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3日,包括《每日電訊報》在內的幾家國外媒體報道了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學家托馬索·多里戈日前發表的個人博客文章。文中稱美國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加速器(Tevatron)很可能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謂的“”。但14日清晨,《新科學家》卻登文辟謠,幾乎同時,各媒體紛紛跟進,多里戈亦更新博文以正視聽。一時間,卷入者各執一詞,討論版沸沸揚揚。
多里戈的博客名為《量子日記生還者》,其自稱是一名實驗粒子物理學家,與歐核中心(CERN)的CMS實驗小組以及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CDF小組有協作關系。這篇題為“有關發現希格斯粒子的傳聞”的博文早在7月9日就已掛到網上,其中那段備受爭議的文字是:“我從兩個不同的、可能是獨立的信息源打聽到,一萬億電子伏加速器實驗即將公布一些發現輕微希格斯波粒子信號的證據,一個信息源稱發現了‘三倍標準差效應’,而另一個信息源并沒有明確指出這一發現,只是表示實驗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結果。”
或許當時這段令人既興奮又疑惑的文字夾雜在篇幅龐大的數據分析中不易被人發現,直到13日經《每日電訊報》、物理學家組織網等主流媒體或科學網站報道可能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后,才惹出大范圍的爭議。
多里戈所謂的“三倍標準差效應”,是指一種關于結果確定性的統計數據,如果他獲得的數據屬實,從統計學上講該實驗的結果就有99.7%的可能性是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通常,一個“五倍標準差效應”(正確的可能性達99.9999%)才能被認為確定性的程度已高到足以證明一個完全合理的新發現,一個“三倍標準差效應”不具有足夠確定性,但仍能意味著這是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一個強有力證據。這正是科學類媒體加深關注的原因。
盡管對事件進行一手報道的幾家媒體語氣還算客觀,甚至有些模棱兩可,但經幾手轉載加工后的文章則顯得不那么冷靜,標題做得更是鐵板釘釘,由此引發輿論與學界的軒然大波也就在所難免。一時間多里戈的博客幾乎被尋找各自證據的人踏破。
14日,題為《“上帝粒子已發現”之說實無根據》的文章赫然登載于英國《新科學家》網站頭條。文章稱,正在都靈參加2010年粒子物理與宇宙學國際研討會的物理學家們,對“上帝粒子被發現”的消息十分疑惑。《物理學家組織網》也隨后查證說,多里戈并不是希格斯玻色子研究團隊的成員。
被卷入事件的主角——費米實驗室,發布在推特(Twitter)上的言辭更是分外犀利:“這就是一為求名氣的博客作者散布的謠言,僅此而已。”
《紐約時報》卻能以相對平和的心態看待此事,其描述是:可能的確還沒達到能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數據規模,但如果加以證實,仍將能解開宇宙物質與反物質的反對稱性之謎。
面對強大的質疑聲浪,肇事者多里戈再發博文,指出自己的物理分析一貫清晰詳盡,其又拿出了大量嶄新的圖表數據予以佐證。盡管與之前相比語氣審慎了許多,但他依舊聲言,關于這一主題的更多信息會在7月召開的巴黎高能物理國際會議上披露出來。
一天來發生的這個撲朔迷離又扣人心弦的新聞故事有三方面的解讀。可以說,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孜孜苦尋的上帝粒子的真相如今已近在咫尺,此其一;其二,雖然歐洲強子對撞機賺足了世人眼球,但美國人乘坐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這輛老爺車,依然有可能在爭奪上帝粒子這場拉力賽中捷足先登;其三,請不要忘記,霍金大師兩年前曾以100美元賭人類最終找不到上帝粒子,但“這會更加激動人心”。無論如何,“其結果都將告訴我們有關宇宙結構的更多知識”。
整個通宵,黃燕萍都排在長隊里。2012年7月4日,日內瓦迎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此時的歐洲核子中心(CERN)主禮堂外排著蜿蜒的長隊。等候在此的,是來自各國的物理學家。大門一開,他們克制著內心的沖動,以......
10月3日,提出“上帝粒子”的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LeonLederman)在美國愛達荷州逝世,享年96歲。萊德曼1922年出生于美國紐約,1943年從紐約城市學院化學專業畢業,1951年從......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后,研究人員終于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里程碑。圖片來源于網絡根......
中新網10月6日電據外媒報道,2014年諾貝爾獎將于6日起陸續公布。諾貝爾獎雖然堪稱科學界最高殊榮,但近30年來,由于驗證突破性科學理論所需時間越來越長,科學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論后數十年,才獲諾獎認可,......
霍金對上帝粒子的發現表示失望。[資料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2日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近日表示對上帝粒子的發現感到失望,稱這讓物理研究少了很多樂趣。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們提出希格斯機制并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對諾貝爾獎花落希格斯玻色子該如何解讀......
得知“上帝粒子”項目提出者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張鐘華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帝粒子’的證實讓我們正在攻克的質量量子基準的理論基礎更加扎實。”10月8......
霍金常賭常敗。本來希格斯粒子一事這么多年沒苗頭,他是想拿來翻盤的,但在去年的這個時間,他認栽了,隨后也很大方的請諾貝爾獎評委會關注一下彼得·希格斯。2012年的7月4日,希格斯粒子出現的新證據攪動了物......
大型強子對撞機設備內部,該設備在去年7月份發現一種新的粒子,極有可能是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近日有關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一事終于發布了新的進展消息。本周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物理......
彼得·希格斯 半個世紀前將基本亞原子粒子的存在理論化的物理學家們確信,最新數據證明他們的研究一直是正確的。以彼得·希格斯的姓名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是瑞士大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