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建的南極天文臺擁有地球上觀測條件最好的天文臺地址,它將為我國的天文研究提供珍貴的數據。”與會專家表示。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導的中、澳、美聯合天文選址初步結果表明,南極冰穹A可能成為地球上的最佳“天眼”。目前,我國正在冰穹A籌建南極天文臺。
據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袁祥巖介紹,中國南極天文中心計劃在南極“冰蓋之巔”的昆侖站附近安裝3臺AST3,以組成一個望遠鏡陣。
冷湖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跡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銀河迢迢,仿佛沿著這條顛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進銀河、踏入群星。美景醉人。在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C區,中國科學......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以下簡稱“墨子巡天望遠鏡”)17日正式啟用,其首光獲取的仙女座星系圖片也于當日發布。這標志著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設備運行測試,望遠鏡設......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正......
8月24日開始,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洋。在此之際,我國的南極科考隊經過長時間的深入探索,在南極洲的邊緣海域,意外發現了一個蘊藏著豐富海洋生物資源的海域,堪稱南極洲的“海上糧倉”。這......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的巡天數據圖像不應當鎖在象牙塔,只供天文學家研究,應當向全社會公開,要讓公眾參與,了解宇宙。”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科學年會上,中國科學......
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維持在當前水平,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南極深海環流在30年內放慢40%,并使深海溫度上升,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由于密度較大而下沉......
近期,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GA)、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調查者號”前往南極洲東部開展多項科學研究。此次科學考察航行為期7周,團隊成員由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人......
13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由該臺牽頭完成了南極內陸太赫茲天文試觀測和通信收發等實驗。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太赫茲探測設備首次在南極內陸極端環境下成功運行。據科研人......
科技日報訊(實習記者張佳欣)科學家16日報告,南極冰蓋面積縮小至歷史最低水平,支撐南極洲地面冰蓋的較厚冰架暴露在海浪和溫暖的氣溫下。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表示,近日南極洲的海冰面積降至19......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相鄰的冰架在造成下游其他冰架不穩定方面發揮了作用。這項由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領導的研究還發現,思韋茨冰架旁邊的一個小型海洋環流(一種循環洋流系統)會影響其下方流動的冰川融水量。當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