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陸地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2010年全體會議于8月22日至24日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孫鐵珩院士、副主任陳冠雄研究員主持會議。朱兆良院士、王文興院士、丁德文院士等實驗室學術委員出席了會議。
實驗室主任周啟星研究員匯報了實驗室發展概況、總體定位和研究方向、實驗室重要研究進展、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實驗室評估情況與存在問題,今后努力方向及工作部署等幾方面內容。6名課題負責人以及實驗室青年科研骨干作了專題學術報告,交流了實驗室最新科研動態。會議還特別邀請了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員作了題為“城市生態與生態城市建設的文明內涵與科學方法”的特邀學術報告,大大開闊了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學術視野。
會議期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就實驗室建設和發展規劃等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和座談,各位委員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在前5年中取得的重要進展和較大進步,特別對該實驗室在總體定位、研究方向凝聚、研究工作結合東北地區特點和國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對實驗室在重大科研項目申請、學科拓展、隊伍建設、科研平臺建設以及爭取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科學院陸地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93年,當年自費開放。1994年12月驗收通過,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屬自費開放實驗室。1995年5月評估后獲批準正式對外開放。主要開展土壤-植物系統中具有重要生態學意義或潛在風險物質的生態過程研究,近年來在污染生態過程、營養與水分生態過程、陸-氣界面生態過程、環境微生物生態過程、生態過程調控與環境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較大進展。
2023年擬建設云南省重點實驗室名單按照《云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云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云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工作規范(試行)》等文件規定,省科技廳組織開展了云南......
訃告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蔣華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點54分在上海逝世,終年57歲。蔣華良先生治學嚴謹、學識淵博......
近日,以“共享未來:珊瑚礁研究與保護”為主題的全國珊瑚礁論壇暨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2年會/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流體成礦作用學科組馮雨周博士后和陳華勇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榍石稀土元素活化遷移對華南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重稀土富集礦化的指示。相關研究發表于AmericanMineral......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駱亦其等科研人員,研究揭示長期氮沉降調控熱帶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機制。相關研究12月1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羅爽課題組利用平行動力學拆分的策略,在對映體選擇性平行動力學拆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ACSCat......
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科〔2014〕515號)有關規定,現將擬認定的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名單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將意見反饋至工業和信息......
在中國科技創新版圖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些幾乎覆蓋所有重點學科領域的科研實體,被稱作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它們的創新水平和科研產出關乎中國這艘巨輪的創新引擎能轉得多快,同時,擁......
在中國科技創新版圖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些幾乎覆蓋所有重點學科領域的科研實體,被稱作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它們的創新水平和科研產出關乎中國這艘巨輪的創新引擎能轉得多快,同時,擁......
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新西蘭莫里斯.威爾金斯中心共建的中國-新西蘭生物醫藥與健康聯合實驗室在廣州揭牌啟動。雙方決定以聯合實驗室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合作,積極應對當前生物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