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20 09:52 原文鏈接: 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水電開發或借勢復出

      總裝機容量達24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近期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此外,西藏藏木水電站和湖南黑麋峰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等水電項目也于近期通過核準,再加上部分被叫停的大型水電項目在下半年復工,這一系列的舉動都給了業界強烈的信號:國家的水電開發政策開始出現變化。

      業內人士指出,受節能減排壓力所迫,國家對水電項目的審批政策有趨松的跡象,水電發展有望在十二五期間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十一五”水電發展緩慢,或因地質災害頻發被妖魔化

      受一些現實問題困擾,近年來我國的水電發展幾乎陷入停滯,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發布的《2009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年報》顯示,2007、2008、2009年全國核準的水電容量分別僅有234萬千瓦、724萬千瓦和737萬千瓦,遠小于這幾年的投產規模,導致水電在建施工規模逐年迅速縮小,2009年底僅有6725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一位權威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年來,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加之水庫移民問題較為突出,新建項目核準處于停滯狀態。”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十一五規劃核準裝機容量至少7000萬千瓦,但十一五期限將近,大約只核準了不到2000萬千瓦。甚至部分通過核準的大型水電項目被叫停。2009年6月,金沙江中游的華電集團魯地拉水電站和華能集團龍開口水電站這兩個大型水電項目被環保部叫停。

      對于外界對水電項目可能會影響生態環境、改變地質結構等問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沒有科學根據證明水電站對生態有大的影響,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對水電可能帶來的危害有夸大的闡述。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們認為,水電開發對生態的影響,總體來說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

      張博庭告訴記者“水電開發在淹沒部分耕地、森林的同時會產生濕地系統,以國際上為例,凡是水資源開發程度高的國家,生態環境都很好。至于污染等生態破壞行為是后期人為的,通過加強管理可以控制。”

      今年云南大旱,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充分暴露我國在水資源調控的不足。張博庭表示,“水電建設能夠在利用水能的同時,發揮著調控水資源的作用。我國水資源調控能力落后,發達國家人均庫容高達3000m 3,而我國僅有500m 3,差距很大。現在我國洪澇災害嚴重,必須積極發展水利建設,以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用水需要。”

      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向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大壩建設引起的典型問題是阻斷回流、魚類受影響,最近幾年我們通過研究水生物習性,建設魚道,增加人工放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水生生物影響。水電替代火電能夠極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相信生態問題會隨著有關方面重視和完善得到解決。”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石成梁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相比水電開發引起的生態問題,溫室效應引起的環境問題才是最大的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水電開發借勢復出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數據顯示今年的節能減排形勢并不樂觀,記者從國家統計局8月3日的指標公報中查詢得知: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1.2%,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 .1%,以此測算,單位G D P能耗同比上升0.09%,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季度,全國單位G D P能耗更是上升了3.2%。

      張國寶在近日舉行的水電100年紀念大會上明確表態,根據最新規劃,為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屆時水電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只有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水電,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

      張國寶指出,我國水能資源世界第一,可開發潛力巨大,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以目前的1.85億千瓦(常規水電)計算水電開發利用率只有34%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60%~70%的平均水平。

      張國寶表示,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水電至少要出力9%,因為水電是中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當前減排形勢和中國做出的莊嚴承諾加大了開發水電的緊迫性,因此在做好能源中長期規劃時應該突出水電的戰略地位。”張國寶說。

      石成梁表示,水電的發展是滿足小康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水電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能源支撐。目前人均電力裝機指標美國高達3千瓦/人、日本2千瓦/人、韓國達到1.2千瓦/人,這是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到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我國至少要達到1千瓦/人,現在卻只有0.74千瓦/人。截止到上半年我國電力裝機總量為8 .69億千瓦,業界認為,到2020年我國裝機總量要達到13億―14億千瓦,因此未來尚有4億-5億千瓦的發展空間,未來要保持每年5000萬千瓦裝機總量。

      石成梁指出,水電開發是節能減排的要求。要實現我國單位G D P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45%,水電如果年裝機少于1000萬,則目標不能實現。

      張博庭認為水電發展是電力行業結構調整的必然需要。他告訴記者,前些年,水電發展受壓制,火電畸形快速的發展,間接導致煤價上漲、礦難不斷,電力行業面臨結構調整的一環,正是水電發展的一個契機。

      移民問題嘗試長效補償機制,盡量減少中間環節

      相比生態問題,移民問題是擺在決策者面前最棘手的水電攔路虎。

      記者在云南實地采訪時從多方獲悉,不同的水電站移民補償措施與標準存在差異,地區間相互攀比導致移民安置的成本較以往大幅增加,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克扣移民補償的現象。

      張博庭告訴記者,三峽工程通過國家統籌的形式解決了120余萬移民安置,這是業內移民安置的主流意見和方法。

      然而,必要的有益的移民方式探索一直在進行中,國家意在改變過去一次性賠償方式,建立起一種長效賠償機制。

      張向明告訴記者,2007年云南省政府針對金沙江中游電站移民提出“16118政策”,即“立足建立一種補償逐年定量遞增、補償期與電站運行期相同的長效補償機制;實行城市安置、城鄉結合安置、農業生產安置、分散安置、貨幣安置、就業安置6種安置方式并舉;建立一個產業發展資金;每人每年統一享受600元的后期扶持;具體賠償金額和方式由8種細則計算確定。運行3年,移民得到妥善安置,社會穩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收效甚好。”

      移民補償經費經過層層盤剝究竟有多少會到移民手中?一位當地水電公司的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我們企業給移民的補償假如有100元,經過眾多中間環節后真正最后到移民手中的只有2元。”

      石成梁此前曾親自操作過廣西梧州長洲水電站移民安置工作,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移民補償要直接發放到移民手中,減少中間環節的介入。當年長洲水電站補償款總計4億多元,補償款不經地方政府,由企業直接計算核準發放給庫區移民。移民每年領取補償,并隨著物價水平增長等因素做相應的動態調整,移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護,實行以來效果良好。石成梁認為解決移民問題,此經驗可以在廣大中小水電站推廣。

      移民補償由強制單一的一次性補助走向長效補償已經成為發展趨勢,業內專家研究顯示投資性移民政策一勞永逸。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高季章介紹道,投資型移民,即允許移民以征地費入股水電站;在電站運行初期,按照移民入股比例,國家將電站繳納的所得稅返還移民,地方政府將電站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返還移民;水庫移民入股分紅免交所得稅。該方案能夠有效地提高移民的經濟收入,改善移民的生存條件,并較好地兼顧國家、地方、企業和移民的利益。石成梁也對這一觀點深表贊同。

      針對水電開發中的一些不和諧現象,水電開發企業,水電從業人士呼吁建立移民信息管理系統,為移民搬遷安置后的生產生活發展提供后評價基礎。據悉,由三峽集團牽頭開發金沙江的移民管理系統正在試運行。

    相關文章

    世界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

    由我國研制的世界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日前在黑龍江正式投用。該裝置可以利用加熱新技術,對大尺寸金屬工件快速高效加熱,節能減排,帶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這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正在處理一塊重......

    新重慶跑起來|萬州:以“綠”生“金”闖新路

    每天早上,十余輛餐廚垃圾專用收集車會行駛在重慶萬州區的街頭,將全城定點位置的餐廚垃圾,收運至位于長江北岸的重慶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在這里,一桶桶餐廚垃圾經過復雜的工藝技術處理,會變成工業油脂......

    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古特雷斯: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

    當地時間3月22日,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辭中表示,“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中”。古特雷斯表示,人類正在通過過度消費、不可持續利用及全球變暖,加速消耗水資源這一“人類命脈”。古特......

    一滴水發6次電!這項世界之最全面建成

    12月20日,隨著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這個世界技術難度最高、單機容量最大、裝機規模第二大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一景(12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

    陳亞寧: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何出現眾多“湖泊”

    不久前,“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輿論熱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帶給人們哪些思考?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陳亞寧介紹,......

    重慶市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

    10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

    為實現“雙碳”目標,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節能減排

    一直以來,我國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節能減排,積極履行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承諾。其中,我國的對外投資在不少方面對全球減排有所助益。首先,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減少了這些國家的碳排放。我國對外投......

    生態環境部:新形勢下鋼鐵業應減污降碳謀出路

    “越是處于行業低谷期,企業越應苦煉內功,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以危機為契機,化壓力為動力。”這是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對鋼鐵企業的期許。當前,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并將其列入國家......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舉行

    8月4日,在“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現場,全國117所高校的247件作品進行了創意與實力的終極比拼。最終,廈門大學的“‘藍’能可貴——雙碳目標下的海洋能發電裝置設......

    管好水資源,仍需加大科學研究

    近日,水利部制定發布《2022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加快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推動以可用水量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與地下水超采治理,提高水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