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02 08:54 原文鏈接: 生態外交從邊緣走向中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生態外交空前活躍,已完成從國際關系邊緣向中心的轉移,成為主流的外交形態。所謂生態外交(亦稱環境外交),是指以國家為主的各種國際關系行為體圍繞生態環境領域所展開的外交活動的總和,是為推進全球和地區生態環境的國際治理,維護各國環境合法權益而進行的雙邊和多邊環境合作、國際交流和外交博弈。

      生態外交并非新生事物,如果從1900年召開的非洲動物保護國際會議算起,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但真正現代意義的生態外交則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初,以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110多個國家代表與會并發表《人類環境宣言》為標志,生態外交在短短數十年里迅速成為國際關系的主流形態和中心議題之一。1992年全球10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聚集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制訂《21世紀議程》,簽署《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等5個文件或公約,成為世界生態外交的又一里程碑。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氣候變化問題為焦點的環境議題和發展議題成為生態外交的新熱點。

      由于西方工業化的勃興和消費主義的盛行,西方工業國家率先對自然資源的大規模、無節制的發掘,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了包括空氣、水體的嚴重污染,各種自然資源及物種加速毀壞、匱乏或滅絕,大規模傳染病蔓延,這一過程又由于氣候變化因素加劇了地球生態系統的日益失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全面深入,生態環境的惡化正不斷威脅人類生存本身,一方面促使各國加快調整轉變生產和發展模式,推動國際生態合作,另一方面也加劇了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圍繞經濟發展空間、環境責任分擔等問題的矛盾斗爭,進一步將生態環境問題從國際關系中的“低政治問題”向“高政治問題”推進。

      生態環境問題往往具有跨國化和全球化以及公共性和長期性等屬性,生態外交因而具有與其他傳統外交形態不同的運行特點。

      首先,生態外交的主體多元、角色各異。國家作為國際關系和外交行為主體繼續扮演生態外交的主要承擔者和實施者角色,主要大國分別在國際生態環境事務中扮演不同角色。同時,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團體都在生態環境領域發揮指導、協調、組織、評估等功能;眾多跨國公司乃至個人都在與生態保護密切相關的國際經濟交往中成為利益攸關方。

      其次,復雜多向的協調對象使得生態外交中合作與沖突的矛盾凸現。與傳統外交不同的是,生態外交除了處理和協調國際關系行為體之間的環境合作或環境權益競爭之外,還通過國際談判、制定國際生態環境法規等手段,規范人的生態環境行為,發揮協調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功能。由此,生態外交往往集中反映了各國自身的生態權益與整個人類的生態權益、代內利益與代際利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環保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保護、共同責任與區別責任等多對矛盾。

      第三,生態外交具有很強的科技屬性,深受政治與技術交互作用及影響。在生態外交實踐中,圍繞著諸如臭氧層、外層空間、跨國酸雨、跨國海洋的保護、極地資源的利用保護、氣候變化等議題設置和利益博弈,無不源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誰掌握了相關生態環境領域最新和最權威的科技能力,誰就更容易掌握國際生態環境議題中規則的制定權。

      第四,生態外交特別重視國際合作機制的建設。包括生態環境領域的資訊交流機制、溝通協商機制、環保能力建設機制、環保教育及人才培訓機制、生態環境的國際談判、立法、履約以及糾紛和沖突處理機制等。

      第五,生態外交中國際規范日益全球化和趨同化。國際生態環境立法與國內生態環境立法之間、各國國內環境立法之間的相互借鑒、吸收、協調趨勢明顯。

      隨著國際力量多極化和均衡化的發展,傳統上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生態外交格局開始扭轉。由于發達國家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能力,由發達國家率先啟動的生態外交的議程往往被其掌控,發展中國家則長期處于被動應對的從屬和邊緣地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合理的生態環境權益和發展空間。新世紀以來,以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為標志,發展中國家在多邊和雙邊的生態外交中的整體影響力迅速上升,為構建一個更加合理、公正、有序的國際生態政治新秩序注入新的動力。

    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部:1月份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20日通報1月份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PM2.5平均濃度下降。監測結果顯示,1月份,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3%,同比上升0.......

    2022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96.shtm......

    氣候變化擴大蚊子活動范圍,致瘧疾傳播范圍擴張

    2月14日,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擴大了蚊子活動范圍,從而擴大了瘧疾的傳播范圍。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0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發布,包括工業廢水、醫療廢物等

    關于發布《氮肥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等10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規范和指導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現批準《氮肥工業廢水治......

    最新標準|兩項生態環境監測類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創新是引領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堅持創新引領,聚焦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沿需求,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新分析方法的開發研究。近日,由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編......

    安徽2023工作要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近日下發2023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一是大力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一份給平湖生態環境部門的特殊“新年禮物

    一面錦旗,一種認可,一份責任!日前,浙江納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帶著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來到了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平湖分局,這份“新年禮物”正是一面印有“守護平湖碧水藍天、助推企業健康發展”字樣的錦旗......

    對環境管理有哪些新需求?金鄉邀請企業給環保“劃重點”

    “建議加大基層環境管理人員培訓力度,提升基層管理水平”“企業文員做環保資料稍微有點難度,希望能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小培訓,爭取把資料、現場做得更完善”“多進行一些專業的培訓,多給企業一些幫扶”……連日來......

    北極近五年呈現加速“綠化”態勢

    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組織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共包含“北極地區冰雪與植被變化”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及復種與灌溉的貢獻”兩個......

    重慶以督察整改促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在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過程中,重慶市始終樹牢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理念,不斷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問題。重慶市奉節縣地處三峽庫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