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0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和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共同組成了世博期間空氣質量預警監測網
建成長三角空氣質量數據共享平臺
圖為監測人員正在進行大氣監測
剛剛過去的7月,上海共出現了19個環境空氣質量優級天,其中有17天為連續優。來世博園參觀的中外游客,在藍天白云和繁星朗月的陪伴下,盡情地享受著世博會精彩紛呈的展示內容。
作為“綠色奧運”的延續,世博會期間的空氣質量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早在2009年初,基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保護合作協議(2009~2010年)》框架,長三角區域兩省一市多個重點城市環境監測部門就開始了空氣質量聯動監測的合作,為世博會期間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防聯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無縫對接,初步建成長三角協作監測網
2010年春節前夕,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牽頭,組織長三角區域“兩省一市”環保廳(局),初步擬定了“世博會期間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動監測方案”,并于3月底發布。
長三角兩省一市環境監測部門,充分依托現有資源,強化協同監測,利用現有的監測點位和儀器設備,初步構建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聯動監測協作網,實現了區域空氣質量監測信息共享。
重點城市圍繞世博會期間空氣質量保障需求,開展世博會期間空氣質量的聯動監測,聯合預報區域空氣質量,為世博會期間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供管理和技術支持。4月,上海、南京、蘇州、連云港、南通、杭州、寧波、嘉興和舟山共9個城市承擔了聯動監測任務,全面開展協作網建設工作,整個協作網系統于4月26日進入正式運行,54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納入長三角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絡,實現了空氣質量數據的及時上傳和共享。
上海市已有的50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和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共同組成了世博期間空氣質量預警監測網,建成長三角空氣質量數據共享平臺,整合長三角區域9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快速生成各種匯總分析數據,及時提供決策分析、聯合會商的技術依據。截至2010年7月底,長三角空氣質量數據共享平臺全面運行累計97天,上傳共享數據累計約60萬個。
在長三角空氣質量預警監測網基礎上,依托空氣質量數據共享平臺,建立了區域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機制,開發了各城市環保部門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的溝通協調的渠道。平臺上收集提供了多種信息和圖示分析工具,包括每日地面天氣圖、MODIS衛星圖、氣象和空氣質量數值預報信息等,展現了日報預報數據的趨勢變化、影響范圍,以及相關城市的大氣污染排放信息等內容,成為會商交流最直觀便捷的資源來源。
跟蹤動態,及時報告空氣質量最新信息
從4月28日起,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動監測組編制“世博會空氣質量監測專報”、“世博會空氣質量監測月報”,內容涉及各城市空氣質量評價點必測項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以及臭氧和細顆粒物等監測項目。迄今為止,已發送專報15期,月報4期。這些專報及時將上海及周邊城市空氣質量所出現的污染狀況和變化趨勢報告報送世博局和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同時抄送“兩省一市”和參加城市的人民政府、環保廳(局),以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當預報24小時或48小時內,上海及周邊城市空氣質量可能出現輕微污染及輕微以上污染等級狀況時,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動監測組則通過電話和會商平臺,開展預報會商,聯合發布預報和預警聯動信息。世博會重大活動日“5.1”開幕式前后,江浙滬9城市會商互動,成功進行了環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充分體現了從國家層面到區域各省、市縱橫聯動、同心協力的協作精神,編制了世博會空氣質量監測專報,通過環境保護部直接上報國務院。
與此同時,通過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平臺,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信息每日以短信形式,在第一時間發送長三角監測網絡各級領導和一線工作人員計252人,覆蓋了上海市環保局、監察總隊和監測中心,上海市區、縣環保局、監測站和監察支隊、環境保護部監測司、環境保護部華東督查中心、江浙兩省環保廳(局)、監測中心,長三角各聯動監測城市環保局和監測站的環保人員。
交流探討,聯合開展監測質量保證工作
圍繞世博保障長三角區域環境監測網自動監測站的質量管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牽頭,組織開展了聯動監測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標準比對和現場檢查工作。根據聯動監測方案要求,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牽頭開展臭氧標準的比對和傳遞。自4月中旬起,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利用經NIST標準比對的臭氧校準系統,開展此次臭氧標準傳遞工作,并于5月上旬完成。經傳遞,長三角6個開展臭氧監測城市的臭氧標準達到要求,并均可溯源至同一NIST標準。此次在長三角地區開展的臭氧標準傳遞,得到了相關省市環境監測站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對統一長三角區域內多個城市不同監測站之間臭氧監測的標準,進一步提高臭氧監測數據的質量和可比性奠定技術基礎。
從4月下旬起,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牽頭,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蘇浙滬三省(市)及長三角各聯動監測站的專家,組建了3個檢查組,開展了世博會期間長三角區域環境空氣監測質控比對,內容包括標氣比對、氣密性檢查和規范化記錄等。每組現場檢查近10個工作日,歷時一個多月,于6月初全面結束。通過質控比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可靠得到有效保障。
近階段,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正籌劃這項區域空氣自動站監測質量保證、質量控制的總結會,將成為國內開展空氣質量監測質控質保區域合作的成功案例。
無私支援,世博預警監測工作階段告捷
世博會開幕前夕,上海及長三角區域整體受西北沙塵暴影響,上海空氣質量多日處于污染狀態。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當即向長三角兩省監測中心和8個城市監測站發出了“關于增加長三角聯動預警監測數據上傳頻率的緊急通知”的通知。各監測站積極響應,及時提供逐小時數據,南京和杭州等監測站快速發來第一手數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每天兩次提供全國沙塵網實時監測數據,為把握長三角區域層面的沙塵影響,全面了解沙塵污染變化態勢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在信息共享協作網平臺上,各城市空氣質量預報人員每日多次深入討論,把握分析趨勢變化。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預報組,根據各城市提供的及時信息和意見,大膽啟用了世博聯合觀測組激光雷達、風闊線儀、在線離子色譜儀等先進觀測手段提供的數據,分析了空氣質量集合預報系統提供的信息,綜合研判,成功預報了本次污染過程,正確把握了污染的走勢,為上海市大氣高污染應急預案的啟動,投出了決定性的一票。
5月19日和6月22日,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預報組預測未來24小時上海市可能出現空氣質量污染或臨界污染。市環境監測中心人員當即通過短消息與長三角各重點城市監測人員保持聯系。深夜11點,仍可收到南京、連云港等城市監測站技術人員發來的實時空氣質量信息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清晨8點多,部分監測站又發來最新污染動態變化。雖遠隔數百公里,但協作網成員之間的密切聯系使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技術人員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區域污染情況及變化趨勢,為世博期間空氣質量的預測預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參考。
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動監測等工作已經有了良好開端。在下一步工作中將更好地不斷完善和利用已搭建的平臺,探索構建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規范、統一質控、統一評價的區域空氣質量監測模式,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研究的技術支撐作用,為區域大氣復合型污染監測、聯防聯控以及持續改善區域大氣環境做出貢獻。
北京市水務局水質水生態監測中心完成了《2021年北京市水生態監測及健康評價報告》,148個被監測水體中,處于健康等級的水體占比達85.8%。全市水生態健康狀況總體良好,水生生物多樣性穩步提升。市水務局......
中新網6月18日電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態環境部18日向媒體通報了2022年5月和1—5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5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2%,同比下降2.......
近日,2022年江門生態環境監測站發布儀器設備購置招標項目,詳情如下:項目編號:440701-2022-01079項目名稱:2022年江門生態環境監測站儀器設備購置合同包預算金額:2,000,000.......
近日,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系第三方服務項目中標公示,詳情如下:項目編號406001JH054項目名稱蘭州市生態環境局企業信息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格體系第三方服務項目中標(成......
近日,福建省莆田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2022年第一批次儀器設備采購項目中標公告,多家廠商多款產品中標。詳細信息如下:公告信息:采購項目名稱福建省莆田環境監測中心站企業信息2022年第一批次儀器設備采購項......
中新網6月13日電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核酸采樣質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范做好核酸采樣的組織、培訓、考核等相關工作。通過......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稱,2021年,河北省及各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進入5.0以下階段,同時,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進入70%以上階段。由于產業結構偏重等原因,河北曾面......
為充分發揮全省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高層次人才參謀、咨詢與服務的作用,為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客觀、公正、高效的支撐,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擬建立省級生態環境監測專家庫,現將遴選專家事項通知如下:一......
5月1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向好趨勢。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地表水水質持......
項目概況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管控實驗室(首期)建設儀器設備采購項目(第一批)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2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