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04 09:06 原文鏈接: 我國實現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成功實現了16公里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個距離是目前世界紀錄的20多倍。該實驗首次證實了在自由空間進行遠距離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的最終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6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光子學》雜志以封面文章發表了這一成果。

      據聯合小組成員彭承志介紹,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它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它是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利用量子糾纏技術,需要傳輸的量子態如同科幻小說中描繪的“超時空穿越”:在一個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又在另一個地方神秘地瞬間出現。這一奇特現象引起了學術界和公眾的廣泛興趣。

      奧地利蔡林格小組于1997年在室內首次完成了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原理性實驗驗證;2004年,該小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纖信道,成功地將量子態隱形傳輸距離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纖信道中的損耗和環境干擾,量子態隱形傳輸的距離難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國科大潘建偉、彭承志等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在自由空間實現更遠距離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間,環境對光量子態的干擾效應極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其損耗更是接近于零,這使得自由空間信道比光纖信道在遠距離傳輸方面更具優勢。

      2005年,該小組在合肥創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同時驗證了在外層空間與地球之間分發糾纏光子的可行性。

      從2007年開始,中國科大—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在北京八達嶺與河北懷來之間架設了長達16公里的自由空間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最終在2009年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證實了量子態隱形傳輸穿越大氣層的可行性,為未來基于衛星中繼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奠定了可靠基礎。

    相關文章

    突破“量子霸權”!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

    我國學者提出磁性外爾半金屬中“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用于構筑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基于過渡金屬的籠目晶格(kagomelattice)化合物成為揭示和探......

    量子是什么?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19世紀末,歐洲一些學者認為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電磁理論,人類的“物理學大廈”已全部建成,再沒有多少可研究的了。但是,在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論,為......

    郭光燦院士團隊實現相距一公里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教授李朝暉、中山大學教授余思遠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量子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光學》。量......

    中國科大等合作研究實現量子態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轉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相干性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等人與波蘭華沙大學以及德國烏爾姆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在理論上完全解決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

    新型計算架構能有效解決量子錯誤消除問題

    集成上百物理量子比特的中規模量子制備研發是當今量子科學的熱點之一。但這些制備會缺少用于計算量子容錯的資源。因此,研究量子計算優勢面臨著在沒有完整邏輯編碼的情況下,最小化制備和控制缺陷的主要挑戰。近日,......

    國外研究團隊實現在常用電子設備中集成和控制量子態

    據芝加哥大學網站消息,該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們在量子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用碳化硅制造的常用電子設備可以集成和控制量子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和《科學進展》雜志上。該研究團......

    研究證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對較遠距離間進行通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在開發硅基量子計算機硬件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兩個硅自旋量子比特間實現了信息交換,證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對較遠距離間進行通信。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5日的《......

    中國科大實驗實現噪聲適應的量子精密測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英國合作者在線性光學系統中實驗驗證了糾纏態的相干性對橫向噪聲的適應性,并進一步驗證在......

    中外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日消息: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英國合作者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驗實現噪聲適應的量子精密測量。該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