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20 10:49 原文鏈接: 風投口味變了可再生能源轉換使用領域成香餑餑

      在第二屆中國(無錫)新能源大會上,多位風險投資企業合伙人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正從政府補貼驅動型轉向技術驅動性。預計未來5至10年,在無補貼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可與傳統發電成本相當。屆時可再生能源市場空間將大開,真正與傳統能源實現分庭抗禮。因此,風險投資企業開始向兩頭掘金,一方面更關注具有技術競爭優勢或突破性技術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另一方面轉戰可再生能源轉換市場(儲能和能源傳輸市場)。

      技術突破帶來發展黃金期

      作為最早一批投資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的風險家,德同資本、常春藤資本從不諱言收益豐厚。在海內外投資熱情高漲、貿易環境卻可能惡化的情況下,他們轉頭深挖可再生能源生產領域的未來空間。

      在風險投資多年前投下重注后,A股市場、海外證券市場正接過風投的接力棒,熱捧可再生能源企業。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明陽集團”)正在上演新一波中國風電企業上市神話。這是今年以來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規模最大的一起海外IPO,募資將超過5億美元;這也是路演首站首日就被搶購“一空”的IPO。作為明陽集團的投資方之一,德同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邵俊開心地表示,“明陽集團路演第一站定在香港,原以為香港投資者對風電業熱情不高。沒想到第一天路演結束后,我就接到摩根丹坦利負責人的短信,認購訂單踴躍、足夠完成全部募資任務。”

      面對早期成功的投資,風險投資家們冷靜地端視未來的機遇和當下的風險。記者發現,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領域正腹背受敵。在海外,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醞釀對中國太陽能生產企業出臺貿易保護措施;在國內,此前中國光伏低價招標、民企無一入選的事件暗示國內更傾向于國有企業。對此,常春藤投資發起合伙人付磊稱,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短期內仍具有低成本的比較競爭優勢。長期而言,我們將選擇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如能將能源轉換效率提高一至兩個點的企業,以規避低附加值激烈競爭的風險。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較為樂觀,“技術突破將帶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黃金期。我個人認為,未來5年內,在無補貼情況下,有些優勢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可與部分傳統發電成本昂貴的國家持平。”

      投資升級轉向高利潤環節

      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多位風險投資企業合伙人表示,正在尋找產業鏈升級帶來的機會,如能源轉換領域和能源使用領域。

      邵俊介紹,可再生能源分為三個環節,即能源生產;能源轉換、存儲和傳輸;能源使用。能源轉換、存儲和傳輸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為電力電子,包括電力電子器件、變速器;第二為大規模儲能電池,如鋰電池、釩電池、鈉硫電池等;第三為智能電網。至于能源使用則包括新能源汽車、LED、節能設備與裝置、合同能源管理等。

      德同資本和常春藤資本的合伙人都認為富礦在能源轉換、存儲和傳輸領域等高利潤環節。邵俊尤其看好儲能技術,“可以跨過白天黑夜,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與外界熱情投資鋰電池不同,德同資本鐘情于投資于釩電池。邵俊稱,“投資釩電池企業普能公司一年后,估值已經上漲了五倍。這主要因為普能公司擁有成功的模式。第一,產品運用范圍廣。釩電池既可以用于智能電網,也可以獨立發電。第二,借金融風暴之機,普能公司以幾乎白送的價格抄底了加拿大VRB Power System公司,迅速獲得釩電池領域的核心技術。”

      付磊則看到能源使用鏈上的市場空間,“中國節能市場有較大空間。我們投資了一家從事節電方案的企業,可為客戶年省電15%至40%。以年耗電上億元大戶為例,每年可節電約3000萬元。”

      當問及中國證券市場觸“鋰”狂漲的風潮時,邵俊稱,“過熱有風險,其實有市場需求并不限于鋰電池。如希望投資風險小,可考慮上游的負極材料、膜等,或者考慮下游的能源管理系統、散熱系統等”。

    相關文章

    研究提出直接再生退役鋰電池解決方案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郗凱、丁書江團隊聯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周光敏等人系統地分析了電池全生命周期中正極材料(鈷酸鋰、三元正極、磷酸鐵鋰、錳酸鋰)、石墨負極和集流體的降解機制、缺陷類型與表征方法,相關......

    生物質綠氫及氫基燃料/液體制備技術項目啟動

    近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重點專項“生物質綠氫及氫基燃料/液體制備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重大任務局材料能源處處長何京東以線上方式出席會議。武漢大學......

    青島能源所高電壓固態鋰電池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在高電壓固態鋰電池關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自然-通訊》、《先進能源材料》、《先進功能材料》和《化學學會評論》等期刊上。......

    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制氫裝置投產

    近日,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制氫裝置在玉門油田投產,所制氫氣純度達99.99%,通過輸氫管道、管式槽車等送至中國石油玉門油田煉化總廠等企業,實現從生產到利用的全流程貫通。由此,玉門油田......

    研究認為我國應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建設標準

    3月22日,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宋永永副教授團隊在Science上發表關于中國可再生能源對生態系統影響的Letter文章,提出中國應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建設標準。這是該團隊繼2023年2月之......

    兩會新三樣我國鋰電池產量增長25%

    導讀:兩會“新三樣”推動外貿問規模、優結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近日,兩會在中國北京召開。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李強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

    鋰離子電池或被取代?一文讀懂安全可回收的水電池

    據媒體報道,沈陽遼寧大學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聯合開發了一款“水性金屬離子電池”,簡稱“水電池”。由于科學家利用水替代了有機電解質,這意味著電池永遠不可能起火,也不會爆炸。并且該電池還可......

    歐陽明高院士: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有望突破40%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被稱為“新三樣”的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額達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月......

    科研人員創新推出廢舊動力鋰電池分離回收新工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綠色分離化學與清潔冶金課題組在廢舊動力鋰電池分離回收新工藝上取得新突破。課題組負責人陳繼介紹,我國動力鋰電池生產、使用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鋰電回收和循環利......

    替代性蛋白質或為碳減排開辟新天地

    荷蘭科學家研究認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質取代50%的動物產品,可以騰出足夠的農業用地生產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當于今天的燃煤發電),同時從大氣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期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