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17 00:00 原文鏈接: 我國建筑節能空間有多大?

      當前,建筑節能潛力主要體現在北方地區城鎮供熱計量改革、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的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以及綠色建筑的示范推廣六大領域。那么,作為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建筑節能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供熱計費可節能三成

      據專家介紹,如果供熱也像供電、供水那樣,使用多少熱付多少費用,根據國際經驗,節能率可以達到30%左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說:“我國北方地區城鎮建筑面積約為全國城鎮建筑面積的1/10,但是卻消耗了全部城鎮建筑能耗的40%,在這40%中如果能夠節能30%,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事實上,我國自2006年就開始推行強制性的計量表安裝。僅既有建筑改造方面就可以形成每年節約75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減排200萬噸的二氧化碳。

      從新建建筑來看,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平均每年要建20億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水泥和鋼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目前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階段基本上已經嚴格執行節能50%以上的標準。據統計,2009年全年新增節能建筑面積近10億平方米,可形成9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減排1800萬噸的二氧化碳。

      從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來看,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運行能耗高5到10倍,最多的能高近20倍。專家稱,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型建筑追求外表的華麗以及大量使用集中空調,使得相應的碳排放水平很高。

      綠色施工方式有潛力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我國已經完成了將近3萬棟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測定,并已對700多棟建筑開展能耗實時動態監測。

      建筑節能的潛力還體現在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的推廣上。據權威部門測算,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綠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減少約20%,水耗可以減少63%,木模板消耗量減少87%,產生的施工垃圾量減少91%。

      仇保興說:“我國如果推廣城鎮住宅全裝修,每年可以減少300億元的物耗和相應的能源消耗。”

      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也是實現建筑節能的有效途徑。我國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量最大的國家。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例,根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報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保有量接近1.5億平方米,而我國的保有量占全世界總量的60%至70%。

      仇保興說,我國在2009年初推出了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鼓勵政策,使得太陽能光電新增裝機容量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新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標準

      綠色建筑的示范推廣也是節能潛力很大的領域。綠色建筑可以綜合性地解決建筑的節能、節水、節材,同時節約空間,可有效解決室內環保和對外部環境產生影響的問題,倡導人性化生活,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2008年我國的綠色建筑從零起步,截至2009年底已有30幢建筑取得了我國綠色建筑標識認證。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2010年計劃完成對200棟到300棟大型建筑的綠色建筑標識認證。

      建筑節能潛力很大,然而推進建筑節能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如推進北方城鎮地區供熱計量改革,會涉及一些利益之爭;實現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成本過高、技術復雜;執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還需要強化監管等。

      為了實現建筑節能目標,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經濟激勵在內的政策措施。最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明確建筑節能目標責任,確保2010年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十一五”期間完成1.5億平方米改造任務;確保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95%以上。

    相關文章

    凍土區成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敏感區”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現有研究表明,以泛......

    西工大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室溫快速無損封裝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能源中心李炫華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室溫自交聯的氟硅聚合物凝膠,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室溫快速無損封裝。此外,團隊提出的封裝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傳熱并減輕了熱量積累對封裝器件的潛在影......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啟動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清華大......

    2022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敦煌召開

    2月26日,“2022(第十六屆)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甘肅省敦煌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永久名譽主席徐建中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太陽能熱發電帶有長時安全儲熱技術,是新型電力系統中能......

    科學家解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壽命問題

    2月17日,“90后”江蘇小伙兒李崇文和他的博導鄢炎發在Science發表論文。這項關于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被認為解決了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續航問題,使其實驗室壽命超過3500小時,為當前的國際頂......

    突破危險的界限——氣候臨界點究竟是什么?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太陽能界面蒸發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人工環境節能技術研究室董凱軍團隊在相變蓄熱材料強化太陽能界面蒸發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太陽能-熱能......

    氣候變化擴大蚊子活動范圍,致瘧疾傳播范圍擴張

    2月14日,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擴大了蚊子活動范圍,從而擴大了瘧疾的傳播范圍。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微米級太陽能電池,在這所世界級大學誕生

    這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的一款超薄太陽能電池,整個結構只有2~3微米厚。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都比較笨重,像一塊厚厚的板↓而這款超薄太陽能電池可不簡單!MIT的研究人員打破常規,開發出一種可......

    氣候變化與華麗細尾鷯鶯之死

    全球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影響,一直是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以鳥類為例,對于生活在溫帶季節性氣候環境下的鳥類,冬天的死亡率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寒冷、食物短缺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然而隨著全球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