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海洋大學一間動物實驗室里,一只黑白兩色的家貓眼睛清澈透明,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舉一動,雖然看上去與平常的家貓沒有什么兩樣,但它卻是世界上少數幾只接受過角膜內皮移植的動物,而這在人體上還未發生過。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人員在歷經9年時間后終于研制成功具有應用價值的人工角膜內皮,近期將投入臨床試驗,并有望在三至五年內研制出完整人工角膜,為世界上約6000萬角膜病患者帶來福音。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層透明膜,表面光滑,位于眼球最前面,直接與外界接觸,易受損傷和感染,因而角膜疾病較為多見。角膜病可使透明角膜出現灰白色混濁,阻擋光線進入眼內,引起視力模糊、減退,甚至失明。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約有角膜盲患者6000萬人,中國約有500萬人。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復明的唯一希望,但由于捐獻角膜數量的極其有限,全國每年能進行的角膜移植手術僅有3000例至4000例,不足全部角膜盲患者的千分之一。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副院長介紹,角膜中具有細胞的結構共有三層,分別是角膜外皮,角膜基質和角膜內皮。目前,人工角膜在外皮重建技術上已經突破,國外角膜內皮目前雖然也已人工培養成功,但由于采用了轉基因技術,因而具有潛在致瘤性,無法應用于臨床。
樊廷俊所帶領的課題組從2002年初開始致力于可醫用的人工角膜內皮研制,并于2008年底開始在兔子、家貓和獼猴等動物身上進行角膜移植試驗。“目前,人工角膜內皮移植后的新西蘭兔,其角膜透明已維持了一年以上。”樊廷俊說。
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實驗室博士趙君介紹說,在最后一批動物試驗中,截至2010年7月8日,所移植的人工角膜內皮已維持新西蘭兔角膜透明391天,維持家貓角膜透明209天,維持獼猴角膜透明119天。
如何在體外獲得結構與功能正常的大量角膜種子細胞以及如何研制和篩選出生物相容性好的載體支架材料,一直是人工角膜研究的難點。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經過科研攻關,最后利用去上皮層修飾羊膜作為支架,在合適的溫度與培養條件下培養角膜種子細胞,并在動物試驗中獲得成功。
記者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成果鑒定證書上看到,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認為,這項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非轉染、無致瘤性的人角膜內皮細胞系,建議盡快開展臨床前期試驗研究,早日投入臨床應用。
目前,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已與青島宇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生產車間的建設,并獲得了第三類植入材料及人工器官的生產許可證,為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的產業化生產做好了準備。
因角膜受損而導致的盲眼病被稱作角膜盲,它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國目前角膜盲患者約有400萬名,并且每年新增10萬多病例。角膜盲患者復明的唯一手段是角膜移植,但由于我國角膜供體極其匱乏,90......
在中國海洋大學一間動物實驗室里,一只黑白兩色的家貓眼睛清澈透明,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舉一動,雖然看上去與平常的家貓沒有什么兩樣,但它卻是世界上少數幾只接受過角膜內皮移植的動物,而這在人體上還未發生過。......
長達9年的科研攻關,一朝透出曙光7月2日,由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實驗室研制的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簡稱人工角膜內皮),已經成功完成兔、貓和猴的角膜移植實驗,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表明角膜中的重要部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