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學術期刊Stem Cells發表了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裴鋼研究組為主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小分子化合物通過E-cadherin 蛋白加速重編程過程。
細胞重編程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重新獲得分化多能性的過程。誘導多能干細胞即iPS細胞是通過向體細胞中以病毒方式導入外源的四個轉錄因子Oct3/4,Sox2,c-Myc及Klf4而獲得,具有與胚胎干細胞(ESC)相似的形態和表觀遺傳特征,更重要的是,二者具有相似的分化能力,即分化的全能性。iPS細胞的出現使得無倫理爭議的病人特異性的干細胞獲得成為可能,而由病人特異性的iPS細胞分化得到的特異性前體細胞和成熟細胞即可應用在組織器官移植治療、基因治療、藥物篩選模型的建立、以及特異疾病分子機制的研究等多方面。了解重編程過程復雜的分子機制有利于開發更加安全和有效的iPS誘導方法。
在已有的iPS細胞誘導體系的基礎上,裴鋼等研究組此項研究工作發現,細胞粘附相關分子E-cadherin蛋白在iPS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E-cadherin蛋白的表達水平在細胞重編程過程的早期即開始上調;在完全重編程的iPS細胞中存在著與ES細胞中相同的由E-cadherin蛋白介導的細胞-細胞連接,下調E-cadherin的表達會降低iPS形成效率,反之,過表達E-cadherin能夠促進iPS形成效率。在重編程過程中過表達E-cadherin而得到的iPS細胞具有和ES細胞一樣的分化全能性。進一步,研究人員篩選得到了兩種能夠通過促進E-cadherin蛋白表達而提高iPS細胞誘導效率的小分子化合物,從而提供了優化iPS細胞誘導效率的新策略。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國科學院經費支持。
新加坡國立大學Morinaka,BrandonI.團隊報道了具有獨特的結構褶皺,并催化環烷形成和β-羥基化的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8日出版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StevenM.Banik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蛋白運輸耦合的靶向蛋白重定位。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識別了一組具有強效配體的轉運蛋白,這些配體適合于納......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化系教授陳良/副研究員周倩團隊和暨南大學藥學院研究員丁克合作,開發出新型CD137小分子激動劑JNU-0921用于腫瘤免疫治療。據介紹,JNU-0921是全球范圍內首個CD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聯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近期共同揭示核糖體蛋白RPL22驅動人干細胞衰老的分子機......
近日,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血研所)獲悉,該所干細胞移植中心教授姜爾烈及其團隊,成功完成了血研所首例親緣臍帶血聯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高危組)的案例......
膽管(bileducts,BD)在肝臟門靜脈周圍特異性發育,負責將肝細胞分泌的膽汁輸送到腸道。膽管細胞是肝內膽管(intrahepaticbileducts,IHBD)的上皮成分,由肝母細胞分化而來。......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人類血液干細胞首次在實驗室中被制造出來,這將顯著改善白血病、淋巴瘤等癌癥的治療方式。近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的一項新方法,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從患者身上生產干細胞,消除供應問題,并且降低身體排斥干細胞......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低熱量飲食和間歇性禁食已被證明有許多健康益處,被認為能夠延緩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甚至延長壽命。這一現象背后有許多復雜的機制。麻省理工學院之前的研究顯示,禁食發揮其有益作用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提高腸道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