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02 08:34 原文鏈接: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獲“歐洲物理獎”

      華沙時間9月1日,“歐洲物理獎”在波蘭華沙頒獎,華人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張首晟獲此殊榮。

      因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理論預言和實驗觀測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張首晟與4位歐美科學家共同榮獲2010年“歐洲物理獎”,他也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而在此前的2010年7月,張首晟還因在拓撲絕緣體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榮獲德國“古登堡研究獎”。

      “歐洲物理獎”是國際著名的物理學獎項,由歐洲物理學會頒發。

      張首晟表示,作為一項國際級大獎,今年的“歐洲物理獎”授予5位研究“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科學家,表明這一領域已經引起國際主流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具有風向標意義。

      上世紀60年代,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而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近半個世紀以來,這一定律見證了人類信息技術前進的步伐。但是,隨著晶體管越小越密集,發熱問題也就越突出,晶體管電路已逐漸接近性能極限。業界普遍認為,摩爾定律的有效期只能再延續10年左右。

      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將其基于芯片業未來提出的新構想——通過控制電子的自旋運動來降低能耗——在理論上完成了預言。2007年,這一理論預言被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實驗小組通過實驗證實。同年,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志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張首晟形象地介紹,電子是電流的載體,它除了負有電荷以外還具有一種自旋性質,就如同地球繞著太陽轉,而地球本身也在自轉一樣。

      在運動過程中,電子從一端走到另一端,就如同要走過一個雜亂無章的迪斯科舞場,電子無規則地跳舞,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碰撞,碰撞就會耗散熱量。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找到了一個新的規律,即電子自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之間的規律。利用這個規律可以使電子以新的姿勢非常有序地舞蹈,從而使能量耗散很低。張首晟說:“利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有可能研制出新一代的電腦,延長摩爾定律的生命。”

      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下,芯片中的電子能夠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一樣正反方向地分開運動,各行其道,互不干擾。這一理論預言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實驗證實,科學家發現在很多不同的材料中都能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2008年,張首晟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方忠研究小組合作發現了一種三維新材料。2009年底,張首晟與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展理論與實驗上的緊密合作,2009年底成功地制備出高質量的薄膜材料,其世界領先地位得到國際公認。

      雖然“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研究成果離真正投入應用還有一定距離,但這種新奇的物理現象有可能給未來的信息革命帶來重大影響,電腦甚至量子計算都將隨之發生巨大改變。張首晟說:“科學界和工業界已達成共識,信息革命下一步的發展,一定要把‘信息高速公路’建到芯片的層次。這已經是全世界范圍的一個大趨勢。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理論研究以及產業化開發,對科學界和信息產業界來說,都將是一次大洗牌的機會。”

      張首晟認為,任何一個自主創新和重大突破,一定要抓住重新洗牌的時機。希望國家有計劃地大力投入,作好戰略布局,瞄準這一理論預言展開更廣泛的探索,加快研究步伐,搶占自主創新制高點。他認為,中國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領域的突破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對中國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界的自主創新都將是十分難得的。

      張首晟1980年從上海復旦大學赴德國留學,1983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同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87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93年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1992年獲全球華人物理學會杰出青年科學家獎,1993年獲IBM研究部杰出創新獎。1999年張首晟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2009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相關文章

    理論物理所等在Kitaev材料量子自旋液體研究中獲進展

    量子自旋液體是一種特殊的量子物質形態。1973年,P.W.Anderson提出了關于量子自旋液體的基本概念。這種物質形態的特點有:降溫至零溫不會發生對稱性自發破缺(即不存在長程序的有序結構);具有高糾......

    震撼發布!“量子自旋磁力儀”亮相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暨主旨論壇在合肥隆重舉行。在大會開幕式上,由國儀量子自主研制的“量子自旋磁力儀”面向全球發布,這是一款能耗低、易于攜帶,磁場靈敏度極高的商用量子傳感器,可用于心......

    Bi2Se3超薄膜中上下表面態間的屏蔽庫侖耦合方面獲進展

    拓撲絕緣體由于具有受時間反演保護的拓撲表面態而展現出許多新奇特性,例如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磁摻雜時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以及在拓撲/鐵磁異質結中的非局域磁阻尼貢獻等。這種拓撲表面態通常寄宿在樣品表面約幾個納......

    溶液內“操控”量子自旋?中國科學家率先做到!

    量子,來源于拉丁語的quantus,意為“有多少”。一個物理量如果有最小的單元而不可連續的分割,就說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通俗來說,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自普朗克提出這一概念以來......

    國際科研團隊:量子自旋液體基態首次觀測到了

    由來自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在磁性材料Ce2Zr2O7上首次觀測到了“量子自旋液體基態”,最新研究有望為量子計算機設計開辟新方向。自旋是......

    Science發文:哈佛團隊記錄了量子自旋液體的存在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量子自旋液體的存在,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物質狀態。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上。1973年,物理學家菲利普·沃倫·安德森提出了一種新的叫做量子自旋液體的物質狀態理論。在一般的磁體......

    物理所等發現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相變和超導

    高壓、低溫和強磁場等極端條件在探索新材料揭示新物理現象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材料在這些極端條件下的構效關系,能夠揭示較多奇異且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物理現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

    長江學者到底什么來頭?究竟為什么在高校如此“吃香”

    眾所周知,“長江學者”的名號在高校里面是非常吃香的,學校也以本校的教授能評上“長江學者”為榮,隨之而來的,是榮譽、項目、獎金、科研經費等等。圖片來源:網絡這個“長江學者”到底是什么來頭?每年10萬獎金......

    中國科大打造“三無四有”科研環境有優質學生有青山綠水

    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人名單中,畢業或任教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80后”占比之高引人注目。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科大擁有“青年千人”“國家優青”“青年......

    千萬人才來相聚,共話漳州新發展

       “千萬人才來相聚,共話漳州新發展”。4月11日上午,由科技部人才中心、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福建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海洋漁業廳、省僑聯,漳州市......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