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第九屆藥典委員會第三次委員大會暨2010年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總結會在北京召開。2010年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的圓滿完成,標志著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藥典》每5年一版,那么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特色有哪些,與2005年版藥典相比又有哪些不同?藥典委員會的專家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
2010年版藥典:標準提高 亮點紛呈
2009年8月27日,第九屆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審議2010年版《中國藥典》(以下簡稱“新版《藥典》”)增修訂內容。就在這次會議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第九屆藥典委員會主任委員邵明立指出,新藥典的主要特色是:第一,品種收載范圍進一步擴大。第二,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第三,更注重對藥品安全性的控制。
據國家藥典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介紹,在2005年版《中國藥典》的基礎上,新版《藥典》充分借鑒和利用了國內外藥品標準的相關資源,按照中藥、化學藥、生物制品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積極開展了藥品標準檢驗方法的研究工作,在總體上有了全面的提高。
新版《藥典》收載品種總計4567個,其中新增品種1386個,原有藥典品種著重系統性修訂提高的標準2237 個;藥典一部收載藥材及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和單味制劑共2165個,其中新增1019個,修訂634個;藥典二部收載化學藥品、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及藥用輔料共2271個,其中新增330個,修訂1500個;藥典三部收載生物制品131個品種,其中新增37個,修訂94個;藥典附錄新增47個,修訂154個。
“新版《藥典》在凡例、正文、附錄等方面均有較大發展,特別是在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方面尤為重視。”周福說,新版《藥典》具有六大特點。
新版《藥典》的第一大特點是,新增與淘汰并舉,收載品種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新版《藥典》積極擴大了收載品種范圍,基本覆蓋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此次收載品種的新增幅度達 43%,修訂幅度達70%,均為歷版最高,尤其是重點解決了長期以來中藥飲片和常用藥用輔料國家標準欠缺的問題。
對于部分標準不完善、多年無生產、臨床不良反應多的藥品,也加大調整力度,2005年版收載而新版《藥典》未收載的品種共計36種,逐步形成了《中國藥典》收載品種新增與退出機制。
新版《藥典》同樣重視民族藥的提高和完善,新增民族藥藥材標準8個,成藥標準5個,并在注重民族藥基源調查和整理的基礎上,對2005年版藥典收載的民族藥標準普遍進行了修訂提高。
新版《藥典》的第二大特點是,現代分析技術得到進一步擴大應用。
在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附錄中擴大了對成熟新技術新方法的收載,附錄內容與目前國際上對藥品質量控制的技術和方法基本一致。在重視基礎性、系統性研究,強化中藥材、中藥飲片的標準發展與提高方面,新版《藥典》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方法以提高各項分析的靈敏度和專屬性,解決了常規分析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
新版《藥典》的第三大特點是,藥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
除在凡例和附錄中加強安全性檢查總體要求外,在品種正文標準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了安全性檢查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對高風險品種的標準要求,進一步加強了對重金屬和有害元素、殘留溶劑、抑菌劑、雜質等的控制。
新版《藥典》的第四大特點是,藥品的質量可控性、有效性保障進一步提升。
除在附錄中新增和修訂了相關的制劑通則檢查方法和指導原則外,在品種正文標準中增加或完善了有效性檢查項目。藥典一部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藥特點的專屬性鑒別;藥典二部中含量測定采用了專屬性更強的檢查方法,大幅度增訂了溶出度、含量均勻度等檢查要求;藥典三部對原材料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對檢測項目及方法的確定更加科學合理。
新版《藥典》的第五大特點是,藥品標準內容更加科學合理。
新版《藥典》除在附錄中規范劑型定義和檢查要求外,還對品種正文標準進行了統一規范,并修訂和規范了中藥材的拉丁名,以與國際通行的表述方法相一致。對收載于藥典的標準力求齊全、合理、實用、有效。
新版《藥典》的第六大特點是,鼓勵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國際協調。
新版《藥典》積極推進自主創新,根據中醫藥理論和中藥成分復雜的特點,積極研究并引入了能反映中藥整體特性的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力求反映中藥內在質量的整體變化情況,以保障藥品質量的穩定、均一。同時,積極引入國際協調組織在藥品雜質控制、無菌檢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部分品種的控制指標與歐美國家的藥典一致,某些品種的控制指標已優于歐美國家的藥典。
“此外,新版《藥典》充分體現了保護野生藥材資源和中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據相關國際公約,明確規定不再增收瀕危野生藥材,從國家標準的角度,積極引導并支持人工種養藥材的產業化發展。”周福成說,“新版《藥典》還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倡導綠色標準,鼓勵采用毒害小、污染少、有利于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簡便實用的檢測技術和方法。”
中藥標準:更符合中醫藥理論
俗話說,“丸、散、膏、丹,神仙莫辨”。這句話說明了中藥成分復雜、難以鑒別的特點。
新版《藥典》一部收載藥材及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和單味制劑等,其編制過程中許多內容沒有國外經驗可借鑒,編制工作復雜,難度很大。
“指紋圖譜、DNA分子鑒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首次用于藥典中藥質量控制,極大地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靈敏性與專屬性。新版《藥典》中一大批中藥標準已超越國際同類標準水平。”國家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張伯禮說。他列出了幾個數據:新版《藥典》一部中藥新增品種占新版《藥典》全部新增品種總數的 73.5%。對于2005年版《中國藥典》已經收載的品種,新版《藥典》一部對55.4%的品種在安全性和質量有效性、可控性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提高,93.5%的品種進行了標準化的規范;對于62.7%的新增品種采用了有效活性成分控制含量,100%的新增品種做了專屬性鑒別。
長期以來,中藥飲片缺乏明確的定義,各種中醫藥古籍和現代教科書眾說紛紜,由于定位不清,嚴重影響了對中藥飲片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監管。據中藥材與飲片專業委員會委員蔡少青介紹,新版《藥典》首次明確了中藥飲片的定義——藥材經過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或制劑生產使用的處方藥品。將飲片和藥材明確界定,既解決了中醫配方和中成藥生產投料用的究竟是藥材還是飲片的問題,也理清了中藥材和飲片的監管思路。由于明確了直接入藥者均為飲片,因此,新版《藥典》中成藥處方中藥味全部改用飲片名稱表述。同時,在標準收載體例上明確了“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為飲片的屬性。200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飲片標準只有23個,而新版《藥典》通過新建和明確分類定位的方法,飲片標準達到了822個,已經完全覆蓋了中醫臨床常用飲片目錄。
據介紹,新版《藥典》一部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質量控制水平明顯提高。在有效性方面,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藥特點的專屬性鑒別,建立了與品質直接相關,能體現有效活性的專屬性檢測方法,改變了現行中藥質量標準基本上借鑒化學藥品質量控制方法的模式,由單一指標成分定性定量轉向活性有效成分、多指標成分質量控制。在安全性方面,對用藥時間長的品種以及兒童常用的品種增加了重金屬和有害元素檢查,限度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對中藥注射劑,全部增加了重金屬和有害元素限度標準,對易霉變的桃仁、杏仁等新增了黃曲霉素檢測,其方法和限度也與國際標準一致。全面禁止了將苯作為溶劑,所有采用含苯的分析方法均進行了重新修訂,工藝使用有機溶劑的,均要檢查有機溶劑殘留,對于川烏、草烏、馬錢子等劇毒性加工飲片,采用了更先進、更準確的方法加以限量檢查。
在體現野生藥材資源保護與中藥可持續發展理念方面,張伯禮舉例說,新版《藥典》原則上不再收載瀕危野生藥材,比如在人參項下,將山參刪去,改為收載已實現產業化的林下山參,后者系采用人工撒籽的方法,讓人參在森林中不經人工管理干預,自然生長數十年以上而成,其品質已達到山參的要求。還有,中成藥中使用麝香和牛黃的,除極少數獲林業總局批準的品種外,絕大部分均改為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黃。野生石斛國內已極度瀕危,近年來主要依靠進口,新版《藥典》將石斛的基源植物重新定義為“栽培近似種”,川貝母野生資源由于多年采挖,目前已十分匱乏,偽品充斥于市,以假亂真難以鑒別,這次修訂新增了兩個在四川有幾十年栽培歷史和經驗的栽培品種,經DNA分析證實為川貝母的栽培種,使該名貴瀕危藥材實現可持續發展。藏藥材“獨一味”,原標準規定藥用部位為帶根的全草,此藥材只有在高海拔的高寒地區才能生長,資源緊缺,經大量基礎研究證明,其地上部分與根部所含成分基本一致,因此,這次修訂為保護資源,將其藥用部位改為地上部位,這樣就可以在采挖環節保留其根部,使之可以重新生長。
新版《藥典》一部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標準規范,從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量與用法、注意事項、中藥材拉丁名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比如,在規范中藥材拉丁名方面,我國藥典長期采用的藥材拉丁名為藥用部位在前、藥材名在后的原則,但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藥材名在前、藥用部位在后的命名原則。為了與國際接軌,經過反復討論,專家們決定新版《藥典》采用藥材名在前、藥用部位在后的命名原則,并對所有的藥材和單列的飲片進行了修訂。此前,《中國藥典》已歷經七版未對中藥材拉丁名進行修訂,新版《藥典》根據《中國高等植物》、《中國植物志》記錄的植物拉丁學名結合中藥材原植物拉丁學名的歷史沿革,對29種原植物的拉丁學名進行了修訂,包括屬名或種名應用錯誤、拼寫錯誤等,此舉得到了國內外植物學界的一致好評。
生化藥品標準:趕超國際水平
新版《藥典》二部收載了化學藥品、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及藥用輔料。其中的生化藥品是指主要從動、植物及微生物發酵提取的、化學合成、生物—化學半合成或用現代生物技術制得的一類藥品。
藥典委員會生化藥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康森說:“生化藥品來源復雜、結構成分不一、分子量大小不一,對其進行質量控制難度很大。”
徐康森介紹,新版《藥典》中生化藥品標準的修訂宗旨是建立高水平的質控手段、嚴格的安全指標。新版《藥典》中生化藥品編制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高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提高了標準的專屬性、靈敏性和準確性;其次,緊跟國際水平,與國際標準接軌,在生化藥品中核苷酸類、多肽、蛋白類和酶類等大約90%~95%的產品已經趕上國外標準,有的項目已經超過國外標準;此外,嚴控安全指標,保障產品安全,如注射液大部分有無菌、異毒、過敏等指標,原料中增加了微生物限度。
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健男對新版《藥典》給予了很高評價:“新版《藥典》二部中的標準編制更加注重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內容編制上更加注重工藝細節對質量的控制,從而將質量控制的關口大大前移,而不再僅僅是注重結果。龐健男認為,這些變化,對于提高藥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生物制品標準:安全性進一步加強
新版《藥典》在生物制品方面也有很大變化。藥典委員會委員趙鎧介紹說:“新版《藥典》三部品種收載方面,增加了體外診斷試劑和微生態活菌制品,為這些產品的質量控制提供了統一的國家標準;同時對于不符合制劑通則要求的品種暫不收載;對已被同類品種替代、長期不生產且臨床不再使用的品種,從藥典中刪除。新版《藥典》三部收載生物制品品種 131個,其中新增37個,修訂94個;收載附錄149個,其中新增18個。”
生物制品作為高風險產品,其安全性一直被廣為關注。趙鎧介紹,新版《藥典》三部以加強對高風險產品安全性的質量控制為重點,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安全性,首先對生產過程中的添加劑進行了嚴格控制,包括對生產過程中抗生素、防腐劑、有機溶劑的使用以及殘留量的規定;其次是加強了對產品中雜質的控制,如增加病毒性疫苗細胞基質殘留蛋白的控制,提高成品安全性檢測指標的限值要求等。此外,對關鍵原輔材料的質量要求更加嚴格,以求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同時加強了全過程質量控制的要求,強化了生物制品過程控制的基本要求,進一步規范了生產工藝,加強了生產工藝過程中間品的質量控制。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楊曉明研究員是藥典委員會委員,參與了 2005年、2010年兩版《中國藥典》的編制工作。他從企業的角度談了對新版《藥典》生物制品國家標準編制的體會:第一,收錄的藥品制造企業實際操作的數據更全,反映企業實際經驗的內容也更多了;第二,標準描述更細致、更清晰,對企業的要求更明確,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執行力;第三,內容覆蓋面更廣,比如原材料、工藝細節等內容都比過去豐富了很多;第四,標準更高,很多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國際標準,這將有利于促進中國制藥企業走向國際化;第五,吸納了新的工藝參數,提高了技術標準,這對于嚴格執行GMP的企業更加有利。
周福成自豪地說:“總而言之,新版《藥典》充分借鑒了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著力解決了若干制約藥品質量與安全性的突出問題,并著力提高了藥品標準質量控制水平。作為我國保證藥品質量的法典,新版《藥典》在確保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和前瞻性的基礎上,充分反映了我國當前醫藥工業、臨床用藥及檢驗技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在提高藥品質量過程中將起到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將進一步擴大我國藥典在國際上的影響。”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懲罰性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簡稱《解釋》)發布,8月22日起開始實施。《解釋》對保護普通消費者維權、退款和返還食品藥品、代購人責任、小作坊責任、......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一、《北京市推動藥品出口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當前,我國藥品創新能力已經前所未有地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我市部分創新藥品種實現了中美雙報,以疫苗為代表的創新藥品種通過世衛組織預認......
8月21日下午,據國家醫保局官方微信消息,近期,根據群眾舉報及有關部門提供的線索,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
導讀2020年版《中國藥典》四部《0212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首次加入禁用農藥清單,促進了中藥行業農殘檢測體系的發展壯大。時隔5年,為了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家藥典委于2024年7月26......
隨著8月的到來,醫藥行業迎來了一系列新的法規和標準,這些變化將對藥品的生產、監管、銷售以及醫療服務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藥品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適用規則》《藥品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適用規則》自202......
醫藥領域合規緊迫性來到新高度。醫藥代表負面清單出爐,這些行為被禁止7月29日,江西藥監局發布《關于印發<江西省醫藥代表從業行為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該辦法自2024年9月1日起實施。......
國家藥監局關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甲硝唑陰道凝膠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的公告(2024年第87號)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10號)的規定,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進一步做細做實相關技術幫扶工作,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確保工作質效,6月27日,省藥監局選派藥品生產、核查、審評領域各1名專家,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指導幫助企業。幫扶組與企業就近年......
《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已在國家醫保局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公布,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將于7月1日正式啟動。現就《工作方案》解......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關系著每一名參保人。7月1日,今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正式啟動,符合條件的醫藥企業可以開始提交申報材料。哪些藥品有望納入目錄?今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有哪些重點?《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