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8-10 14:44 原文鏈接: 中央支付西部地區衛生資金863.3億元占全國46.7%

      今天上午,衛生部就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衛生事業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何錦國說,中央對西部地區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01至2009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西部地區衛生專項資金863.3億元(包括基建項目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占全國(1847.8億元)46.7%。

      何錦國副司長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過去的工作;二是下一步的初步考慮。

      一、中央投入不斷加大,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中央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01至2009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西部地區衛生專項資金863.3億元(包括基建項目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占全國(1847.8億元)46.7%。專項經費一方面用于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約245.5億元),重點開展業務用房建設和基本設備配置;另一方面用于加強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預防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衛生、婦幼衛生、社區衛生等(資金約617.8億元)工作,支持西部地區基層衛生人才培養,配備急需的醫療衛生設備,補助必要的工作經費等。

      二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逐步加大對西部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投入傾斜力度,從投入方向、資金安排、補助額度、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等方面向西部傾斜。“十一五”以來,安排中央專項投資245.5億元(占中央安排總投資490億元的50.1%),共建設項目2.98萬個。重點支持的專項建設包括采供血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區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城市醫院相銜接的醫療服務體系,在農村形成了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骨干、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衛生服務網。改善了人民群眾健康狀況,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通過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西部建立了基本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框架。自2003年開展新農合試點工作至今,衛生部積極推進西部地區新農合制度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調研和指導,努力提高西部地區新農合管理水平,確保參合農民持續受益。2010年上半年,西部地區有1052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國總數的39%。西部地區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均已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業人口2.64億,參合率達到94%。

      四是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效果顯著。西部12省是我國傳染病、地方病高發地區,衛生部根據西部12省份疫情狀況的變化和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防治政策和治療方案,加大對西部地區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投入力度。2004至2009年中央轉移支付艾滋病項目經費21.7億元用于西部12省,占全國經費總數的44%。2001至2009年,中央財政在西部地區共投入結核病防治工作經費7.1億元。主要提供抗結核藥品、病人管理費、督導、轉診追蹤、專報、鄉鎮查痰點等領域經費,西部地區12省結核病防治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從2005年6月開始DOTS(督導短程化療)覆蓋率達到了100%。2001至2009年,西部地區十二省共治愈新涂陽612680人,治愈率為90.28%。

      西部地區自然環境嚴酷,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結核、碘缺乏病、布魯氏菌病、氟(砷)中毒、包蟲病、大骨節病等重大傳染病、地方病主要發生在西部。近年來,衛生部不斷加大中央轉移支付經費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西部地區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2005至2009年,向西部地區撥付經費17966萬元,用于開展流感、布病及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登革熱和手足口病的監測、疫情處理、培訓及健康教育工作。2004至2009年,中央轉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項目安排西部12個省份12.15億元,占地方病防治補助經費總額的75.8%。2005至2010年,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防治項目共投入29357萬元,支持四川等7個西部省份開展病人查治、傳染源犬管理和驅蟲、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等工作。累計篩查病人131萬,近4萬包蟲病患者得到免費救治。

      五是夯實西部衛生應急工作基礎。西部12個省(區、市)多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西部地區自然環境嚴酷,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結核、碘缺乏病、布魯氏菌病、氟(砷)中毒、包蟲病、大骨節病等重大傳染病、地方病主要發生在西部。近年來,衛生部不斷加大中央轉移支付經費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西部地區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2005至2009年,向西部地區撥付經費17966萬元,用于開展流感、布病及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登革熱和手足口病的監測、疫情處理、培訓及健康教育工作。2004至2009年,中央轉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項目安排西部12個省份12.15億元,占地方病防治補助經費總額的75.8%。2005至2010年,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防治項目共投入29357萬元,支持四川等7個西部省份開展病人查治、傳染源犬管理和驅蟲、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等工作。累計篩查病人131萬,近4萬包蟲病患者得到免費救治。,衛生基礎設施薄弱,衛生應急隊伍建設滯后,專業水平不高。近年來,衛生部對西部地區衛生應急工作十分重視,對西部地區給予資金物資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人員、物資、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協助西部地區做好反恐怖、中毒、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工作。2008年汶川和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地震災情后,衛生部組織協調全國醫療衛生資源對災區開展緊急醫療衛生救援,并在恢復重建階段制定了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重建醫療衛生機構。

      六是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大力培養西部地區衛生人才。衛生部申請中央專項資金,設立了西部衛生人才培養項目,援疆、援藏項目,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試點項目,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衛生監督人員培訓項目,中西部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等。為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衛生部與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選派城市三級醫院醫師支援縣級醫院、城市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2005至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6.00億元在西部11個省(區、市)開展了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項目。西部地區的380家城市三級醫院派出醫務人員13600余人次支援縣級醫院,派駐醫師診療病人近2300萬人次,開展手術40萬臺次,有效提高西部地區衛生工作人員技術水平,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衛生人才。

      七是加強衛生監督機構能力建設,確保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中央財政2003至2006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加強中西部地區衛生監督機構能力建設,加強各級衛生監督執法工作。4年共投入資金12億多,惠及中西部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同時,組織開展公共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各種危害群眾健康的違法行為。有效改善了西部地區的衛生執法條件,提高綜合執法能力,全面推進了衛生監督體系建設。

      八是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衛生城市、衛生村鎮創建活動,農村改水改廁、安全飲水工程等工作,有效提高了西部地區城鄉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環境衛生水平。2004至2010年,中央投入16.4億用于西部442.3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通過中央項目的實施,加快了西部地區農村改水改廁步伐,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為防控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流行做出了貢獻。

      二、深入推進西部地區衛生事業發展

      西部地區在發展衛生事業方面尚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自然環境嚴酷,經濟發展滯后,自我發展能力差。二是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醫療衛生條件艱苦。三是面臨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挑戰,疾病防治形式嚴峻。四是衛生技術人員總量不足,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為今后進一步全面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在新時期,衛生部門將按照“全面推進、科學發展、東西互動、加速轉型”的總體思路,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進一步促進西部地區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轉移支付的力度,在安排項目資金,制定規劃時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按照國務院有關西部大開發出臺的文件要求,對西部各省按照實事求是原則,提高中央對西部困難地區的補助比例,減少地方配套資金壓力,確保衛生等民生工程順利實施,發揮效益;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的財政投入政策和機制,增加政府衛生投入,建立衛生投入監督和評價機制。

      二是加快落實醫改五項重點工作。第一,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3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到全國所有困難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保障為重點,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第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比較完整的基本藥物遴選、生產供應、使用和醫療保險報銷的體系。公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范基本藥物采購和配送;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的價格。第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西部地區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用3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第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從2009年起,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第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高醫療質量,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努力讓群眾看好病。

      三是為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提供人力資源和人才政策保障。根據人才需求建立人才分步、分類、分層培養;增加醫學教育投入,大力推動醫學教育改革;規范專科醫師和亞專科醫師的培訓,建立和完善培訓基地;大力推進基層衛生在崗人員能力建設。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加強在健康和醫藥衛生研究等領域的多變和雙邊合作,總結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國際合作及國外項目發揮的積極作用;加強溝通,積極拓展合作領域、合作渠道和資金來源,豐富合作內容;加強國際合作項目資金的合理和有效使用,注重對先進經驗的學習和推廣,使其產出更大的績效。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衛生部門將積極推動西部地區醫療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努力建設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現代化新西部。

    相關文章

    首批兩只新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在上交所上市

    記者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獲悉,3月29日上午,首批兩只新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在上交所上市,標志著基礎設施REITs市場大類基礎設施資產類型取得新突破,試點范圍進一步覆蓋到新能源......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科技引領,中國交通由大向強邁進

    “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度躍升,部分優勢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2月23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主題發布會時,交通......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有重大突破

    8月12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世界紀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

    專家研討重大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體系建設

    11月18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承辦的“重大基礎設施服役耐久性與安全性數字化、智能化體系建設”高層次專家研討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召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杜翠薇......

    專家學者南京共話基礎設施的智慧建造和運維

    18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基礎設施智慧建造與運維學術論壇在南京召開,多名院士、專家學者瞄準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趨勢,線上、線下共話基礎設施建造與運維的最新研究成果、關鍵技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礎設施建......

    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全部投放完成總投資近3萬億元

    13日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了解到,農發行已全面完成農發基礎設施基金2459億元的投放任務,支持基礎設施領域項目1677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近3萬億元。農發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已審批、正在辦貸流程中......

    中央級高校等重大科研設施開放共享將評價考核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國科辦基〔2022〕98號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

    北京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記者3日從北京市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北京市正式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其中,圍繞水安全保障方面,將加快完善提升水務基礎設施短板弱項......

    10億元!一批高校獲專項資金支持!

    近日,重慶市教委召開“重慶普通本科高校‘四新'建設推進會”。會上透露,將有13所高校進入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新農科(以下簡稱“四新”)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全面推進‘四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