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龍頭”――陶岔渠首樞紐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蓄水驗收,標志著大壩達到蓄水標準,具備了擋水條件。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的引水渠首。其主要任務是供水、灌溉,并兼顧發電。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上游引渠護坡、擋水建筑物、閘下消力池及電站尾水渠、兩岸岸坡防護工程、下游交通橋及管理設施等。該工程是丹江口水庫的副壩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標志性建筑。
陶岔渠首樞紐主體工程自2010年3月開工以來,工程施工單位中國水電十一局克服了陶岔電灌站復建工程交叉施工、南陽引丹灌區引水灌溉、 2011年漢江流域特大秋汛丹江口水庫持續高水位運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于2010年10月20日提前40天完成首倉混凝土開盤澆筑;2012年9月24 日,提前半年實現大壩達到設計目標。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順利通過蓄水驗收是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提供了前提保障,也為今年秋季主汛期后丹江口水庫試蓄水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今天(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8年來,這個貫通祖國南北的超級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帶來了哪些變化?看總量:8年輸水總量超586億立方米。看范圍:輻射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車“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22輛科普大篷車整齊地停放在淅川縣湯山濕地公園廣場。輕輕轉動手輪,小小的鐵錘就會敲擊兩側的鑼和鼓......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題: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8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線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備受矚目的引江補漢工程拉開建設帷幕。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這一工......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今天,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
3日,記者從浙江省水利廳獲悉,該省12座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錢塘江中上游水位出峰回落。2日7時以來,浙江全省大部有雨,浙西和浙南局部大到暴雨,衢州局部大暴雨。氣象預報3日、4日兩天該省部分有陣雨或雷......
本報北京2月19日電(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目前,黃河龍羊峽、劉家峽、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五大水庫總蓄水量327.96億立方米,其中龍羊峽、小浪底水庫蓄水量較近十年均值分別多11.13億立方米......
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最新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城區地下水壓采量超過30億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淺層地下水總體達到采補平衡。......
核心閱讀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工程啟動以來,南水成為北方40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超1億。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南水更是讓北方多地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問題得到了緩解。自南......
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陶岔渠首調水入渠水量達到150億立方米,沿線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中線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9座大中城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