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21 14:19 原文鏈接: 中國頻發環境污染事故哭泣的不止是汀江

      近來,環境污染事故一件接著一件。先是汀江被曝污染,接著又傳出大連附近海域被污染的消息。每一起污染事故的發生,都如同潔凈的天空被蒙上了陰霾。

      近些年來,環境污染事故的頻發,環境污染問題的逐漸突出,是與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幾乎同步的,特別是水域的污染,更是觸目驚心。可以說,目前的主要流域中,均存在著程度不等的污染問題。特別是化工類的污染,正威脅著主要流域的安全。

      2004年四川沱江發生特大污水事故,近百萬人飲水中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元;2005年,一起松花江的污染事故,不僅使得時任環保總局局長引咎辭職,也敲響了重特大污染事故的警鐘。2009年,一家化工企業向河里偷排污水,造成鹽城兩個水廠的水源地受到污染,進而導致鹽城市區大范圍停水,引出一起轟動全國的公共事件。如今,輪到了福建汀江,輪到了大連海域。不論如何,種種污染事故的發生,直指的是生態安全的脆弱一面。

      諸多污染事故,原因各有不同,也多有共同之處。如汀江的事故,與肇事者紫金礦業的環保之處投入不足、管理不嚴及認識不夠密切相關,也與管理者的疏于管理無法脫開干系。大連海域的事故,則源自于一艘30萬噸級油輪泄油引發爆炸所致。就總體而言,人口數、GDP產值、企業個數和工業廢水排放量等因素,對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發生次數有正相關聯系。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李靜等學者在定量考察了諸多的環境污染事故之后,曾在《環境科學》上撰文認為:各類環境事故占總事故數的比例基本穩定,其中以水和大氣的污染最為嚴重;在空間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主要集中在東南和中部地區省份,湖南、四川和廣西為環境事故最密集的區域。同時,不同的經濟水平下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的發生與影響因素的相關程度不同,發達省份事故數僅與企業數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

      這些研究結果,對于人們認識和理解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之間的關系,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一方面,一些產業領域,特別是重化工類、資源類企業,對于環境的影響毋庸置疑,另一方面,污染事故的發生,又與企業的重視程度、政府的監管、應對機制乃至相關法律制度建設等,密切相關。另外,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許多地方沒有做到堅持在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之間求得平衡。在過于看重GDP指標的情況下,在利益的短期考量超過了對長遠環境保護的追求時,天平自然發生傾斜。事故頻發的情形,也因此隨之出現。

      伴隨著污染事故頻發的,是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這一命題,必須擺到戰略的層面上加以思考。可以說,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威脅著民眾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民眾的幸福指數,也使得經濟發展的意義被大打折扣。如從汀江的污染事件來看,上杭人固然從礦業的發展中收益不少,但是,許多人因此而擔憂身體健康,幾乎不敢喝當地的自來水,這種發展的價值又該如何衡量呢?

      現在,該是努力想方設法“止住哭泣”的時候了。當然,近些年來,當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戰略命題之時,社會各界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努力,但是,從污染事故頻繁發生的現狀來看,要做的事情顯然還有很多。而要告別河流的哭泣、大氣與土地的污染,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遠不止是在技術層面做文章(盡管這也很重要),不止是努力消弭企業的環境安全隱患,不止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應對機制。

      這就回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難題、回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命題上來。如果不能夠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如果不去反對盲目消費、過度消費和奢侈消費,如果不能夠摒棄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傳統技術,如果不能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依法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形成民主科學的環境保護決策體系,那么今天我們聽到的又何止汀江的哭泣呢!

    相關文章

    一周熱聞回顧(2024年6月9日)

    中國工程院舉辦建院30周年紀念大會6月3日,中國工程院召開建院30周年紀念大會,發布了院士主導或參與的100項工程科技成果與中國工程院100項戰略咨詢研究成果,以此撫今追昔,踵事增華,不斷開創工程科技......

    馮起院士被聘為生態環境部第六批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

    6月5日,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馮起等6人為生態環境部第六批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生態......

    生態環境部公布2024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

    6月5日,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向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頒授聘書。6位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分別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分黨組書記、......

    2024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社會工作部,有關單位: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推動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

    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關于舉辦2024年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技術實操培訓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涉及光譜/質譜等多項水質檢測儀器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水質硝酸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等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標準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可登......

    生態環境部發布6項國標征求意見稿,涉及光譜、質譜分析法

    生態環境部公布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具體征求內容如下:《水質硝酸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水質丙烯酰胺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 》《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

    以數智化轉型加快推動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全面總結新時代以來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對切實抓好當前重點工作作出明確指示。會議要求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做好“三個準確把握”,即準確把握現代化生態......

    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

    記者7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7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7個省(市)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督察進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