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不僅注重SAT標準測驗分數,還看重一個人成功的基本素質。
美國高等教育早已進入普及化階段,但承擔精英高等教育的大學不斷采取新的招生策略,即錄取更加精英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現代精英。哈佛大學的無障礙招生政策是一個政策組合,主要包括“兩不一需”的錄取資助政策、肯定行動計劃、高度量化和高度個性化政策等。實施這些政策組合的目的是使所有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都能無障礙地進入哈佛大學。
“兩不一需”政策是指不問性別、不問家庭經濟條件,以家庭經濟狀況的需求為基礎的招生資助政策。
第一,不問性別的招生政策。早期的哈佛大學各學院無一例外地只招收男生。1933年女生只允許進入文理研究生院、公共衛生學院、教育學院。直到婦女運動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產生影響之后,哈佛大學才開始放下傲慢的態度,采取招收女生的政策。在德里克·博克任校長的1975年,哈佛大學首次實施不問性別的招生政策(sex-blind)。在招生開始的時候男生比女生多,1975年男女生比例是4∶1;到2003年53 %是男生,47%是女生;2007年在校生中,文理本科生院的男女生比例是1∶1,文理研究生院的男女生比例是53∶47,專業學院的男女生比例是52∶48。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入學的非歧視政策。
第二,不問家庭經濟狀況的招生政策。不問家庭經濟狀況(need-blind)的招生政策,是在錄取前對所有申請者一律平等相待,提供平等的被錄取機會,而不考慮學生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承擔得起上哈佛的費用,主要在招生的過程中使用。其核心價值就是保證所有申請者享有平等的被錄取機會。不問家庭經濟狀況的錄取政策之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哈佛與商人階層的聯系不斷減少,與新生階層的聯系不斷增加,特別是來自專業階層,如醫生、律師等的影響不斷增大。捐贈的來源越來越多樣化,而且非常充足,擺脫了過去經濟窘迫的限制。其次,受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權運動的影響,學生們經常在校園舉行抗議活動,致使校方作出某些對學生讓步的決定。此外,招生委員會也發現,如果再繼續只招收能付得起學費的學生,學生的學術質量就會下降。如1962屆學生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學術失敗學生是哈佛校友的子女。而那些畢業于公立高中的天才學生卻由于經濟的原因無法進入哈佛大學,這違背哈佛追求卓越的辦學宗旨。上述種種因素促使哈佛大學在1964年實施了不問家庭經濟狀況的招生政策,為那些家境貧寒的天才學生提供了平等進入的機會,該政策的實施標志著哈佛大學的招生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第三,以家庭經濟狀況為基礎的資助政策。不問家庭經濟狀況的錄取政策,必然導致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實行資助政策的產生,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該資助政策是以家庭經濟狀況的需求為基礎的,只考慮學生完成學業需要多少資助。現在哈佛大學的本科新生中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獲得某種形式的資助。學校為每一位受資助的學生提供一個資助包(aid-package),主要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和勤工助學機會等,為每一位本科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資助。另外,哈佛大學的資助政策還包括年收入在6萬美元的家庭不用繳納任何費用,收入在12萬~18萬美元的家庭為學生花費貢獻家庭收入的1%~10%。
哈佛大學對黑人、印第安人等少數民族的招生,實際上在成立初期的時候就開始了,只是由于種族中心主義的影響,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美國人等沒有順利地、大規模地進入哈佛大學。在民權運動的影響下,哈佛大學改變了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招生政策,開始較大比例地增加黑人等少數民族的招生人數。
聯邦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肯定行動,主要內容是不以種族、性別、宗教、民族、身體狀況、年齡等作為錄取學生的標準。哈佛大學也頒布了肯定行動計劃,實行主要針對少數民族考生的優惠招生。招生委員會也開始雇傭黑人委員,改變原來白人精英的理念,實施多樣化的招生戰略。
在哈佛大學,黑人學生的比例從1979年的7%上升到2000年的8%,西班牙裔學生從3.4%增長到8%。2007年錄取的1680人中,10.9%的學生有拉丁美洲背景,10.8%的學生是非裔美國人,17.6%是亞裔美國人,1.3%是美國印第安人,9%的外國人獲得了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外國公民、雙重國籍、獲得美國永久居住權的學生占招生總數的19%,有82個國家的學生被錄取。在增加少數民族學生、大力推進其國際化步伐的同時,哈佛也堅持在優惠招生政策的背景下,以學術水準為基礎的主要錄取標準選拔精英,保障了每一位申請者都能得到平等的對待。
為使每一位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都能切身體會到平等的錄取機會,哈佛大學還取消了提前招生政策。主要是由于提前招生政策對處于不利地位的學生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國外學生、低收入家庭學生。提前招生還影響學生的高中學習經歷,使學生對高中最后一年第二學期的學習不夠認真。為了保證所有申請者都有平等的錄取機會,不擾亂中學的教學秩序,哈佛大學2006年9月12日宣布結束持續30多年的提前招生政策,以后每年只有一次錄取過程。申請最后截止日期是每年的1月1日。
隨著合格申請哈佛的學生不斷增多,錄取比例也越來越低,高度競爭的錄取使得量化的標準化測試成績已經不能很好地甄別卓越學生,非量化的優秀個性品質在招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此,哈佛大學實施了高度量化和高度個性化的招生政策,在招生的時候,不僅注重SAT標準測驗分數,還看重一個人成功的基本素質。
近日,延遲退休的話題再次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在本文中,我將以哈佛大學的退休制度及其有關政策為例,探討其相關思路、措施以及路徑的獨特之處,希望能為我國高校教師的延遲退休政策提供一些借鑒。延遲退休,年齡多......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將來自5個捐贈者的干細胞,浸泡在一種精確配制的混合溶液中,培育出首個包含多人細胞的3D大腦模型。這些大腦類器官有助揭示人腦發育和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26日的《自然》......
“與其他物種不同,我們花費大量時間玩手機、讀小說、看電影或尋找可能對我們有幫助的信息。我們就好像是一心吸收信息的機器,一臺受過教育的機器。”近日,圖靈獎得主、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講座教授萊斯利......
這是通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和波士頓的雙節點量子網絡路徑的地圖。圖片來源:哈佛大學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家演示了突破性城域量子計算機網絡。他們使用波士頓地區......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克洛迪娜·蓋伊2日發表聲明,宣布辭去哈佛大學校長一職。蓋伊在聲明中說,她近幾個月來目睹學校的緊張和分裂削弱了信任的紐帶,人們對她反對仇恨和維護學術嚴謹的承諾產生懷疑。在與哈佛大學校董委......
造血干細胞(HSC)通過稱為內皮到造血轉化(EHT)的過程從動脈內皮在胚胎中產生。這個過程產生了數百個血液祖細胞,其中一部分繼續成為最終的HSC。通常認為大多數成人血液來自這些HSC,但其他祖細胞對成......
6月8日,哈佛大學校長巴科突然宣布將于明年6月卸任校長一職。消息一出,震驚了整個哈佛校園。而事實上,巴科并不是美國高校中唯一一位宣布明年離任的校長。今明兩年,至少有6位美國知名高校的校長將要離任,八所......
美國哈佛大學當地時間4月26日發布了一份關于哈佛大學與奴隸制歷史聯系的報告,并承諾提供1億美元作為有關奴隸制和種族主義在教育、社會和經濟遺產等方面的賠償基金。根據哈佛大學發布的報告,從1636年哈佛大......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量子自旋液體的存在,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物質狀態。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上。1973年,物理學家菲利普·沃倫·安德森提出了一種新的叫做量子自旋液體的物質狀態理論。在一般的磁體......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哈佛大學當地時間12月18日宣布,由于馬薩諸塞州以及美國各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日益增多,將在2022年1月起開展為期數周的遠程教學模式。多個需要在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