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09 14:09 原文鏈接: 專家稱輸血是“雙刃劍”安全隱患從未消除

      不合理用血嚴重,加劇血源緊張

      輸血作為臨床上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歷史,對于不少大出血、貧血或血液病人來說,及時有效輸血能提高患者身體抵抗力、傷口康復能力等,甚至挽救性命。為了規范臨床用血,上世紀90年代,國家衛生部曾出臺《臨床科學合理用血標準》,對患者用血指征做了詳細規定。

      “但實際上這項標準由于缺乏有效監督,目前醫院臨床用血主要還是醫生說了算。”血液中心一位人士介紹,他們曾對南京地區幾家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情況進行過調查,發現不少醫生為了“求穩”,對一些完全可以不用輸血的患者也進行了輸血,“比如衛生部規定血色素低于70g/L的患者才可以輸血,但是,實際上不少患者在70g/L―75g/L時,醫生就建議輸血。”

      “人體有血液自我再造功能,很多一時失血、貧血患者經過治療,不需要輸血也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健康水平。但現在醫患糾紛多,有的醫生寧愿為患者過度治療以求降低風險,而且按國家規定,血源都是由各地血液中心提供,作為醫護人員他們并不真正關心血資源緊張的問題。”這名人士說。

      針對廣東媒體“不必要輸血已占到35%―40%”的報道,省人民醫院輸血科主任周曉玉說:“我覺得35%―40%的概率過于夸張,但不可否認,現在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血現象。”

      周曉玉認為,現在臨床用血不合理現象,比較突出表現在以血漿代替白蛋白生物制品方面。

      據介紹,血漿中含有凝血因子和白蛋白,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的輸血產品,一些突然大出血或血液病患者因體內凝血因子、白蛋白急驟減少,就需要輸血漿。但現在有的病人,比如一些腹水患者,僅合并低蛋白血癥,那么只要注射人血白蛋白生物制品就可以了。

      “但這種生物制品貨源緊缺,加上這種藥品貴,不在醫保范圍,有的病人為了能報銷,即使有這種生物制品可用也不愿意接受,寧愿讓醫院給自己輸血漿。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液資源的浪費。”周曉玉說。

      輸血是“雙刃劍”,安全隱患從未消除

      有專家表示,要消除目前臨床濫用血現象,除了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改進引導政策外,最根本一點還是要改變公眾及醫務人員在用血認識上的誤區。

      “不少患者甚至醫生,都過于強調輸血可提高身體營養水平,有利于傷口愈合和增強抵抗力等,這其實是一種極大的認識誤區。”鼓樓醫院血液科主任歐陽建表示,“目前醫學上對血液的認識還非常有限,輸血可以治病,但它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從未消除。我一直主張,輸血是雙刃劍,能不用最好就別用。”

      歐陽建表示,人體血液在保存上非常“嬌貴”,盡管近年來采血、保存等設備都已經非常先進,但萬一在血袋制備和血液的采、儲、分離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消毒不嚴密,均可造成血液細菌污染。比如,血液在4℃的低溫環境下可遭到革蘭氏陰性桿菌污染,迅速產生大量毒素。輸入這些受到污染的血液之后,輕者發燒,重者可在幾小時內休克,甚至死亡。

      此外,目前血液部門對血液的常規檢查只包括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少數幾種常見的病原體,其余的像瘧疾、弓形蟲、庚肝、丁肝、成人T淋巴細胞病毒、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其他100多種傳染病,都可能通過輸血傳播,而這還不包括目前醫學上尚未發現的其他血液病原體。

      “而且,就算是常規檢查合格的血液,其實也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因為限于現在血液檢測技術的限制,對于呈現‘窗口期’特征的病毒還沒辦法檢測出來,這是目前血液安全中最大的危險因素。”歐陽建解釋,人感染上病毒以后,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產生抗體,這期間在血液中是查不出抗體的,這段時間就被稱為“窗口期”。雖然這時單看化驗的結果是合格的,但如果患者被輸進這種血液,仍然會發生感染。

      據介紹,有資料證明90%左右的輸血后感染,都是由窗口期引起的。比如艾滋病病毒抗體反應的“窗口期”平均在1個月左右,丙肝病毒的“窗口期”更長達5個月左右。

    相關文章

    強強聯手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mRNA疫苗研發技術平臺

    4月23日,榮燦生物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榮燦生物)與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利用各自資源與優勢,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mRNA疫苗......

    第二十二屆中國生物制品年會(CBioPC2022)延期

    ......

    國家藥監局批準全球首個輕鏈型淀粉樣變治療藥物上市

    原發性輕鏈型淀粉樣變是一種致命的罕見血液病,患者骨髓中的漿細胞會產生異常淀粉樣輕鏈并不斷沉積在重要器官中,最終導致患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原發性輕鏈型淀粉樣變通常沒有典型的發病癥狀,易與其它疾病混淆。中......

    WHO專家教授:生物制品的質量控制有哪些?

    WHO專家教授、國際藥品注冊專業咨詢師孫悅平帶來題為《生物制品監管和質量控制系統》的精彩報告,其中介紹了生物制品的質量控制、生物制品企業的現場檢查等。圖片來源于網絡生物制品的檢測標準和標準品與化學藥品......

    WHO專家教授解說生物制品GMP指南和批簽發制度

    WHO專家教授、國際藥品注冊專業咨詢師孫悅平帶來題為《生物制品監管和質量控制系統》的精彩報告,報告中介紹了生物制品的GMP規范、生物制品的批簽發制度等。生物制品生產的GMP指南我國2010版GMP附件......

    超全面!WHO專家教授講解生物制品的特點

    WHO專家教授、國際藥品注冊專業咨詢師孫悅平帶來題為《生物制品監管和質量控制系統》的精彩報告,而生物制品的特點包括質量特點、工藝特點、安全性特點等。圖片來源于網絡孫悅平表示,生物制品的特點:莫衷一是,......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物制品附錄修訂稿發布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生物制品附錄修訂稿的公告(2020年第5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實施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藥品......

    CRISPR治療人類血液病患者效果顯著

    最近,來自美國Vertex制藥公司和瑞士的CRISPRTherapeutics公司的官員宣布,對人類血液病患者進行的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的初步研究結果展現出了一定的希望,兩家公司之間的聯合項目在歐......

    慶中國生物百年第十九屆中國生物制品年會在京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11月29日訊由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原中國醫藥企業發展促進會)、中國藥學會生物藥品與質量研究專業委員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制品分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疫苗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微生物學會生物制......

    藥典委召開生物制品通則專業委員會2019第二次擴大會議

    國家藥典委員會于2019年7月16日在京召開了生物制品通則專業委員會2019年第二次擴大會議。藥典委員會生物制品通則專業委員會委員及其他相關專業委員會委員、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審議了2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