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當前,我國面臨著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艱巨任務,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然而我國高層次創新人才缺乏,企業研發人員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對轉方式、調結構形成了瓶頸制約。
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表示,科技與人才堪稱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從掌握未來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出發,應該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重中之重。
“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作為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員,白春禮全程參與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綱要把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這一點令白春禮深受鼓舞。
“從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勢來看,我認為,科技與人才堪稱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他說,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并在若干科技領域達到世界前沿或國際先進水平。能否做到這一點,人才是關鍵。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大調整,也孕育著新一輪的大發展。發達國家都在積極謀劃未來,選擇重點領域,增加創新投入,吸引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制高點。
白春禮表示,全球已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變革的時代。當前我國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道路,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時我們還必須有效應對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人口健康等方面的嚴峻挑戰。“為此,建設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至關重要。必須給予人才發展以更加突出的定位,切實把人才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中優先發展的位置,使我國的人才競爭力不斷提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世界新一輪大發展中贏得主動。”
據統計,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42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發人員總量190萬人年,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研發人員年均增長率達到9.9%。
“但目前,我國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嚴重不足。”白春禮指出,目前在158個國際一級科學組織及其包含的1566個主要二級組織中,參與領導層的我國科學家僅占總數的2.26%。全國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僅有1萬名左右,高層次自主創業人才在全部創業人才中僅占20%。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各種類型的高層次創新人才至少要有3萬至4.5萬人,才能基本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白春禮說,“在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上,我們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白春禮表示,現階段是我國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加快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任務十分緊迫。
他特別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總體競爭能力。為此,必須加快培養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門人才。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對此已做出具體安排。”白春禮介紹說,按照規劃,我國將加大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開發力度。到2020年,在裝備制造、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國際商務、生態環境保護、能源資源、現代交通運輸、農業科技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培養開發急需緊缺專門人才500多萬名。
“再如,我所熟悉的納米、超導等新興材料領域,目前考慮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培養10萬人,到2020年增加到20萬人。”他說。在我國,科研人員更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研發人員相對不足,尤其是缺少高技術人員。白春禮指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促進創新人才向企業聚集。
他舉例說:“比如在能源領域,我們要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對此,一方面我們要對若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技問題提前布局,另一方面就是要組織好一支人才隊伍。像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是由神華集團新投資創辦、并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的研究機構。該所面向全球招聘著名研究人才,是首批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這種由企業主辦、企校共建的辦所模式,是科研體制改革的一個創新,體現了企業要成為中國技術創新主體的要求。”
“企業要有一流的研發機構,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就要引進和集聚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團隊。”他說,從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們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為引進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培養造就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白春禮特別強調,在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群體的基礎上,還要強調培養吸引領軍人才,也就是一批世界一流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及由他們帶領的高水平創新團隊。
“領軍人才不僅自己發展,而且還能帶動大家一起發展。”他說,比如,目前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兩個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神經所,就是由兩個從海外歸國的美國科學院院士領導的,凝聚了一批國際一流專家,創造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對于引進海外人才與現有本土人才的平衡問題,白春禮認為,引進海外人才和發展本土科研力量是并行不悖的,把這個關系處理好應堅持抓住“兩個點”。
“一是引進人才要堅持標準。如果你的標準降低了,可能引進的人才還沒有國內的人才水平高,那么花很高的代價引進來肯定會產生一些矛盾,所以說堅持標準很重要。第二,要按需引進。就是國內缺這樣的人,按照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引進。按需引進,且堅持標準,引進的自然是國內缺乏的杰出人才,就不會引發不平衡了。”
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國家隊”,中科院始終把培養造就一流創新隊伍作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努力把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不斷培養我國科技戰線的領軍人才,不斷向社會輸送大批具有高科技素質的專門人才,是中科院必須不斷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作為長期分管中科院人才工作的常務副院長,白春禮深感責任重大。
他介紹說,中科院已啟動實施了包括“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優秀青年人才培育計劃”“支撐與管理人才培養計劃”和“海外智力引進與人才國際交流培養計劃”的“人才系統工程”,這標志著中科院人才工作邁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2024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博管辦〔2024〕8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上海市人才工作局, 中共海南......
6月22日,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學術論壇暨上海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專業中英合作辦學項目20周年活動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聚焦“創新合作創想未來——合作辦學助力培養新時代國際化工程創新人才”......
關于公布2024年度蘇州市科協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資助對象名單的通知根據相關通知,經承擔單位組織實施和推薦單位推薦、專家評審、市科協黨組會議審定和社會公示等環節,確定了2024年度蘇州市科協青年科技人......
科技日報首爾6月16日電 (記者薛嚴)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第二次官姜道鉉近日訪問韓國漢陽大學人工智能半導體研究生院時,與相關產學研專家一起討論培養人工智能半導體專業人才的方案。今年4月,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月16日,澎湃新聞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的校園開放日暨招生信息發布會上獲悉,北航今年將新增4個本博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驗班,即:飛行器動力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4......
優化培訓課程和教學方法,創新培養人工智能人才。6月13日,神州鯤泰創新智算之旅沈陽站活動在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舉行。神州數碼信創業務集團、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以“神州鯤泰問學一......
本碩銜接,產教融合,學科交叉......近日,江南大學公布了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學校聚焦科技前沿發展,深化學科交叉融合,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出了8個卓越創新班,在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關于公布第八批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吉科協發學字〔2024〕9號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各高校科協,有關單位:根據《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管理辦法》規定,經組織推薦、專家評......
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據《廣東省科協關于開展2024年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計劃申報工作的通知》(粵科協組〔2024〕4號)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計劃管理辦法......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朱漢斌孫滔“近些年至少有8個到10個在國外一流大學拿到終身教職后回國工作的年輕數學家,這是以前沒有過的現象,我認為實際上過去幾年中國數學在往理想的狀態發展。”5月14日,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