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一行調研基礎片部分研究所“創新2020”規劃工作
6月24日,京區基礎片部分研究所“創新2020”規劃座談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召開。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一行對物理所、化學所、國家納米中心和國家天文臺“創新2020”規劃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副秘書長潘教峰、計財局局長孔力,以及人教局、基礎局有關領導和相關研究所所長、科技處長與專家代表參加了會議。
白春禮首先概要地介紹了中科院“創新2020”的基本情況,隨后聽取了各所“創新2020”規劃工作情況的介紹。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對如何實施“創新2020”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專家認為,基礎研究非常重要,無論是原始創新還是變革性技術都源自基礎研究,要給予穩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研究所在規劃“創新2020”時,無論是面向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都要考慮培育開辟新領域的能力。基礎片的研究所在面向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部署能夠帶動技術革命、催生戰略新興產業的研究。對于不同類型的研究人員,要建立適合的評價激勵機制,鼓勵基礎前沿研究人員勇于開展前瞻性,甚至高風險性的探索,穩定高水平的技術研發和支撐人員,做好高技術發展和科研服務。
白春禮在總結講話中首先肯定了各個研究所能夠把自身的發展與院“創新2020”的戰略任務與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本所的發展進行深入思考。
白春禮結合“創新2020”談了三個問題。一是中科院的不可替代性問題。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非常重要,沒有基礎研究的長期積累,就沒有重大成果的凸現,就不能在國家需要時勇擔重任,解決重大需求問題。要達到“創新2020”提出的“四個一流”的要求,各個研究所要進一步凝練目標,一方面要穩定支持現有隊伍,潛心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開辟新的領域,做出原始創新的貢獻。例如,在基礎研究方面,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研究的設備上已有很好的基礎,包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深地實驗室、羊八井宇宙線實驗站、南極天文臺、LAMOST、FAST、21CMA等已建功立業和待建裝置。下一步,要考慮如何有效組織科研人員利用好這些裝置,與理論研究緊密結合,使中國人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研究上做出原創的發現。再如,在推動變革技術方面,微/納結構親疏水性可控的長期基礎研究積累催生了納米綠色制版技術。下一步希望研究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使之盡快轉變為未來印刷制版市場的主流技術,成為戰略新興產業,占領國際國內市場。其他研究所也要注重部署這類工作,凸顯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二是中科院優秀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問題。研究所要有對深刻、長期影響其核心競爭力的趨勢不斷進行預測和調整發展戰略的能力,要引導研究所有意識培養出一種在環境變化尚未彰顯時,前瞻性地實施變革以取得主動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做出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擁有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在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中承擔重要任務;研究所通過技術創新在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在謀劃未來發展時,白春禮強調要對國際相關發展態勢和不足有清醒的認識。例如,重大的原始創新有待進一步加強,研究成果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太夠,科技布局可進一步優化,研究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研人員該如何做。科技創新以人為本。從事業發展的需要來看,人才資源無疑是最為重要、最有潛在優勢、最可持續發展,也是最為可靠的戰略資源。抓人才隊伍建設,就是抓中科院的長遠建設和根本性建設。白春禮對科研人員提出了五點希望:保持報國為民的理想,保持世界前沿的眼光,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保持改革創新的銳氣,保持團結和諧的心態。
隨后,白春禮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各研究所要加速組織“創新2020”的實施方案,并應遵循圍繞重大問題,優化配置資源的原則;理性組織,充分論證的原則;集中力量,提高執行力的原則;支持到底,允許失敗的原則。白春禮強調要做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組織實施。物理所,化學所和納米中心等單位要做好“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先導專項的相關部署安排,盡快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爭取盡早啟動實施。國家天文臺要爭取通過的空間科學衛星先導專項,在幾年內實現我國自主空間天文衛星零的突破。白春禮希望各所通過基礎前沿科學中心的建設,優化提升學科基礎,前瞻布局交叉新興方向,加強實驗平臺的建設,大幅提升的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發展,爭創國際一流。中心的建設一定要有清晰的戰略目標,明確的組織架構,制定能夠吸引和集聚人才,有利于開放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產出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各所要抓住建設“北京創新與轉化集群”的機遇,建設研究手段綜合、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基礎設施,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創新體系和綜合優勢。同時,使研究所的創新研究能力得到質的提升。一定要組織謀劃好,爭取能夠通過國家大科學裝置的建設盡早予以實現。天文界要集中全力,在抓好LAMOST的觀測運行、科研產出以及FAST的異地建設的同時,積極籌劃好南極天文和空間太陽衛星等新的發展計劃,使我國的天文研究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觀測裝置;二是加強院、所層面體制機制改革。要實現“創新2020”的發展目標,首先需要解決現有體制機制上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探索創新。建立既能發揮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能充分發揮研究所創新主體作用和全院綜合優勢的管理機制,既利于產生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又利于產生重大應用和產業化的成果。對與會專家提出的關于資源配置、人才隊伍、評價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問題,通過試點工作,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解決人才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可以做多方面的嘗試,如在千人計劃、百人計劃、西部之光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專門設立面向35歲以下青年人才的計劃,創建新的人才品牌,吸引和穩定優秀青年人才;三是推動變革性研究,催生戰略新興產業。希望研究所能夠以 “科技服務經濟建設的關鍵在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速度”這一理念為指導,進一步將科學前沿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機結合,打通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產業化的價值鏈,推動產業化典型示范,實現變革技術的原創成果高效順暢的轉移轉化,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最后,白春禮要求院機關的同志在編制院“十二五”規劃和制定“創新2020”實施方案時,認真研究采納與會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保障“創新2020”規劃順利實施。
會前白春禮一行參觀了物理所超導實驗室和納米實驗室。在參觀中,白春禮充分肯定了超導實驗室在創新儀器設備和納米實驗室在碳化硅成果轉化方面的工作,指示計財局要認真研究儀器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問題,并且勉勵研究人員再接再厲,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
白春禮考察研究所
座談會現場
6月11日,國務院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一于無聲處聽驚雷!一條很多人估計不太注意的信息,里面卻包含深意!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2019年國務院部門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情況。其中科技部按照代表委員的......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制定了《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要求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并從5大方面提出了10項重點舉措。其中提到,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
央視網消息:基礎研究是創新之源,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2019年代表委員關注了哪些基礎研究方面的問題?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科技部又是如何具體落實的?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3月3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解決我國基礎......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科技部、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通過優化原始創新環境、強......
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白春禮一行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調研新冠肺炎科技應急攻關專項工作進展情況。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參加調研。白春禮聽取了微生物所發展情......
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白春禮來到中科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干細胞創新院”),調研應對新冠肺炎科技應急攻關專項工作開展情況。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
2020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會議并講話。國科大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