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電“進”與“退” 編者按:3.8億千瓦,這是十年后中國水電要達到的裝機目標,否則難以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承諾。而到今年8月底,中國水電裝機也僅觸及2億千瓦大關。
不僅是距離目標1.8億千瓦(約合十個三峽電站)的差距,需面對的另一現實是大型水電站建設周期長,2020年要投產的項目基本都需要在2014年前就開工建設。
更為捉襟見肘的是,在提出如此宏大目標之前的幾年,中國水電審批政策全面收緊,導致“十一五”期間常規水電開工嚴重不足,這勢必將影響后續十年投產水電裝機容量。據統計,“十一五”計劃開工的33座重點水電站僅11座獲核準開工,以裝機容量計算僅占比27.1%。
盡管目前水電站放松審批的跡象已現,加速上馬水電項目也是大勢所趨,但困難依舊,水電開發所面臨的環境、移民等一系列制約因素和爭議依然存在,云南虎跳峽多年爭議正是其典型一例。
那么,各方力量包括環保部門和水電開發主體如何權衡,合理進退,才能實現水電科學有序規模化開發呢?(徐煒旋)
虎跳峽筑壩爭議 湍急的金沙江流經云南麗江石鼓鎮長江第一灣之后,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穿過,形成了谷底僅數十米寬的大峽谷――虎跳峽。
近期,隨著金安橋水電站通過核準,同處金沙江中游的虎跳峽龍頭水庫建還是不建?再度撩撥著各方人士的神經。
如不建,是否會影響到下游多級梯級電站的水能開發?如建,龍頭水庫到底選址何處?
“三個壩址都沒有定論。龍盤作為第一級水庫,對調蓄、削峰、調洪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到整個長江流域,國務院也很慎重,最終上不上就看高層的決心。”8月25日,云南省環保廳環評處于洋博士對本報記者說。
“虎跳峽高壩方案(指龍盤電站,記者注)不建完全有可能的,實際上,這個高壩方案受到廣泛的質疑,長江委修編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中已經沒有它,剩下其他三個替代方案。”8月26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稱。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人夢想了50年之久的“滇中引水”工程已不再和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捆綁。8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舍棄此前爭議較大的虎跳峽取水點,新水源點上移,由此導致引水總干渠增加近200公里,投資將增加兩三百億元。
滇中引水易址 云南人離“解渴夢”又進了一步。
8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開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會議決定,舍棄之前爭議較大的虎跳峽取水點,新的水源點位于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的金沙江上游河段。
“滇中引水”始于上世紀50年代初,為已故中國政協副主席張沖考察虎跳峽后提出的設想。此后,云南省于2003年底和長江水利委員會簽署了《〈滇中調水工程規劃〉合同》,擬在滇西北虎跳峽進行水電開發的同時,引水進入滇中地區。
滇中地區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大理、紅河等州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水。根據規劃,滇中地區現狀缺水21.8億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缺水量將達到45.8億立方米。
2003年,云南省滇中調水工程建設前期工作小組辦公室成立,但一波三折。
2004年6月,水利部水規總院曾在北京組織有關領導及專家對滇中調水工程規劃任務書進行審查,但未獲通過。水利部的意見稱:考慮規劃基礎相對薄弱,建議將部分專題按專項規劃列入。
2007年9月,在云南省政協的推動下,滇中調水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云南省政府曾發文稱,龍盤水電樞紐工程總庫容371億立方米,裝機420萬千瓦,是金沙江水電基地建設的龍頭水庫,是“滇中調水”的最佳水源,是長江流域重要的防洪工程。
然而,取水點虎跳峽,卻是爭議漩渦。虎跳峽高壩到底建不建,滇中調水和虎跳峽的關系自然也被提及。
“這次水源點改址,是不得已而為之。”8月30日,云南省發改委“滇中引水”辦公室有關人士在電話里對本報記者說,虎跳峽爭議雖大,但云南大旱引水勢在必行。
今春百年大旱重傷云南,造成全省800多萬人飲水困難。云南水資源總量雄居全國第三,但水利基礎設施利用率才6%,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滇中調水再度提速。早在今年4月2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就召開了滇中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會議,更改了取水點。會議提出,滇中調水工程不再與金沙江水電開發捆綁,即在金沙江奔子欄至虎跳峽河段,單獨修建引水水源工程。會議還把“滇中調水工程”更名為“滇中引水工程”。“正是考慮到該問題敏感,4個月后才正式宣布該消息。”內部人士稱。
水庫選址爭議 滇中引水已棄虎跳峽另尋水源點,那么,金沙江中游開發的龍頭水庫――龍盤電站到底建還是不建?
記者致電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長王勇,其稱核準權在國家發改委。但據環保部門人士稱,就環保方面都要做深入論證,估計是不會批準了。
實際上,關于金沙江中游龍頭水庫的選址,經歷了多方案比選。
在虎跳峽河段,先是8個壩址的比較。
去年,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巖土工程總公司王啟國撰文說,根據目前世界筑壩技術水平,大壩只宜坐落在覆蓋層上,8個比選壩址的壩高最低為250米水平,修建高土石壩技術要求均達到甚至超過世界前沿水平,筑壩難度大。
文章稱,上下峽口壩址國內施工技術非常成熟,但這兩個壩址屬于國家著名景觀虎跳峽大峽谷地段,目前屬國家限制開發區域。
往上游走,石鼓、紅巖和上江三個壩址建壩技術難度大,存在滲透及滲透破壞,地震液化等,近期建設存在相當高的工程風險。
而龍盤、塔城和其宗,具備修建當地材料壩的地質地形條件,技術難度略小,是重點壩選。
由此,經國家發改委同意,按照后三個方案開展龍頭水庫的選址論證,分別由三個研究院獨立完成,最終由中國水利水電規劃研究總院完成比選編制,并上報國家決策。
記者拿到了一份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的書面發言。
其列表指出,最大壩高其宗最高,達356米,龍盤最低,為276米。水庫總庫容和發電能力龍盤均最大,分別為386億立方米和271億千瓦時。塔城水庫總庫容最小,為120億立方米。發電能力上,塔城和其宗差不多,均為180KWh。
由于庫容大,王浩認為,龍盤水庫的防洪庫容可完全滿足長江流域防洪要求,而另兩個水庫選址則不行。
在發電效益上,除了水庫自身的發電能力,水庫還可對下游電站產生影響。
在增加梯級發電量方面,王浩指出,龍盤多年平均可增加全梯級發電量為521KWh,分別是塔城和其宗方案的1.58倍和1.39倍;在增加下游梯級經濟效益方面,龍盤、塔城和其宗每年可增加梯級經濟效益168億元、88億元和70億元。
當然,在投資上,由于其宗位于云南迪慶州,處于最上游,比麗江境內建龍盤水庫要多投入100億元左右。
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王浩認為,龍盤、塔城和其宗水庫調節,都可緩解長江口咸水入侵的影響。
所以,他總結道,金沙江興建大型控制性水庫總體上是利多弊少,建比不建好,大庫比小庫好,早建比晚建好。
但社會各界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綠家園的網站上,文章《請手下留情:留住虎跳峽、留住長江第一灣》指出,據初步估算,虎跳峽大壩工程將導致近10萬人被迫移民。按照虎跳峽高壩方案,現有耕地幾乎全部被淹沒,精于河谷農耕的移民有可能無法適應新的生計環境而處于貧困境地。
除此之外,該文章還指出虎挑峽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對此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王啟國也指出,虎跳峽河段屬于強地震區或強地震影響區,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差。最大的1997年云南麗江7級地震,到2007年共記錄到破壞性地震128次,其中七級以上地震有2次。
對此,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工程師盧大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風險通過抗震設計是可以規避的,國家現在規定要提高一度設防。如果是8度的地震烈度或者是7度,那要加一度設防的標準。這個在汶川地震以后,水電行業采取了比其他行業更嚴格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