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25周年。
1986年,廣東省在國內率先啟動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經過25年的開拓進取,如今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廣東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廣東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戰略性高新技術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臺,成為廣東經濟、社會和科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建設創新型廣東、推動廣東省科技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和聚集高素質人才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由廣東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發的電磁耦合無級變速傳動系統
廣東特色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
記者從廣東省科技廳了解到,截至目前,廣東各級政府累計向省重點實驗室投入5.15億元,依托單位及相關部門配套投入8.29億元,為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開發和條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實驗室擁有研發場地24萬平方米,中試基地和產業化基地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2.74億元。目前建設的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23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企業重點實驗室、18個省公共實驗室以及26個省重點科研基地共同構建了極具廣東特色的實驗室體系。實驗室體系學科齊全,基本覆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環保、新能源、海洋、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省重點發展領域;實驗室體系結構完整,從基礎研究到戰略高科技研究、從技術突破到成果轉化,對廣東的支柱產業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引領和帶動作用。
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凸顯
25年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大力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積極創新人才機制,營造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環境,打造了一支富于創新、敢于拼搏、善于攻堅的高科技人才隊伍,吸引、培養和穩定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孕育科技將帥的搖籃。
25年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先后產生了9位兩院院士,特別是2009年,在廣東新增的5名兩院院士中,有3位是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獎以來,5位獲獎者中傅家謨、鐘南山、鐘世鎮和林浩然等4位專家均來自重點實驗室。
目前,省重點實驗室聘任50多名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團隊3個,28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34個,分別占全省總數的75%、33.3%和40%;重點實驗室有副高以上職稱科研骨干2100人,233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3人;重點實驗室還培養了碩士學位以上高級人才13482人,其中博士后497人,博士生3369人,為提高廣東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25年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積極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承擔并完成了大量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及地方重大需求問題方面發揮了骨干引領作用。
據統計,省重點實驗室歷年累計承擔各類科技項目近3萬項,其中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14項,占全省總數的63.6%;863計劃重大、重點項目3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4項。近幾年重點實驗室承擔高水平科研項目的能力顯著提升,“十一五”前4年重點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1970項,是“十五”期間總和的2倍多。
經過多年的積淀和培育,省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華南腫瘤學、眼科學、呼吸疾病、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稀有金屬分離與綜合利用、畜禽育種等6家重點實驗室先后由“省級隊”向“國家隊”跨越,占廣東現有的1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近半數。此外,在廣東現有的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中,有2家依托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多家省級實驗室成功躋身國家級研究平臺,標志著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的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重大科技成果層出不窮
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0項,獲國家三大獎項的總數分別占全省總數的63.6%、31.3%和40%。
重點實驗室共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特等獎4項,一等獎90項,其中2008和2009年獲一等獎數量均占當年總數的一半。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作為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植物志》編研”的第一完成單位(并列第一),主編《中國植物志》31卷(冊),占全部總卷(冊)數的24.6%;這項開拓性、創新性、系統性、基礎性工程,是中國半個世紀以來植物學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對中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并產生深遠影響。省鼻咽癌診治研究重點實驗室率先完成基于大規模人群和全基因組水平的散發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篩查研究,發現3個新的易感基因位點,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雜志《自然遺傳學》,SCI影響因子達到30.259。
助推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十一五”前4年,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共獲得授權ZL1332項,其中發明ZL894項,是“十五”期間總和的2倍多。25年來,省重點實驗室共制修訂國家、行業和地區標準300余項,通過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等形式,帶動各行業實現經濟效益近2500億元。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結合廣東節能減排戰略,研制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小規模應用的農業廢棄物氣化發電技術與裝置,設備全部國產化,系統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推廣各種生物質氣化發電站27座,節約標煤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5000噸,對我國節能減排、發展循環型農業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省數字音頻重點實驗室自主開發了多聲道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制定了《多聲道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成為目前我國音頻領域唯一獲批成為國家標準的核心技術,打破了數字音頻核心技術長期以來被國外ZL技術壟斷的局面,成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
服務社會民生有口皆碑
25年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不僅承擔了一系列重要研究任務,開展關鍵技術和重大難題攻關,在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方面也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地震工程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團隊積極參與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積極推廣應用隔震、抗震先進技術,對口援建的汶川縣第二小學主體結構防震烈度達到8級以上。
省呼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在應對SARS疫情中,率先提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救治原則,創造了病死率全球最低、存活率全球最高的顯著成效,對廣東SARS疫情的控制發揮了關鍵和巨大作用。
此外,省重點實驗室在防控禽流感和紅火蟻、檢測三聚氰胺、監測寒凍災害等突發或重大社會事件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供技術支撐,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安定和人民利益,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開放合作之路日益寬廣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已擁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和設備,每年吸引大批科技人員到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部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進入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網,對社會進行開放共享。同時,憑借自身過硬的研發基礎和技術力量,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建立起對話、交流與合作機制,成為廣東高水平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如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由華南理工大學和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實現實驗室資源完全共享,有效地促進了廣州汽車制造業的自主研發。省高分子材料環境適應性評價與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全球領先的美國阿特拉斯(ATLAS)氣候服務集團建立了長達11年緊密的合作關系,建成國內最大、最先進的自然暴露與人工加速試驗研究基地,汽車老化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管理創新一派勃勃生機
一直以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堅持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大開放共享力度、引入競爭評估機制、促進人才有序流動,不斷增強創新活力和科技競爭力,大大改變了廣東科技體制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復的現象,為廣東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省科技廳對省重點實驗室資源進行有力整合,先后在開發類科研機構建設了18家省公共實驗室,有效穩定了一批精銳的科技人才,為保持廣東科研發展后勁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重點實驗室不斷探索新的運行機制,通過制度和管理創新,推動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如省菌種保藏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制訂了27個管理辦法,規范實驗室操作,提出“人本、創新、團結、奉獻”的核心理念,極大地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承擔了大批科研課題,與改制前相比,課題經費年均增長率超過200%,技術開發與服務收入年均增長率更是超過了300%。
項目概況2024年大連民族大學改善基本辦學條件項目-設備資料購置-環境與資源學院綜合教學實驗中心實驗室新建/擴建及創新實踐平臺項目(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發送資料至郵箱:hongfengdl@1......
項目概況國家農業科學牡丹江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儀器設備購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公告期內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黑龍江省政府采購管理平臺(http://hljcg.hlj.gov.cn/),選擇“交易執行......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管)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城鄉建設局,部機關有關司局、直屬有關單位,有關企業,有關高校: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創新平臺管理暫行辦法》(建標〔2024......
近日,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公布2024年度平臺基地及科技基礎條件建設立項目清單,多所院校、科研單位及企業實驗室位列其中,多項涉及能源、生命科學、環境等領域,預計未來有大批實驗室基礎設備需求。序號專題名稱項......
為使社會各界更加全面知悉科技創新稅費優惠政策、更加便捷查詢了解政策、更加準確適用享受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精準高效直達各類創新主體,財政部會同科技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部門系統梳理現行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
劉捷在全市創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推進會上強調大興科技大抓創新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打頭陣當頭雁全市創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推進會今日上午召開。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劉捷在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13日在北京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兩會明確的各項任務,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在推進科技創新......
近年來食品安全及品質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里說的食品是廣泛意義上的食品,包括初級農產品,如:糧谷、油料籽、蔬菜、水產品、畜禽產品、水果等,也包括加工后的食品,如:罐頭、火腿腸、食用油、方便面、醬......
近期,為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各省(市)紛紛聚焦于本地重點方向和特色領域,相繼公布了2024年度重點/大項目名單。在這些名單中,實驗室和科技設施項目尤為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是開展應用基礎研......
自然資源部2024年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啟動,旨在選拔和培養在自然資源領域具有深厚專業理論基礎、強大創新能力及突出科研成果的高層次人才,以推動我國自然資源科技事業的發展,提升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