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01 13:13 原文鏈接: 玉米制油威脅糧食安全燃料乙醇產業再起爭端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6月30日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該委員會上書的《為了保護糧食安全,建議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報告》,得到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近日,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責成國家發改委認真研究解決。

      玉米制油風氣重興

      據了解,早在2004年,國家為了推進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委聯合出臺政策,在黑龍江省等省區推廣使用陳化糧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項目。

      在優惠政策的鼓勵下,每生產一噸車用乙醇汽油,國家撥發1880元的補貼,并免除一切稅收,各地積極要求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建設燃料乙醇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在2004年至2006年兩年內,國內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設生產能力已超過千萬噸。

      而更為嚴重的問題發生了。據調查,在黑龍江、吉林等糧食主產區,當地的所有酒精廠都開始以消化陳化糧為名搶購玉米糧食,導致新上市的玉米被搶購一空,造成了飼料嚴重短缺,極大地影響了養殖業的發展。

      為了避免與民爭食,更為了消除在國家糧食安全上產生的隱患,國家發改委等在2006年下發緊急通知,明確要求各地不得盲目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產能,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非糧為主”等原則發展生物乙醇燃料。

      此后的兩年,盡管國家主管部門實施了嚴格的市場準入與監管制度,但燃料乙醇生產的定點與非定點企業時常在“與人爭糧”,以致在2008年初時達到了高峰。

      在當時,豬肉價格高達每斤20元,雞蛋價格也在每斤5元以上,造成了百姓無法正常消費的嚴峻勢態。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及時對此事采取措施,再次責令停止用玉米加工乙醇汽油,這才平抑了農副產品的價格。

      時下,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又死灰復燃。據中商石油委的最新調查,黑龍江省等省份的部分酒精廠又開始用玉米生產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并開始大量搶購玉米糧食。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時期。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西南三省區持續干旱,北方地區連續降雪降雨,南北部分地區又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這已影響到糧食及其它農作物的播種和生長。

      燃料乙醇出路何在

      這么多年來,國內關于乙醇汽油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平息過。

      曾代表中商石油委會、兩次上書國務院制止用玉米做燃料乙醇的趙友山坦言:“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既可以發展石油替代能源,又可以消化庫存的陳化糧,但要實施科學的論證與規劃。”

      記者手中有份此次上書的《為了保護糧食安全,建議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報告》。該報告指出,乙醇汽油不能真正替代汽柴油,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目前中國每年只能生產兩百萬噸乙醇汽油,而中國每年石油消耗量多達4億噸,相差懸殊,難以消除中國石油資源相對短缺。

      趙友山粗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成本上,目前市場上的玉米每噸價格約在1900元-2000元之間,按生產一噸車用乙醇消耗3.3噸玉米計算,每噸乙醇僅玉米的成本就高達6270元-6600元,若再加上其它成本,每噸乙醇的成本最少為8000元-9000元。而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兩噸成品汽油或是柴油。

      來自汽車工業部門的一項統計分析,目前,車用乙醇汽油的消耗量遠高于普通汽油,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現象。而一輛車用乙醇汽油的汽車,一年所需的費用比使用普通汽油的車輛高1500元左右。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巴西、美國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而國家批準建設的4個生物燃料乙醇生產試點項目,已形成每年102萬噸的生產能力。

      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具實力的酒精生產基地。趙友山分析說,按照它年使用玉米生產各類乙醇310萬噸來計算,一年消耗玉米達1000萬噸。中國糧食儲備僅為2.25億噸,黑龍江糧食儲量約為1000萬噸,而中糧肇東消耗的糧食,是全國糧食儲備的1/20,相當于黑龍江全省的量。

      為了徹底根除用玉米加工乙醇汽油對糧食安全及百姓利益帶來的嚴重沖擊,趙友山建議,立刻停止對乙醇企業的優惠政策,并把這些財稅補貼傾斜到目前成本高于陳化糧的用于加工燃料乙醇的麥秸稈、木薯等上面來。

      據了解,除去國家撥發1880元的補貼以外,對乙醇企業優惠政策還包括免征5%的消費稅,增值稅則先征后返,享受陳化糧補貼政策,而補貼額按規定比例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相關文章

    兩會聲音|科技保障糧食安全到“舌尖上的安全”

    倉廩實,天下安。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4%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中國糧”的奇......

    “杰出”的玉米是如何雜交的?

    作物的雜交后代比它的雙親表現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強的抗逆性、更高的產量,這就是雜種優勢。百余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苦苦探尋其背后的遺傳學機理,尋找能讓后代比雙親更“杰出”的基因位點,卻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我國科學家發現玉米和水稻增產關鍵基因

    玉米、水稻和小麥是迄今馴化最為成功的三大農作物,為全人類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攝入。由于它們的馴化地區、祖先各不相同,形態習性各異,其馴化過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遺傳規律在科學界長期存在爭論。3月25日,《......

    遺傳發育所玉米單向雜交不親和研究取得進展

    玉米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作物之一。玉米用途廣泛,除作為飼料外,還有各種工業用途,并為人類提供優質的蛋白和淀粉。玉米雌雄同株異花,天然異交率高達95%以上,因此雜交種制種和專用玉米的生產需要嚴......

    南財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簽署諒解備忘錄

    11月17日,南京財經大學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關于加強南南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舉行。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簽署協議。據悉,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基于雙方前期良好......

    科研十年磨一劍|科學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

    經過10年不懈努力,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上海師范大學科研團隊合作,首次從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并通過雜交實驗,有效提高了現代玉米的蛋白含量,這一成果11月1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

    科研人員在鴨茅抗逆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干旱加劇、土壤鹽漬化和極端天氣對植物生長、繁殖和產量等方面的不利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并對糧食安全構成重大挑戰。如何提高作物產量和抗非生物脅迫能力,對緩解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地球生態系......

    二十大記者報告會——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10月17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請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

    中科院破譯吉林西部中低產旱田“增收密碼”

    中新網松原10月15日電(記者郭佳)記者15日從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其采用的“324”耕作及淺埋滴灌等組合技術在吉林西部中低產旱田實現玉米增產33%。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助理......

    首屆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論壇現場。中國農科院供圖9月17日,2022年(首屆)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推動營養導向踐行大食物觀”為主題,圍繞更好踐行大食物觀,推動食物、營養與健康事業發展進行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