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鞏固我國消除絲蟲病成果,加強消除絲蟲病后的疫情監測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和《絲蟲病診斷標準(WS260-2006)》的有關規定,我部組織專家制定了《全國消除淋巴絲蟲病后監測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五日
全國消除淋巴絲蟲病后監測工作方案
為鞏固我國消除絲蟲病成果,加強消除絲蟲病后的疫情監測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和《絲蟲病診斷標準(WS260-2006)》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及時發現可能殘存的和輸入性傳染源,防止絲蟲病再度傳播。
二、監測內容與方法
(一)病例定義。
1.疑似病例:具有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睪丸炎、附睪炎、精索炎,或近2年內新出現的鞘膜積液、乳糜尿和淋巴水腫等癥狀和體征,并排除細菌性、先天性、家族性、外傷、手術、結核、腫瘤或其他病因的病例。
2.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且具有在國外絲蟲病流行區或國內原絲蟲病流行區居住史,或兼有絲蟲病血清學檢測結果陽性。
3.確診病例:指血液檢查微絲蚴陽性的病例。
(二)病例報告。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以下簡稱疾控)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檢疫人員、疾控人員發現病例后,應當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24小時內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報告。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單位應當在診斷后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疾控中心送(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控中心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后應當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三)病例核實。
1.報告信息核實。省、設區的市、縣級疾控機構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發現報告的絲蟲病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后,應當立即通知病人所在地縣級疾控機構與報告單位聯系,對報告內容進行逐項核實,并填寫個案調查表(附件3),報送省級疾控機構。
2.標本采集與檢測。由病例所在地縣級疾控機構負責進行血液標本采集。采集時間為每日21時至翌晨2時,連續3天。每次采集的血液標本涂于2張玻片,制成厚血膜涂片(以下簡稱血片),立即送(寄)到省級疾控機構。省級疾控機構負責對血片進行染色和顯微鏡檢查,并妥善保存血片,以備抽查復核。
3.確認。省級疾控機構須在 24小時內將血液檢查微絲蚴陽性、疑似陽性病例的血片檢查鏡下照片及相關資料報送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由該所負責組織專家進行確認,并將確認的陽性結果在12小時內上報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4.病例訂正。經省級以上疾控機構核實的所有報告病例,由病例所在地縣級疾控機構負責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訂正。血液檢查微絲蚴陽性者,訂正為確診病例,血液檢查微絲蚴陰性者,在備注欄內注明“經鏡檢未發現微絲蚴”。
三、病例調查與疫點處理
(一)病例調查。
1.個案調查。省級疾控機構發現血液檢查微絲蚴陽性或疑似陽性病例后,應當在48小時內對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鑒別為本地感染病例或境外輸入性病例,并將調查結果及時上報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
2.人群調查。對確認為本地感染的微絲蚴陽性病例,省級疾控機構須對其所居住的自然村(或生活小區)開展人群調查,調查對象為2歲以上常住人口。可先用快速免疫色譜試驗(ICT)方法進行篩查,對陽性者進行血液檢查微絲蚴,或直接采用病原學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對確認為境外輸入的微絲蚴陽性病例,須對同批歸國人員進行血液檢查微絲蚴。
此外,對一些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防治階段工作相對薄弱的歷史重流行區,省級疾控機構可根據當地情況,不定期開展人群調查,以發現可能殘存的傳染源。
(二)疫點處理。對人群調查中查出1例以上微絲蚴陽性者的自然村,應當開展以下疫點處理措施。
1.病原治療。對微絲蚴陽性者采用乙胺嗪(海群生)進行治療。每個病例需復治3個療程,每一療程需間隔半月以上。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嚴重疾病患者應當緩治或免予治療。
班氏微絲蚴陽性者的治療,成人總劑量為乙胺嗪4.2g,每次0.2g,每天3次,連服7天為一療程;兒童總劑量按70mg/kg體重計算,每天3次,連服7天為一療程。
馬來微絲蚴陽性者的治療,成人總劑量為乙胺嗪1.8g,每次0.2g,每天3次,連服3天為一療程;兒童總劑量按30mg/kg體重計算,每天3次,連服3天為一療程。
2.媒介調查與控制。對確認為本地感染的微絲蚴陽性者,省級疾控機構負責組織對其所居住的自然村(或生活小區)開展媒介調查與控制措施。傳播季節,在人房捕捉致倦庫蚊/淡色庫蚊1000只以上或中華按蚊/嗜人按蚊500只以上,對所有蚊子進行解剖,檢查蚊內是否感染幼絲蟲,填寫蚊媒分類調查表(附件4)和蚊媒幼絲蟲自然感染調查表(附件5)。同時開展控制蚊媒孳生地、減少人蚊接觸等相關滅蚊防蚊工作。
對確認為輸入性傳染源的病例,省級疾控機構負責組織對同批歸國人員集中居住地開展媒介調查工作,如發現感染幼絲蟲的蚊蟲,開展相應的滅蚊防蚊工作。
四、質量控制
(一)培訓。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每2年對省級疾控機構絲蟲病防治技術骨干培訓1次,省級疾控機構每2年對設區的市和縣級參與絲蟲病監測的工作人員輪訓1次。
(二)督導。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負責組織專家組對當年有報告病例的省(區、市)進行檢查督導,抽查省級疾控機構保存的全部個案調查表和血片。省級疾控機構負責對當年有報告病例的市、縣的疾控機構進行督導,抽查全部個案調查表和保留的血片。省級疾控機構對發現并報告確診病例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或獎勵。
五、組織管理
衛生部負責全國消除絲蟲病后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消除絲蟲病后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
中國疾控中心負責全國消除絲蟲病后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技術指導。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負責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包括組織專家組對血液檢查微絲蚴陽性和疑似陽性病例的核實確認,對監測工作的技術指導,對省級專業人員開展培訓,以及開展質量控制和資料匯總分析等。
省級疾控機構負責本省(區、市)消除絲蟲病后監測工作的具體實施,負責對轄區內報告的病例進行核實、資料收集、匯總分析,負責對市(縣)級的督導與培訓。縣級疾控機構負責報告病例的血液標本采集和個案調查,并協助省級疾控機構開展病例調查和疫點處理等相關工作。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負責病例的報告和管理。
附件1
病原學檢測方法(厚血膜法)
一、血片制作
于晚9時至翌晨2時,以皮膚消毒劑消毒耳垂(或指端)待干,用一次性采血針快速深刺,取血6大滴,約等于120μl,涂于2張玻片,制成邊緣整齊、厚薄均勻的橢圓形厚血膜(約長3cm、寬1.5cm),平放于有蓋的玻片盒內。
二、血片染色
將經自然干燥的血片放入清水中溶血5分鐘~10分鐘,至血膜呈乳白色,取出晾干,用甲醇固定,染色。大規模普查可用硼砂美藍染色,鑒定蟲種或保存標本宜用吉氏液或蘇木素染色。
(一)硼砂美藍染色法。取美藍2g,硼砂3g,置研缽內,邊研邊加水,待溶解后沖洗入瓶中,加蒸餾水100ml配成原液,過濾后放置備用。染色時取原液5ml加清水配成5%稀釋液,染3分鐘~5分鐘,使血膜呈天藍色,然后用清水輕輕沖洗。本法染色前可不必先溶血、固定。
(二)吉氏染色法。染液由吉氏粉0.5g,中性甘油25ml及甲醇25ml配成。先置染粉于研缽內,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邊研邊加,至甘油加完為止,然后移入帶玻璃塞的100ml玻塞瓶內,用甲醇小量多次洗滌甘油染液移入瓶內,蓋緊瓶蓋,充分搖勻,置于55℃—60℃溫箱內24小時或室溫下3天—5天,即為原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佳,臨用時稀釋。將溶血后已干的血片用甲醇固定約1分鐘,然后滴加10%染液(原液加清水稀釋配成)染色45分鐘,用蒸餾水輕輕沖洗。
(三)德氏蘇木素染色法。染液由A液即銨明礬飽和液(銨明釩20g、蒸餾水100ml)、B液(蘇木素結晶1g加純酒精10ml)、C液(甘油25ml加甲醇25ml)配成。將B液逐滴加入A液中,倒入一不蓋緊的容器內,置于空氣流通處,經2周至1個月使其充分氧化,過濾后加入C液,密封備用。血片溶血、固定步驟同前。用上述染液染色10分鐘~20分鐘,用0.05%—0.1%稀鹽酸脫色片刻,流水沖洗至血膜呈藍色。
三、血片鏡檢
將染色的血片在低倍顯微鏡下順序逐個視野檢查微絲蚴并計數,根據微絲蚴的大小、體態、折光性、有無鞘膜、表皮是否光滑及內部結構等特征,予以確定。在高倍鏡下觀察微絲蚴的體核及頭端空隙、神經環、排泄細胞、排泄孔、肛孔、尾核等結構,以鑒別班氏和馬來微絲蚴。必要時用油鏡作進一步鑒別。
四、班氏與馬來微絲蚴形態鑒別要點
特 征 | 班氏微絲蚴 | 馬來微絲蚴 |
長度(μm) | 244~296(平均260) | 177~230(平均220) |
寬度(μm) | 5.3~7.0 | 5.0~6.0 |
體態 | 柔和,彎曲自然,無小彎 | 僵直,大彎上有小彎 |
頭端空隙(長寬比) | 較短(1 :1) | 較長(2 :1) |
體核 | 圓形,排列整齊,各核分開,清晰可數 | 卵圓形,大小不等,排列緊密,常相互重疊,不易分清 |
尾核 | 無 | 2個 |
附件2
血清學檢測方法
一、快速免疫色譜試驗(ICT)檢測班氏絲蟲抗原
(一)試劑盒內容物(置4℃可保存6個月):含測試卡和100μl刻度毛細管。
(二)血樣:全血100μl。
(三)操作步驟。
1.打開測試卡, 移去并丟棄粘膠襯里, 確保卡的右手邊緣粘膠是暴露的。
2.利用毛細管的虹吸作用,從耳垂或手指取血,使毛細管內血量吸至100μl刻度線。
3.將100μl全血從毛細管加到測試卡粉紅色和白色墊的頂部。注意每一滴血完全吸收后再加第2滴。如毛細管內的血滴出不暢,可將管尖輕按墊子。
4.等墊子的粉紅色部分完全浸透血清(約需30秒~1分鐘)后關閉測試卡。如在1分鐘~2分鐘墊子的粉紅色部分仍未能浸透血清,應加1滴試劑。用力壓緊測試卡視窗右邊區域,并開始計時。
(四)結果判斷標準。
關閉測試卡2分鐘后,通過測試卡視窗讀結果。若在視窗內見到2條線(對照線和測試線),則結果為陽性;如只有對照線顯示,則結果為陰性。如是弱陽性血樣,可延長顯示時間至關閉測試卡15分鐘時再做記錄,以確定結果。如果對照線不顯示,則測試無效,應當重新進行測試。讀卡時間最長限在15分鐘,長時間放置,陰性多會變成陽性。
注:ICT測試卡不適用于檢測馬來絲蟲病。
二、ELISA檢測絲蟲特異IgG4抗體試驗
(一)試劑盒內容物(置4℃可保存6個月):含絲蟲抗原包被板、抗人IgG4酶結合物、洗滌劑干粉、底物稀釋液、底物干粉、反應終止液、陰性對照、陽性對照。
(二)血樣(血清或濾紙血)
1.血清:采集受檢者的靜脈血或末梢血,離心后收集血清。在低溫下運送,4℃保存,–20℃可長期保存。
2.濾紙血:以潔凈濾紙沾取自然流出的一滴耳垂或手指血(約20μl),血斑直徑應在1.1 cm~1.2cm,厚薄均勻。自然干燥后密封置4℃保存(可保存約6個月)。
(三)操作步驟。
1.將每袋洗滌劑干粉用500ml蒸餾水溶解作反應板洗滌液和樣品稀釋液用。血清樣本按1:40稀釋,濾紙血樣本按直徑1.1cm圓片加400μl樣本稀釋液,37℃浸泡2小時(或4℃過夜)稀釋處理。
2.取已稀釋的樣本100μl加入反應板孔內,同時設陰性、陽性對照(陰、陽性對照已稀釋,直接加入100μl)及空白對照(加100μl樣本稀釋液)各1孔,37℃反應90分鐘后甩去孔內液體,用洗滌液加滿各孔,靜置30秒后甩去,共洗5次,最后一次拍干。
3.除空白對照孔外每孔加抗人IgG4酶結合物2滴,37℃反應90分鐘后甩干孔內液體。同上洗滌。
4.將底物干粉完全溶解于底物稀釋液中(底物溶解后4℃避光可保存1周),各孔加入底物溶液2滴,37℃30分鐘后加1滴終止液終止反應,混勻,觀察結果。
(四)結果判斷標準
1.肉眼觀察:當陰性對照孔無色或顯微黃色,陽性對照孔呈明顯黃色時,試驗有效。待檢樣品孔顏色呈明顯深于陰性對照的黃色即判為陽性。
2.儀器檢測:應用酶標儀以空白對照孔調零,在波長405nm處讀取各孔OD值。以樣本OD≥陰性對照OD值的2.1倍為陽性,若陰性對照OD值不足0.07,按0.07計算。
注:IgG4抗體試驗適用于檢測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病。
9月30日,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果帶隊,赴北京市檢查百白破疫苗生產質量安全,實地查看企業生產車間和成品倉庫,并圍繞保障百白破疫苗生產質量、供應安全、多聯多價疫苗研發等開展座談交流。黃果強調,接......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這段時間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室內空氣流動有限或室內人群密集,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傳播開來。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嬰幼兒、兒童等低年齡段人群該如何預防?......
復旦大學衛生學院教授粟碩與合作者研究顯示,毛皮動物可能是新發傳染病的儲存庫和重要傳播中心。這項包含來自養殖毛皮動物的研究表明,應增加對這些動物的監測,以確定物種間的潛在病毒傳播路徑,并鑒定出有可能傳播......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美國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嘗試了改造寄生蟲弓形蟲的方法,來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遞送治療性的蛋白質。這些發現有助于開發治療性蛋白質遞送的替代方法。相關研究7月30日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蛋白質質可......
日前,媒體暗訪曝光福壽螺“偽裝”田螺產業鏈,引發廣泛關注。目前被曝光的加工廠已經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關停,不過消費者們還是難免擔心:為什么不建議食用福壽螺,萬一再有福壽螺混入市場,該如何分辨?南京人愛“......
為促進《湖北省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用戶與權限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有效落實,保障用戶權限規范化管理與賬號核查清理工作順利開展,省疾控中心近日召開了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
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法定傳染病監測報告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規范和提升法定傳染病監測工作質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中心于2024年5月13-15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辦“2024年度全區法定傳染病疫......
同一健康研究院揭牌儀式暨“同一健康”創新發展論壇日前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行,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同一健康學科的發展。近年來,傳染病在不同物種和地域間的傳播與暴發,對人類、動物的生存和健......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生活垃圾采樣和檢測方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本文件規定了生活垃圾采樣和檢測的總體要求、樣品采集、樣品制備和樣品檢測,適用于為獲得生活垃圾基礎特性數據所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