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 莊乾坤 教授
2010年8月20-22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第三屆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報告與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在大會同期舉辦的“前沿論壇”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 莊乾坤教授介紹了題為“分析化學學科發展趨勢及基金申請注意事項”的報告。
在報告中,莊教授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定位開始,詳述了基金申請的各種注意事項,并比較了歷年來的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的定位是:引導源頭創新、支持基礎研究;強調三大戰略(源頭創新、科技人才和創新環境),資助種類已形成了三大系列(研究項目系列、人才培養系列、科研環境系列)。
在研究項目系列上,主要有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5類。其中,面上項目是資助的主體,占總經費的45%以上;重點項目是選擇那些有限目標、有限規模和重點突出的項目;重大項目是指那些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研究計劃的特點是有限目標、穩定支持、集成升華、預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是指那些實質性的國際合作項目,并含有研究經費。
在人才培養系列上,又分為5種方式分別為:1)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主要目標是積蓄后備人才;2)青年科學基金,目標是穩定青年人才;3)地區科學基金,目標是扶植地區人才;4)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目標是造就拔尖人才;5)創新研究群體,目標是培育創新團隊。
在科研環境建設上,分為6類分為為:1)科學儀器研究專款,用于基礎研究設備裝置的探索研究;2)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用于促進承擔項目科研人員的國際交流;3)聯合資助,用于與地方政府、中央部門、企業等共同支持有應用背景的基礎研究;4)科普項目,促進公眾理解基礎研究;5)重點學術期刊,用于培育國際品牌的學術期刊;6)其他專項,比如用于青少年科技活動、研究生暑期學校等專項。
從歷年的統計比較來看,國家對科學基金的財政投入逐年增長,從1986年的0.8億增長到了2010年的94億;面上項目的平均資助強度也每年增長,從1986年的不足3萬元/項增長到2010年的平均35萬元/項。
莊教授還舉例了一些項目的資助側重點和2010年資助的平均額度,比如:面上項目資助重點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并強調創新,平均資助額度是35萬人民幣;重點項目的平均資助額度是240萬元,主要為鼓勵學科前沿方向發展;重大項目的平均資助額度達到1000萬,強調的是集成,并力爭出重大成果;杰出青年的平均資助額度是200萬,目標是培養學科帶頭人;重大研究計劃為60/300萬,目標是保護創新;國際合作項目強調強強合作、平等互惠,并在近年來更強調以我為主,平均資助額度為200萬;儀器專項的平均資助額度是180萬。在重大研究計劃中,莊教授還舉例了”可控自組裝體系及其功能化“的項目。
在項目是否可“超項”申請上,莊教授也介紹了幾點原則:比如在同期受理期間,每位專家面上項目以主持人的身份只能申請1項,但還可以以參加人的身份參加申請1項;還可申請重大或重點項目1項,即一位專家共可申請3項,即面上2項、重點或重大1項。重大研究計劃與重大國際合作只占1向,不分面上和重點。杰出青年在批準后占1項。申請人具有博士學位就可申請,基金委只對高級職稱查重。最后,創新團隊的基金不屬于限項的范圍。
在科學基金的新動向中談到幾點:1)青年基金納入到人才基金板塊,并降低資助額度(約18~20萬/項),擴大青年基金的資助率,希望逐步達到30%。2)控制面上項目的資助率約為申請面上項目總數的1/5,并增加資助額度,近兩年將逐步達到40萬/項。3)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人才、更加側重前沿。
從分析化學申請總數上來看,從1999年的不到200個逐年增長到2010年的約1000個;從分析化學資助數(面上、青年和地區)上看,從1999年的不足50個逐年增長到2010年的約250個。分析化學的財政投入已從1996年的570萬增加到了2010年的12900萬,其中2002、2006、2008、2010年都有較大增加(較前一年有20%~50%的增長)。
接下來莊教授談到如何評價申請項目的幾點原則分別為:1)申請項目的學術價值;2)申請項目能產生哪些廣泛的影響;3)申請人的研究基礎如何。在基金評審與資助中,要求學科函評的專家在評審時保證公平、公正、客觀,做到實事求是。也鼓勵項目申請者要積極申請,尤其是對于博士后,但不要每次都考慮100%命中率的問題(因為據統計面上為1/5申請者被資助)。要求學科評審組的專家要站在學科發展的角度,而不要僅僅局限于個別項目,要注重“點”與“面”的結合。同時告訴大家,對于每位申請者、每個單位都有獲得基金資助的機會。整體上基金的評審與資助的原則是:支持創新、公平競爭、發展隊伍、良性循環。
比較單位數來看,2008年、2009年獲得資助項目的單位數如下:
2008/2009年獲得資助項目的單位數
(注:“/”前為2008年,"/"后為2009年)
項目類別 |
申請單位數
|
資助單位數
|
面上 |
205/219
|
71/108 |
青年 |
131/175
|
42/65 |
地區 |
24/30 |
6/8 |
重點 |
18/26 |
6/5 |
2009年總計 |
318 |
116
|
近兩年,在基金委的支持下,已培養了一大批創新的團隊和人才,比如: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屬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優秀團隊和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分析化學發展之思考 莊教授最后談到“分析化學發展之思考”的問題。據AC統計,1996年-2008年中國分析化學論文數在全球排名已達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在引用因子和被引用數目上還低于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尤其是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還低于很多國家。所以中國的分析化學研究還有待再上一個新臺階。關于如何再上一個新臺階,莊教授談到了幾點思考。從分析化學的研究目標來說,是要追求“3S+2A”,3S即Sen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peediness靈敏度、選擇性、高速度;2A為Accuracy, Automatics,準確度、自動化。從研究創新方面來說,強調3點:1)引入物理學新概念和新技術;2)創建分析儀器裝置;3)瞄準國際公認的有影響的重大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