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日),“限塑令”實施兩周年,記者調查卻發現,作為“限塑令”重點管理范疇的菜市場,免費塑料袋已然卷土重來;而沒有明確是否被納入“限塑令”管理范圍的餐館,提供塑料袋幾乎“從不收費”……面對免費塑料袋依然泛濫的局面,在有關部門思考如何監管“限塑令”是否執行到位、是否能達到控制塑料袋使用率的初衷的同時,消費者也應切實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為“限塑令”助一把力。
白的、紅的、綠的,大號的、中號的、小號的,只要你買菜,商販都會二話不說、趕緊遞上免費的塑料袋。昨天,在實行“限塑令”兩周年之際,記者走訪多家農貿市場卻發現,這些市場儼然成為了“限塑令”的“死角”:商販們提供的塑料袋,幾乎沒有收費的。
不管顧客要不要
攤主就遞上塑料袋
昨天下午,記者在朝陽區團結湖金瀛農貿市場看到,此時正值下班買菜的高峰,在集貿市場門口,不少人拎著裝滿蔬菜、水果的各式塑料袋。
記者繞著市場轉了一圈發現,熟食、面點、蔬菜、水果各類攤位上大多掛著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塑料袋,這些袋子多數是超薄的,很多塑料袋一捅就破,厚度明顯小于0.025毫米。
由于價格很低,很多攤主使用起來也是大手大腳,毫不在乎。有的攤主麻利地按照顧客的要求稱好蔬菜后,順手就從身邊拿出一個塑料袋,把蔬菜放入其中。有的攤主甚至在顧客挑菜的時候就抓起一個塑料袋扔給顧客,也不管人家要不要。
朝陽區雙橋農貿市場的零售大棚里面,每個商戶也都自備了大小不一、又紅又薄的塑料袋,根據顧客的使用量提供,同樣不會收取任何費用。通州區北機農貿市場的情況也是如此,免費為顧客提供塑料袋,幾乎是所有商戶的“共識”。
“時間長了市場不管” 有償給塑料袋怕丟生意 記者從金瀛農貿市場一位攤主處了解到,兩年前“限塑令”剛開始實行時,市場方面還比較緊張,幾乎不再讓攤主使用免費的塑料袋,但時間長了,“市場也就不管了。”這位攤主表示,他們的塑料袋大多是從批發市場買來的,好一點的袋子2元可以批發50個,再次一點的超薄小塑料袋子可以2元批發到100個,“成本都比較低,免費送給顧客也花不了幾個錢。”
雙橋農貿市場的商戶們也表示,他們都是統一從一個批發商處批發塑料袋,成本非常低,一個也就幾厘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也就不向顧客收費了。至于塑料袋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商戶都表示不知情。
一位攤主還表示,如果商戶非堅持要有償提供塑料袋,顧客就可能改到別家買東西,“因為這個丟了生意,就太不值得了。”
建議加強監管 別讓“限塑令”成空文 據民間限塑政策研究小組(一個對“限塑”進行政策研究的民間機構)在2009年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限塑令”在全國農貿市場的執行情況不容樂觀。除了杭州的農貿市場“限塑令”執行率達到69.44%,成都等地的執行率都不到三成。
“雖然說市場免費提供塑料袋,好像為顧客提供了實惠,但是如果買兩毛錢的東西,商戶都會給塑料袋,而且不加限制,這樣對塑料袋的使用也是一種浪費。”采訪中,一位買菜的市民表示,現如今看來,菜市場儼然成為了“限塑令”的死角,有關部門是不是應該加強監管?讓“限塑令”在菜市場不至于成為一紙空文。
超市:購物袋銷量減少 食品袋使用量提升 記者昨天從家樂福、沃爾瑪、京客隆、華堂等多家大型超市獲悉,各大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呈下降趨勢,有的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僅是兩年前的10%,食品袋的使用量卻大大提升了。
昨天,物美、家樂福、沃爾瑪、華堂等多家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行“限塑令”后,售價在0.2元至0.5元的塑料袋數量逐年下降。“限塑令執行一年后,我們的塑料袋使用量下降了七成。去年6月至今,物美全系統塑料袋的用量約是300萬個,而且“限塑令”執行兩年后,現在每月塑料袋銷量都在下降。”物美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從家樂福超市獲悉,限塑令剛頒布時,其各家門店塑料袋銷量曾一度降到20%,在3-5個月后反彈至30%,但從去年至今,塑料袋的銷量再度下降,目前在15%到20%左右。華堂超市負責人也表示,塑料袋的銷量已穩定在8%至10%。
但同時,各超市也表示生鮮區的預包裝食品袋使用量大大提升了。物美惠新店生鮮區的工作人員說,由于食品袋都由各部門獨立購買,為了掌控成本,店員會盡量將食品袋擺放在靠近稱重臺的地方,“買東西的顧客才給扯,盡量減少浪費。”
一位外資超市負責人表示,“食品袋的使用量,至少比限塑前增加了50%左右。今年的消耗量已比限塑第一年少一些,但仍是增加的。”各超市都表示出現了類似情況,由于有的顧客為了省下買塑料袋的錢,就自取食品袋包裝商品,用量基本無法控制,個別超市的工作人員只能善意地提醒顧客少拿免費的食品袋。
餐廳:提供塑料袋 大多“從不收費” 服務員用一次性飯盒將剩菜裝上,再套上一個免費塑料袋,讓食客打包拎走,這樣的情景在餐廳里十分常見。記者昨日走訪多家餐館發現,作為塑料袋消耗大戶之一的餐館,提供塑料袋時也是十分“慷慨”,絕大部分餐館對打包所用的塑料袋“從不收費”。對此,有餐館經營者表示,“限塑令”是否限制餐廳,本來一直就存在爭議。
每天耗費四五百個 無強制收費要求 “每天大約耗費塑料袋幾百個,這方面沒有明確要求收費的通知。” 昨天傍晚用餐高峰時段,記者在位于方莊美食街的一個家常菜館內注意到,飯后打包剩菜的顧客不在少數,餐館服務員熟練地將打包餐盒裝進塑料袋內,送到客人手中,“每天要消耗四五百個塑料袋,從來都沒有收過費。”該服務員坦言。
“附近餐館打包的塑料袋都不收費。”食客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家住附近,有時候打電話從餐館要外賣,有的餐館在打包一些菜的時候,索性不用餐盒,而是用三四個塑料袋套在一起裝菜,這些塑料袋也全都是免費的。
國際連鎖快餐 塑料袋紙袋使用“參半” 記者注意到,塑料袋在餐館的使用不僅出現在中餐傳統飯館,部分國際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也依然提供免費塑料袋。
記者在肯德基餐廳里注意到,如果需要打包,餐廳都會主動提供塑料袋,“都是免費向顧客提供。”而以“外賣”打包為主的“賽百味”店內,三明治用紙質包裝包好后,店員也會問“是否帶走”,并為外帶顧客提供免費的塑料袋裝好。賽百味店員告訴記者,按照公司要求塑料袋都是免費提供,“沒有收到需要強制收費的通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際連鎖店中約有半數已經拋棄“塑料袋”,改用環保紙袋包裝,麥當勞柜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兩年前已經全面使用牛皮紙袋代替塑料袋。星巴克等國際連鎖企業也早已使用紙袋。
老字號企業規定“首袋免費” “我們旗下的幾十個企業對于第一次直接包裝食品提供免費塑料袋,第二個塑料袋將收取費用。”記者采訪一家京城老字號連鎖企業了解到,實行“限塑令”以后,該公司對旗下餐館打包塑料袋已有相關規定。
記者在其餐館走訪時了解到,這項規定在執行中存在一定困難,其公司旗下一家老字號涮肉店內,由于打包多為生鮮菜、肉,必須要有塑料袋才能帶走,一位餐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一個塑料袋不夠,我們會為顧客多提供幾個塑料袋帶走食物,多出的塑料袋也不再收費。”
專家建議 工商、市場攜手 “阻擊”免費塑料袋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一直密切關注“限塑令”的執行情況。他表示,工商部門是“限塑令”執行的監管方,如果他們只是單純突擊查處商販是不是違反“限塑令”,勢必起不到持久的有效作用。他建議,工商部門應該將執法的重點放在市場管理者身上,要求市場管理者加強對商販的監督管理,通過明確責任、層層監管,才能保證“限塑令”的執法效果。
在2008年由環保人士成立的“民間限塑政策研究小組”,今年5月29日也特地就“限塑令”執行兩年來的情況和問題給國家發改委發去了公開信。信中表示,在進行系列調研后,該小組發現實行“限塑令”后一些問題仍存在,如除了規模經營的連鎖超市和賣場,其他商品零售場所對“有償使用”規定的執行度很低等。該小組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改變收費性質,變更責任主體。根據愛爾蘭多年來的限塑經驗,該小組認為可以對塑料袋征收環境稅。其優點在于既能夠產生一定的價格效應,抑制購買,又能更有效地將塑料袋污染的環境成本信息傳遞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