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技術院和高麗大學醫院的聯合研究小組研發出可快速檢測各種癌癥新技術,僅利用極少量腫瘤組織就能一次性檢測出多種癌癥診斷標志物,從而大大節省了癌癥診斷成本和時間。
一般情況下,為確診并治療癌癥,需要檢測4個腫瘤標志物,但利用現有手段,一次取樣只能檢測1個標志物,操作非常繁瑣。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5月10日介紹說,新技術只需少量腫瘤組織,一次最多可檢測20多種標志物,檢測成本能減少至原來的1/200,檢測時間能縮短至原來的1/10。
本次研究并沒有利用動物做實驗,而是直接利用人體內癌細胞進行臨床試驗,這是醫學研究領域里比較少見的。
這項新技術不僅能應用于組織病理學、癌癥診斷、疾病預測等醫學領域,還可在開發生物標志物等生命工學領域有所作為。
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
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發布《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液相高分辨質譜聯用儀和多模式微孔板檢測儀及配件采購項目》通知,花費346萬元采購液相高分辨質譜聯用儀和多模式微孔板檢測儀及配件。詳情信息如下:一、合同編號:......
在應對新冠肺炎的鏖戰中,脂質納米顆粒(LNP)發揮了重要作用且引發極大關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2月22日報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還可應用于治療癌癥等疾病,不過科學家們仍面臨著降低其毒性,......
全球科學儀器市場規模不斷提升,根據SDI預測,2026年規模可達1020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48%。當前,我國科學儀器仍主要依賴海外品牌,大型科研儀器七成以上為進口產品,國產化率較低。此前,教育部......
2023年2月22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無損檢測機械手超聲檢測系統通用要求》(ISO24647:2023),這是由我國主持制定的首項ISO超聲檢測領域國際標準,標志著中國超聲檢測標準國際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
檢測范圍:蔬菜、水果、糧食作物小麥、小麥粉、大米、掛面、其他糧食加工品(谷物加工品(分裝)、谷物碾磨加工品(分裝)、谷物粉類制成品)檢測項目:理化指標:顏色、氣味、pH值、純度、澄清度、含量均勻度、雜......
如今,全球的飲食模式正在被相對廉價、高度適口和即食的超級加工食物(UPFs,ultra-processedfoods)所主導,然而,與超級加工食物相關的癌癥發生和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證據卻非常有限。近日......
組織由細胞和非細胞成分細胞外基質(ECM)組成。細胞外基質蛋白的主要種類是膠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它們在三維網絡中組織。雖然ECM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為組織中的細胞提供物理支持,但它在調節細胞行為方面......
癌癥分子診斷公司Epigenomics近日宣布重組,其中包括召回其基于EpiproColon血液的結直腸癌測試、裁員和減少剩余業務。該公司在柏林和圣地亞哥設有辦事處,表示將只在兩個地點保留足夠的員工以......
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新型電子皮膚系統除了具有優異的柔性、透明性和電化學性能以及高靈敏度之外,充電后,它還可模仿人類皮膚感知功能,貼敷于人體皮膚實現對脈搏、吞咽、肢體運動等微弱生理信號和大范圍肢體運動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