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表示,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巨型烏賊,跟人們以前認為的不一樣,它并不是行動迅速而且非常貪婪的食肉動物。巨型烏賊過去出現與海有關的神州中,被人們視為海怪。然而,事實上它是一種行動遲緩的動物,經常采取伏擊的方法,捕捉不小心闖入它的埋伏圈的獵物。
科學家通過研究其他種類的深海烏賊的生物學特征和覓食習慣,并按比例把它們的體型增大到巨型烏賊的大小,最終得出結論。巨型烏賊難得一見,據悉它們最大能長到15米長,生活在南冰洋(Southern Ocean)的深水里。研究人員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海洋生物學會志》上。人們很少見到活著的或者死去的巨型烏賊,因此對它們的生活方式一點也不了解。
科學家認為,巨型烏賊有15米長,長著圓頂狀的大套膜(mantle)。它們的長長的觸手和臂狀物上,長著可以旋轉的鉤狀物,用來抓住和撕碎獵物。最近對一個樣本進行研究發現,它的眼球直徑大約是27厘米,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眼睛最大的動物。巨型烏賊龐大的體型和食肉特征,使有關海怪的古老傳說變得更加神乎其神,令現代人認為,這種動物一定行動迅速,而且非常好斗,可以捕捉行動敏捷的魚類,并會給抹香鯨帶來麻煩。
由于很少遇到巨型烏賊,無法對它們進行全面研究,因此無法直接了解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方式。因此該科研組利用一系列其他深海烏賊的常規代謝率,推算與巨型烏賊相符的數據。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還把這種烏賊生活的南冰洋低溫環境考慮在內。
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魯伊·羅莎博士與美國羅德島大學的布拉德·賽貝爾博士一起進行了這項研究。羅莎說:“了解巨型烏賊的生活方式,對正在進行的神秘的大型海洋動物研究意義重大。在這篇論文里,我們公布了對這種深海冷水動物的代謝情況和所需能量做出的第一項評估結果。”研究人員的推測結果顯示,巨型烏賊僅依靠為數不多的幾種獵物生活。
羅莎說:“我們的發現證實,巨型烏賊每天所需的能量,比生活在南冰洋里的須鯨和齒鯨等其他體型差不多的高級食肉動物每天消耗的能量低300倍到 600倍。”最近的這項研究早些時候還在巨型烏賊樣本里發現化學物質變體,即同位素,這說明大型魚類——著名的南極齒魚是它的主要獵物。該研究顯示,一條 5公斤重的南極齒魚,能讓一只500公斤重的巨型烏賊存活200天。
科學家認為,巨型烏賊生活的寒冷環境,對它的代謝速率產生了影響。與生活在更高水域里的鯨類等動物相比,它們的代謝速率更慢,需要捕捉的獵物數量更少。
這一結果說明巨型烏賊并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羅莎說:“巨型烏賊并不是一種貪婪的動物,它們不會聯合起來,迅速捕捉獵物。它們是一種擅長埋伏或者守株待兔的食肉動物,它們利用臂狀物和觸手上的鉤子誘捕獵物。”該科研組還指出,巨型烏賊的大眼睛對它們捕獵沒什么幫助,但能幫助它們發現并避開生活在深海里的巨型烏賊的天敵。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將大型數據集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AI)技術相結合,首次繪制出全球海洋中底棲無脊椎動物的活動圖譜,包括海生蠕蟲、蛤、蝦等,揭示了支持和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關鍵因素。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
血淋巴是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血腔內流動的血樣液體,其明顯缺乏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并且有被稱為血細胞的阿米巴樣細胞。這些血淋巴可在體外快速凝結,從而止血,但其機制一直是個謎。最近,美國克萊姆森大學......
一位母親,數以百計的卵子,一場深海的芭蕾舞,這樣的場面真令人陶醉。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在加利福尼亞海岸拍攝了一只烏賊媽媽照看其卵子的畫面。據了解,這種嬌小的淡紅色烏賊被稱為Bathyte......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兆君課題組在《環境科學》發表了關于微/納米塑料對土壤無脊椎動物的毒性效應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歸納總結了不同粒徑大小、形狀、濃度和化學結構的微/納米......
近日,發表在《i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章魚對疼痛的感覺和反應可能與哺乳動物相似。這是無脊椎動物擁有這種能力的第一個有力證據。疼痛體驗遠不止是對有害刺激或傷害的簡單反射,它是一種會導致悲痛或......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SCIENCECHINALife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杰課題組題為ViromeinMarineEcosystemsRevealRemar......
5月6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SCIENCECHINALife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杰課題組題為ViromeinMarineEcosystemsReveal......
哺乳歷來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的獨有行為。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占起等研究團隊的新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哺乳......
烏賊是改變外表以融入周圍環境的高手。不過,在一項技術的助力下,這種頭足類動物再也無法隱藏它們的內心想法。該技術通過追蹤烏賊皮膚上不斷變化的模式推斷其大腦活動。這項日前發表于《自然》雜志的發現,能幫助研......
人類在水下很難清晰地看到事物,這不僅僅因為水中存在氯氣,還源于當水的密度和眼液幾乎相同時,進入人們眼中可以產生圖像的光線很難彎曲和聚焦。海洋生物普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烏賊卻擁有一種秘密武器能克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