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必須高度重視。深度開發這一資源,對于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鳳毛麟角,兩院院士、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中,女性僅分別占5%、4.6%和3.9%,至于全國各大科研院所的領導更鮮有女科學家的身影,這一現象無疑已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
幾天前,全國婦聯主辦的2010品牌中國女性高峰論壇上披露,我國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還不相適應,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和當今世界潮流還有一定差距。在我國科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中,女性比例長期徘徊在5%左右,科學院女院士和工程院女院士只占院士總數的5%,低于1978年的6.2%,973首席科學家、女性占4.6%,“長江學者”中,女性僅占3.9%。
如何打造高層次女科技人才,讓更多的高層次女性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顯著增多。從近年公布的全國高考信息看,高考狀元中女性占到一半以上。據報道,截至2007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中女性已達1970余萬,占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38%。由此可見,女性并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一份題為《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指出,在我國1955-2009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女院士有98人,僅占5.06%,與龐大的女科學研究人員群體相比反差較大。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資源共享促進中心的彭潔提出:對我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三個人才獎勵計劃的研究發現,1999年至2008年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資助的1479人(不含社會科學部分)中只有76名女性工作者;1994年至200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的1286名科技工作者中,僅有90名女性科技工作者;1994年至2009年,獲得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人才計劃的2019人中僅有122名女性科技工作者。
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高層次科技人才信息數據庫”的數據告訴我們:相對女性科技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總數比例三分之一的現狀,女性高層次科技工作者獲三大獎項者所占比率嚴重不足。
中國的傳統文化,性別分工觀念根深蒂固。男性主外,處于支配地位,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女性主內,生兒育女,重心側重家庭較多。受性別歧視的舊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女性在成長過程中與男性相比,公平享有文化教育資源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在農村,失學輟學兒童中女童占絕大多數。這種性別歧視差距延續到成人以后,也使女性就業人數遠低于男性,至今,女大學生就業仍受到影響。從某種意義上,已成為制約高層次科技女性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務勞動的時間達4.01小時,比男性多2.7小時。“母愛的建構”讓女性失去了向社會空間發展的動力。“賢妻良母”的角色,讓女性陷入瑣碎的家庭事物中,在無私奉獻的贊美聲中失去了社會的發展空間。所有這些,成為女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的障礙。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顧憲紅說:女性的社會角色影響了事業的發展。她們認為,女性要承擔生育繁衍后代的責任,同時還是子女教育和家務勞動的主體,家庭瑣事必然會擠占她們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對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處長鄭彥認為:在職業發展方面,女性由于自我的社會定位,往往追求“工作穩定”,易于滿足現狀,重視做好本職工作。相比于男性,女性自主創新意識較薄弱,在選擇工作崗位時,更多考慮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是否融洽,而不是考慮是否能出成果,不敢冒險,競爭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女科技工作者的職業定位較男性低,且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她們的事業發展水平總體上明顯低于男性。
她們還反映,導致女性在科研事業中的發展機遇較少有許多原因。女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研事業單位中,女科技工作者獲得職務或職稱晉升的機會遠遠低于男性。大多數女性科技人員忙于具體的科研工作,甚至是一些繁雜的事務性工作,沒有實驗室和科研團隊,主持申報重大科研項目的機會很少。在科研業績相同的情況下,女性晉升高一級職務或職稱的時間一般要長于男性,也就是說,社會或單位對女性的要求更高。要得到相同的晉升機會或認可度,女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關科學研究證實,重大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峰值為37歲。25至35歲之間正是女性科研能力積淀和飛躍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女性科技工作者缺乏來自社會、單位、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很好協調科研工作和家庭的關系,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必然嚴重影響女性科研工作者走向成功。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我國絕大多數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退休年齡為55歲,比男性提前5年,加上女性在生育期的時間耗費等,科研生涯較男性少10個年頭,這對女性科技工作者成為高端科技領軍人才的影響是致命的。
此外,目前我國從編制科研發展計劃,到各級科研項目立項、組織申報、項目評審、項目考核、結題驗收、成果鑒定,甚至在社會上反響較大的兩院院士評選等環節,都滲透許多非學術因素,要求科技工作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疏通關系,積累人脈,這些方面也嚴重影響到女性科技工作者聰明才智的發揮,增加了她們邁向高層次科技隊伍的難度。
專家們說,為調動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應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職稱評定、科研津貼發放、課題申請方面有所關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需要國家加大專門針對女性高層次科技工作者的激勵措施,包括科學評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平等地給予女性科技工作者獲取獎勵的機會,從而調動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獲取更大的科研和社會價值。
女性科技工作者難成高層次人才的現象,已經引起我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9年3月,中國科協成立了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根據女性特點,通過系統的政策設計,妥善解決女性從事科技工作問題,為女科技工作者提供學習、交流、進修、培訓的機會;此外,設立女科技工作者基金等,為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社會、工作環境,提高女性在科技活動中的積極性,全方位促進女性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成長。
全國婦聯一直非常關心女性科技人員的成長、發展問題。不久前,全國婦聯“女性高層次人才成長狀況研究與政策推動項目”正式啟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在會上說,促進女性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成長,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和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是衡量我國婦女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戰略性舉措。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原生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守儀在工作中
首屆女科學家高層論壇開講,我國女科學家共話科研與奉獻
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破除“五唯”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盡管國家對破“五唯”高度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大家依舊感到“五唯”問題嚴重,甚至還有發展的趨勢。這其中,唯人才“帽子”問題最為典......
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破除“五唯”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盡管國家對破“五唯”高度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大家依舊感到“五唯”問題嚴重,甚至還有發展的趨勢。這其中,唯人才“帽子”問題最為典......
近日,湖南省科技廳發布《關于發布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2025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孫自法)李政道先生追思會8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舉行。中國學界代表緬懷認為,李政道先生使中國高能物理事業走到國際前沿,更為中國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發展培......
“多虧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臺特色化的人才高質量配套政策,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搭建了橋梁。”日前,江西巨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龔財通在“江西上饒信州區人才交流暨政府企業圓桌會”上誠懇地說。這是該區推進......
2024年第八批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擬發放名單公示根據《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工作實施辦法》(深人社規〔2022〕3號)等文件有關規定,我局已完成2024年第八批......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關于2024年人才工作理論研究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辦法(修訂)》《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印發采購有關制度的通知》等規定,經公開申報、第三方代理機構資格......
——七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系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