退出民營也無條件獨享 VIP病房,其前身多為干部病房。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有入住干部病房的需求,醫院便取消了身份識別,為其提供特需服務,收入可觀。進入本世紀后,政府撥付給公立醫院的事業費,不夠支付醫務人員的基本工資。在創收的巨大壓力下,一些能帶來效益的“捷徑”,諸如點名手術、 VIP病房等在醫院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馮世良直言:“醫院根據病人病情需要請專家會診,過去幾十年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沒有VIP病房不會影響治病,但都那樣醫院就得不到錢了。醫院看20個普通病人不如看一個VIP病人。”
馮世良建議:“‘高端醫療服務’不應該占用公共衛生資源。富人要想得到快捷、優質的服務,就應多花錢去民營醫院。與其在公立醫院設立貴賓病房,不如讓民營醫院加快發展。”
目前是否可以到民營醫院享受到“VIP”的高端服務?
新疆渡洲中醫醫院副院長趙孝文直言不諱:“內地個別城市的民營醫院在發展高端VIP服務,新疆現在還實行不起來。”
趙孝文說:“畢竟民營醫院在專家隊伍、大型設備等硬件設施和資源方面都不如大醫院,民營醫院環境再好,沒有好的專家誰會去看病?普通患者都沒公立醫院多,怎么能吸引來VIP病人?”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就曾指出“目前高端醫療離不開公立醫院的技術優勢,民營醫院尚不能滿足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也就是說,即便公立醫院愿意退出爭奪,民營醫院尚無條件獨自享用特需醫療這塊誘人的蛋糕。
政策調控 控制特需醫療比例收入補貼濟困醫療 特需醫療、VIP病房里的巨大收益在2007年就已引起
衛生部關注。當時衛生部部長高強表示,要對公立醫院開辦特需醫療服務,實行必要的調控和干預,用于特需醫療服務的病床數不得超過總床位數的10%,防止盲目擴大特需醫療服務規模,影響基本醫療服務供給。
2009年,我國新醫改方案明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的病床數不能超過醫院總體病床數的5%-10%,收費大概是普通病房的四五倍。而我區在今年的醫改會議上明確――立足基礎醫療服務,合理控制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特需病房設置數量不得超過總床位的5%。
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王小燕說,新疆醫療資源不足,特別是優勢資源不足,特需病房只能滿足少數人的需求,限制公立醫院設置過多的特需病房,將特需病房限制在不超過總床位的5%,有利于充分利用緊缺的公共醫療資源為老百姓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王小燕說,我區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收入醫院主要用于貼入濟困醫療。我區縣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必須設10%的濟困床位。“目前我們的醫療服務監管很健全,這些指標都被納入醫療質量萬里行等評價體系中,每年要進行考核”。
對此,馮世良說:“新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省級醫院的病人有一半是來自全疆各地的普通病人,公立醫院應該保證基本醫療,因此,按現行的醫療體制限制特需病房的比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