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早先多是讀研究生,后來讀大學本科、讀中學的越來越多——為何中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失望!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為何用人單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卻依舊困難?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盡合理。
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日前在上海一次高校負責人會議上再次呼吁:不能再讓國人對中國的教育失望了!科學研究對研究型大學固然重要,但所有高等院校的根本在于育人,第一職責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公民,引導每個學生樹立好價值觀、人生觀,有理想、有信念,“點亮他們頭腦中的火花”。對此大學應該“不惜工本”。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志明2007年發表觀點:“國民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國家安全問題。”給了中國高校“當頭棒喝”。愛國、誠信、求真、勤勞等價值觀的缺失,不僅造成社會風氣日下,更會使國家與民族發展缺乏后勁。
如今,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教育不上去,中國永遠不可能真正超過日本、美國!”針對中國高校普遍熱衷于搞科研、找經費的現狀,楊福家再次疾呼:“我們的大學應該將學生培養放在第一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公布,其核心思想“育人為本”,正是學校最根本任務。
縱觀世界名校,無一不將“育人”作為辦校的頭等大事。早在1828年,耶魯大學闡明辦學宗旨的報告中就這樣寫道:“一個人除了以職業來謀生以外就沒有其他追求了么?難道他對他的家庭、對其他公民、對他的國家就沒有責任了么?承擔這些責任需要有各種深刻的知識素養。為了讓學生完成本科教育,他的專業教育有可能會有所推遲,可是這種犧牲難道是不值得的么?它所換來的是全面教育與片面教育之間的巨大差別。”
耶魯的那個報告繼續寫道:“我們的國家活力充盈、國土遼闊、充滿智慧、資源豐富,并且人口、國力、財富都在快速增長。因此,淺薄而平庸的教育不適合指導我國的發展。我國的壯麗河山注定了我們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怎能容許我們的文化衰頹、貧乏和膚淺呢?”楊福家發問:人家在182年前寫的這些話,是不是很適合中國的現況呢?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人的素質培養遠比技能培養重要。”楊福家院士隨口說出一連串的例子:哈佛大學要求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在以下每個領域都至少修一門一學期的課程:美學與闡釋、文化與信仰、倫理思考、生命系統科學、物質世界科學、世界上的社會……耶魯大學給本科生設計的課程,并不包含職業技能學習,因為它的教育目的并非傳授某種職業技能,而是傳授所有職業都需要的基礎,本科教育最主要的目標是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平衡發展、使學生具備開放與全面的視野,以及均衡發展的人格;斯坦福大學要求學生到大學第三年時再選擇專業;日本要求各所大學推廣“博雅教育”……
關于“博雅教育”,“耶魯1828報告”中有詳細闡述:“博”指廣博,既要學文,也要學理;“雅”指素養,培養出的學生要有修養。它的核心是讓學生能夠回答“人何以為人”,它培養的是才智,發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位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在耶魯大學任教的華裔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楊福家,花一年時間閱讀各種文化經典,“是我大學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此舉幫助學生們認識了“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道理。
“他山之玉”很美,但中國的高等教育能否迅速改觀?楊福家認為,完全可以做到,但要“不惜工本”。“耶魯大學投入1.5億美元,正在建造第13個住宿學院。”而住宿學院的形式,使得歐美一流大學能把博雅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如果也這么做,成本要低得多;問題是想不想做,是不是只想建造不符合教育需要的標志性建筑?!”
楊福家說,在保證大學教師“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無后顧之憂”的前提下,應當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育人盡心盡責。在住宿學院中,兩三百名學生與導師同院而居、同桌而食,能經常聽到不同領域的精彩講座,隨時能與名師討論任何問題。
“住宿學院的首席導師家里,往往有個巨大的冰箱,可放幾百份三明治,這是為了方便經常登門的學生。”楊福家說,有深厚學養的導師每天與學生零距離交流,引導年輕人發現自我,找到頭腦中的火種,并使不同火種碰撞,“潤物細無聲”地培育著高素質的國民,以及充滿好奇心、愿為追求真理而奮斗的人才。1993年,楊福家出任復旦大學校長后立即提出“名教授要給學生上基礎課”,用意正在于此。
這個暑假,滬上各高校最熱鬧的是針對拔尖人才培養的暑期國際學術夏令營!與之相關,多所高校正制定全新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從最初的人才培養試點班,到今年部分高校即將啟動全新的書院制——全面升級的高校拔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3.shtm8月18日上午,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教授在上......
8月9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第七......
復旦大學供圖楊福家(1936~2022)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及原子物理研究,組織并基本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在中國國內開創了離子束分析研究領域。1936年6月......
“毫無遲疑的信念和絕無虛妄的豪情”,一個卓越的科學家結束了他對微觀世界的探索。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因病于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全世界對......
復旦大學原校長,著名核物理學家、著名教育家楊福家先生今天(17日)上午因病辭世。楊福家是新中國成立后復旦大學的第五任校長,并被認為是復旦大學歷史上最有個性的校長之一;楊福家也是第一個到英國大學當校長的......
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方面獲悉,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館資深館員楊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楊福家(1......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來到他擔任名譽校長的上海建橋學院,為全校學生作了一場題為《理想、立志、成才》的專題報告。他結合個人成長、求學經歷,鼓勵這所創辦僅13年時間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樹立自信。楊福家引......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十一長假單北京11家公園7天就收集垃圾630噸,幸虧11家公園環衛清理垃圾能“力挽狂瀾”,避免了公......
在近日舉辦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與學生們分享了幾個親身經歷的關于“誠信”的故事,并反復告誡學生要誠信。近日,為了加強上海地區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