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22 09:01 原文鏈接: 誰撥偏了科研評價的方向?

      “目前存在的科技與經濟‘兩張皮’,依我看,可能還有三張、四張乃至更多張。”前不久,在與全國人大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組座談時,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直陳,這一現象長期無法得到徹底解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現行的考評機制。

      “單一科研導向的評審機制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將主要精力用于爭取科技項目、科技獎勵、發表論文,只重視科技成果、論文等的產出,而不注重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面向產業、企業技術創新的實際需求開展科研。”郭生練認為,目前的評價體系造成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甚至可以說是目前科研領域一些急功近利和科研不端行為滋生的“溫床”。他開出的藥方是,從國家層面協調有關部委出臺推進科技人員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推進建立完善科技人員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在湖北省進行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時,檢查小組組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程津培對此持不同看法。

      2003年,科技部曾聯合科技口幾部委就如何改進科學技術評價體系專門發文,并研究制定了《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之后,科技部又連續組織了七八場面向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講座,核心觀點是推行分類考核,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產業化等不同類別的科技活動確定不同的評價目標、內容和標準,并明確界定評價工作有關各方的職責。程津培說,有的研究和成果轉化需要埋頭苦干很多年才能出成果,不能只以論文和ZL數量做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要看項目對推動科技自身發展和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和在國際上的地位等。

      然而,讓程津培感到遺憾的是,雖然社會上對改進科技評價的呼聲很高,幾部委也精心組織了高規格講師團到全國各地宣講《辦法》,但參加培訓的高校、科研院所似乎并不大“買賬”,貫徹落實評價改革的積極性并不高。

      “從國家層面上來講,國家對改革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并不存在政策、法規層面的障礙。”程津培認為,目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之所以出現偏差,很大程度上與基層政策落實不夠有關。迄今為止,作為政策具體執行主體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對科技人員的評價主要采取職稱評審制和業績考核制,核心指標是論文、獎勵和科研經費等,幾年前即已倡導的分類考核制度并沒有得到有效實施。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也認同評價體系的問題主要不在上層的說法。他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既然現在的評價體系既不利于產生原始創新成果,又不能促進產業發展,為什么大學和研究院所領導還要堅持?

      在一次座談會上,他將問題拋給了曾在武漢一所大學任職的副校長。該校長認為,按照現行考核辦法,可能會因為低層次的重復研究造成科研經費浪費,但目前這種辦法學校比較容易操作。他同時認為,堅持目前這一評價體系,并不是學校領導認識不到位,而是確實面臨各方面的壓力。這當中最讓高校在乎的是以論文、獎勵和科研經費為重要參數的高校排名。

      丁仲禮聽聞解釋,做出了自己的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領導、科研人員基本上不重視科研的實際價值,做研究是為了養家糊口、生存。”

      在執法檢查過程中,湖北當地有關部門也表示,為切實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問題,當地已在著手開展一些工作。

      武漢市市長阮成發介紹,武漢市目前正在進行有關試點的前期工作,包括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研發人員績效評價制度的改革試點,引導高校和研發機構在現有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科技成果評審體系中,增加ZL、技術轉讓、成果產業化等職稱評定要素的分量,或設立推廣型技術職稱系列,以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湖北省單一的評審機制正在被打破,對技術成果的評價將以股權激勵的方式體現。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中提及了幾個70%政策:主要利用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學技術項目所形成的職務科學技術成果,以技術轉讓方式將職務科學技術成果提供給他人實施的,最高可以提取技術轉讓所得凈收入的70%,用于一次性獎勵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以股份制形式實施轉化的,最高可以將成果形成股權的7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鼓勵成果完成人在本省轉化成果,并最高可以享有成果在企業中所形成股權的70%。

    相關文章

    駱清銘院士:科學研究要“頂天”還得“立地”

    如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認為離不開“頂天立地”這個關鍵詞。所謂“頂天”,就是要在科技關鍵環節取得原始創新成果;所謂“立地”,則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科技到產業的轉移與承接,提高科技成......

    廣西一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其中原因何在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上述報告披露了廣西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的相關情況。審計......

    未來科學城集中發布200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科技成果也能像收藏品等一樣拍賣?

    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拍賣會在銀川敲響“第一槌”。在寧夏首次科技成果競拍會和科技成果評價沙龍上,來自寧夏農科院的22項優質農業科技成果亮相。經過激烈角逐競拍,18項科技成果與企業成功“牽手”,成交價總......

    重磅!開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意見》。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把推動高校教師、科研人員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作為統籌推進教育、科......

    安徽省銅陵市三舉措強化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量

    建機制提質量。銅陵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事業單位技術需求征集與評比機制,提升需求凝練質量。2023年上半年制定出臺《銅陵市企事業技術需求征集工作指引(試行)》《銅陵市企事業技術需求評比管理辦法(試行)》,......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科技之花”多結“產業之果”

    中國江蘇網訊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省科技廳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其中,為切實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科技廳4月起啟動“......

    我國三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光明日報武漢6月15日電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

    防災減災: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挑大梁

    5月12日,我們將迎來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研發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被應用于防災減災領域,一大批科技含量極高的防災減災設備投入實戰。地震預測、火災救援、臺風預報……在......

    為什么中國的基礎研究難獲諾貝爾獎?

    為什么中國的諾貝爾獎這么少?對這個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沒有正面回答,他反問:“為什么中國年輕的科學家總處于‘饑餓’之中?”莊辭是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處處長,負責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