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4%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中國糧”的奇......
作物的雜交后代比它的雙親表現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強的抗逆性、更高的產量,這就是雜種優勢。百余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苦苦探尋其背后的遺傳學機理,尋找能讓后代比雙親更“杰出”的基因位點,卻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玉米、水稻和小麥是迄今馴化最為成功的三大農作物,為全人類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攝入。由于它們的馴化地區、祖先各不相同,形態習性各異,其馴化過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遺傳規律在科學界長期存在爭論。3月25日,《......
玉米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作物之一。玉米用途廣泛,除作為飼料外,還有各種工業用途,并為人類提供優質的蛋白和淀粉。玉米雌雄同株異花,天然異交率高達95%以上,因此雜交種制種和專用玉米的生產需要嚴......
11月17日,南京財經大學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關于加強南南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舉行。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簽署協議。據悉,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基于雙方前期良好......
經過10年不懈努力,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上海師范大學科研團隊合作,首次從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并通過雜交實驗,有效提高了現代玉米的蛋白含量,這一成果11月1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
全球變暖、干旱加劇、土壤鹽漬化和極端天氣對植物生長、繁殖和產量等方面的不利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并對糧食安全構成重大挑戰。如何提高作物產量和抗非生物脅迫能力,對緩解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地球生態系......
10月17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請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
中新網松原10月15日電(記者郭佳)記者15日從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其采用的“324”耕作及淺埋滴灌等組合技術在吉林西部中低產旱田實現玉米增產33%。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助理......
論壇現場。中國農科院供圖9月17日,2022年(首屆)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推動營養導向踐行大食物觀”為主題,圍繞更好踐行大食物觀,推動食物、營養與健康事業發展進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