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5-28 11:43 原文鏈接: 年營收615億法郎羅氏公布2019年財報

      羅氏于今日公布了2019年財報,整個公司全年實現收入615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8%,其中制藥部門收入485億瑞士法郎(+10%),診斷部門收入129億瑞士法郎(+1%)。營業利潤達175.48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19%;現金流增長13%到167.64億元。

      具體產品方面,原腫瘤“三劍客“貝伐單抗(70.73億,+4%),曲妥珠單抗(60.39,億,-12%)和利妥昔單抗(64.77億,-4%)基本保持穩定,新產品放量迅速:Tecentriq(18.75億,+143%),Hemlibra(13.8億,>500%),Ocrevus(37.08億,+57%)。中國區銷售額達到30.62億瑞士法郎,增長了36%。其中利妥昔單抗增長16%;HER2 franchise(Herceptin, Perjeta and Kadcyla)增長了59%;貝伐單抗增長了47%。

       截止到2019年底,羅氏雇員已經達到9.7萬人,29個研發中心以及23個工廠遍布全球(比2018年減少了一個研發中心,和3家工廠)。從雇員遍布可以看出,“4/2/2陣型”,除了歐洲大本營4萬以外,北美與亞洲雇員“兩前鋒”都各達到了2萬多人,與人員配比相匹配,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為羅氏最大業務來源,亞洲其中以日本與中國為主要業務來源。

    兩大事業部營收情況

    1.jpg

      主要營收貢獻依然來自藥物業務和診斷業務,分別為485億法郎和129.5億法郎,業務占比分別79%(占比約4/5),21%(占比約1/5)。

    1.jpg

      從兩大業務營收來看,喜中有憂,喜的是藥物業務增長強勁,但診斷業務卻增長略乏力。

      其中藥物業務總營收485億法郎,增長10.7%,頂住了同類仿制藥在歐洲的上市影響,腫瘤藥物,神經系統以及自身免疫藥物都大爆發,特別是這幾年大火特火的PD-L1腫瘤治療,Tecentriq(NSCLC非小細胞癌),Hemlibrateb(血友病藥物)爆發式增長給藥物部門業務帶來了強勁增長。

      簡單來看一下近年風靡全球大火免疫治療PD-L1(Tecentriq),有望成為NSCLC未來克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精準醫療”的運用,在市場上大展身手,PD-L1(Tecentriq)的銷量牛到飛起, 2016年上市,18年便拿下7.72億法郎,19年就飆到19億法郎,增長+143%爆棚,粗略估計五年內營收50億美金也不成問題了,一款創新型藥物的成功上市三年時間就能超越國內任何一家國內IVD上市公司企業營收,真是“神藥在手,銷量不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cohe中國在2019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達36%,銷售額也達到了30.6億法郎,占到藥物總營收全球的6%。

      診斷業務總營收129.5億法郎,增長3%,雖與藥物業務相比,只有占到總營收1/5,增長也欠佳,但羅氏依然在診斷的這條獨孤求敗的路上越走越遠,作為四大天王之首,遠遠甩開雅培的$77億,Danaher的$65億以及Siemens的$41億,最近收購狂魔Thermo擬104億歐收編QIAGEN(2019年營收15.3億美元),看來也是要向四大發出吼聲,爭奪四強搶位賽激烈進行中。

      診斷業務主要以免疫與血液篩查線領漲,其中免疫線貢獻率最高,大家可以粗略認為是cobas電化學發光的主要增長。簡直就是“全羅村的希望”近幾年不僅要保障自己的增長還要抵消羅氏診斷核心業務之一,血糖近20億法郎的業務一直跌跌不休的勢態)。

    1.jpg

    診斷事業線營收情況

    1.jpg

      中心實驗室Cobas系列與POCT accu系列

      營業收入78.19億法郎,同比增長3%,是診斷業務中貢獻最高系列產品,但與去年8%的增長相比確實略乏力,主要增長得益于中國以及Emerging market(新興國家)的增長。

      免疫診斷占據了中心實驗與POCT業務線56%銷售額,達到44億法郎,領銜增長,基數也最大,全球增長6%,2018年增長11%,2017年增長13%,雖然增長較往年低了一些,但基數大,免疫線在中心實驗室中依然占據羅氏半壁江山,多年以來對這塊業務的爭奪戰只有國外幾家巨頭,這幾年化學發光在國內各大廠家中你追我趕,進入百花齊放的盛況,乘著這波國產替代進口的風口浪潮,接下來價格戰也要開始廝殺蔓延到免疫實驗室業務中,畢竟免疫線占據了羅氏中心實驗室1/2的銷售收入,一塊大蛋糕值得為此放手一搏。

      臨檢生化增長1%,生化在中心實驗室已經被公認為紅海中的紅海,最為成熟,遭受價格戰暴擊,國產替代最為廣泛,羅氏在此業務塊增長1%,只能是穩中求進。

      總體來說,由于中心實驗室與POCT系列儀器持續性的投放,在中國,美國以及韓國得到了增長良好,在北美與亞太地區的增長迅猛,尤其來自中國貢獻增長,這部分增長也彌補了北美市場凝血業務的下降。

    1.jpg

      分子診斷線

      分子診斷2019年營收21億法郎,同比增長6%。2018年增長5%,2017年增長4%,增長率略有提升。測序業務,血篩檢測與婦女關愛檢測都有增長, cobas Liat system需求量持續加大,隨著US FDA 批準TV/MG的在Cobas6800/8800的檢測,Cobas6800/8800持續性增加婦女關愛檢測組合,HPV+CT/NG+TV/MG可以說是關愛女性“Cobas牌貼心小棉襖”

      區域上來看,亞太增長了16%,當然主要也是來源于中國,尤其為HPV檢測,從國內火爆的HPV檢測市場可以看出,是個非常優質的分子市場,可以參照國內上市公司,只要把分子一個產品線一個市場做好就能分分鐘做到上市,如創業板凱普生物,2019年7.36億人民幣,2018年銷售額5.8億人民幣,分子HPV就占據了4.4億,75%的收入來源,科創板2019上市的江蘇碩世,2019年銷售額2.9億人民幣,2018年2.3億,HPV檢測占據50%以上,新三板之江生物2018年2.2億人民幣,HPV檢測營收占比也很高。當然也包括國內業界大佬華大,達安,貝瑞,艾康,圣湘(圣湘剛提交科創板IPO,女性關愛檢測營收6000萬+,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注起來)等行業佼佼者在這個領域分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檢測,帶來了國內100多家分子核酸檢測的集體刷屏,秉承了國家有難,IVD匹夫有責的擔當,充分展示了我IVD行業集體責任感,一場疫情激發了IVD分子領域的斗志,羅氏在這場戰役中也不甘愿做吃瓜群眾,也較早較快上市了檢測新冠的試劑盒,要知道能夠為了中國這個單一市場而第一時間開發上市產品的大佬不多,畢竟大公司開發產品比較全局化,營收全球化。疫情讓羅氏大佬與國內IVD企業一同為中國并肩作戰,為中國加油,這一點是也足以證明羅氏分子診斷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期許。

      在此為IVD行業的我們而感到自豪,致敬為疫情做出貢獻的IVD中外企業,同時也感謝行業標桿帶的好頭。

    1.jpg

      血糖業務

      血糖業務19.1億法郎,同比增長1%,從數據上看與2018年相比是降的,也許是匯率差調整過后的增長。主要北美15%增長驅動,北美主要增長依然來自產品Accu-Chek Guide,但歐非洲中東與歐洲尤其是德國,意大利與英國由于持續醫保降價壓力,降了5%,北美與歐洲兩個大傳統血糖大市場相互抵消幾乎沒有什么增長。綜合最后幾乎不增也不降,畢竟北美是大頭,這是近年來第二次保持略微增長。

      血糖四大家近年來由于北美歐洲地區醫保下降,都在降價潮中艱難前行,甚至有退出之勢,幾大家紛紛易主,Bayer被Panasonic收入囊中,J&J被資本大鱷platinum equity收購,Nipro被國內三諾收購,留下Abbott目前血糖,在CGMS中殺出一條血路,憑借Libre瞬感系列力挽狂瀾。今年羅氏能在血糖業務上有增量,在血糖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能穩住大市場,確實下了苦功夫,止跌略漲實屬不易。

      當然血糖事業線如果一直是這樣的情況持續,恐怕也難以維持,CGMS至今只能靠Eversense的代理,手術植入型的技術無法短時間大規模推廣,推廣難度大,與Abbott的Libra相比優勢蕩然無存,隨著Abbott的free style Libre大爆發,火爆風靡北美,歐洲與日本,筆者認為羅氏的血糖老大地位恐怕在這兩年是不保了。筆者不禁想到了羅氏代理SYSMEX的血球,錯失了這么多年的自產血球線布局,同樣現在CGMS正是大火的時候,目前依然以代理Eversense為主,會不會也會錯失這次大爆發,希望筆者的顧慮是多余的,或許大佬早有自己的布局打算。

    1.jpg

      組織診斷(病理業務)

      組織診斷VENTANA系列2019年11億法郎,1%幾乎無增長,2018年營收11億法郎,增長10%,2017年增長11%,試劑消耗量的增多抵消了儀器營收的缺失,全球來看依然主要增長來源于亞太14%,尤其為中國增長貢獻較多。北美降了6%,值得一提的是Ventana PD-L1獲得了美國FDA的通過,增強了VENTANA組織診斷與藥物Tecentriq對NSCLC以及乳腺癌的從檢測到治療的全方位服務,相輔相成,診斷檢測幫助藥物業務,藥物業務反哺診斷檢測。筆者認為想要形成“診”到“治”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樣的組合可以是每個致力于醫療行業健康服務者的終極夢想。

    1.jpg

      診斷業務全球各區域銷售分布以及主要貢獻

    1.jpg

      羅氏2019繼續以免疫為主要產品線驅動增長,亞太為主要增長驅動6%,營收34億法郎,其中中國貢獻22.6億法郎,其次為拉美12%,基數較小8.5億法郎;北美保持平穩,不增不減,亞太營收首次超越北美的32億法郎;日本開始負增長-2%,5億法郎;最大營收來源非中歐增長乏力2%,近50億法郎。

      新興市場作為羅氏集團新動力,近幾年增長非常可觀,尤其為以下TOP7,總營收已經占到診斷業務33.8億法郎,總占比達到33/129=25%,1/4銷量。

    1.jpg

      2019年最暢銷產品

    1.jpg

      2019年Top sales分別為免疫診斷44億法郎,血糖19.1億法郎,生化18.2億法郎,組織病理8.5億法郎,血篩3.5億法郎前五任何一個產品的增長都將成為增長驅動,同樣任何一塊業務下降將對整體業務影響甚大,想到近些年的血糖一直沒有增長或略微增長,卻在下降對整體業務影響非常大,今年迎來了艱難的1%增長,又如免疫基數大一直引領診斷業務增長,保持6%以上增長,保持了一個強有力的業務增長后盾。



    相關文章

    羅氏、賽默飛、丹納赫等上榜2022全球市值百強上市公司名單

    日前,普華永道(PwC)根據全球上市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股票市值(marketcapitalisation)排出“2022全球市值100強上市公司”排行榜,蘋果公司蟬聯榜首,微軟升至第二位,沙特......

    2021年國外科學儀器公司營收和增幅排名

    上一篇,我們總結了各科學儀器或主要涉及科學儀器及消耗品企業的2021收入排名,本篇我們將更細致地剖析其收入和收入增長率。分析測試百科網整理了已公布財報的科學儀器公司2021年度的營收情況。具體如下圖:......

    Tosoh公布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財報專業組收入20億美元

    近日,在日本東京,Tosoh公布了其2022財年(從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的全年合并業績。合并凈銷售額為9,186億日元(82億美元),較2021財年增長1857億日元(25.3%......

    安捷倫半年報|Q2收入16.1億美元,2022年依舊穩步增長

    近日,安捷倫發布2022財年第二季度(Q2)財報,營收16.1億美元,同比增長5%。Q2亮點安捷倫Q2收入16.1億美元,同比增長5%,核心收入增長7%;按照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計算,凈利潤為......

    島津2021財報:收入4281億日元增9%,凈利潤增3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島津集團公布了2021財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島津集團在2021財年取得了創紀錄的業績,銷售額為4281.75億日元,比2020年增長8.8%;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472.89億......

    IVD上市企業2021年財報解析51家營收利潤大排名

    截止到4月28日11時,已經有51家IVD企業正式公布了2021年的全年業績報告。觀看企業年報,其實可以看出很多內容。比如,可以從盈利類指標和收益質量指標了解企業營運情況;從研發投入了解企業發展潛力及......

    賽默飛2022年Q1收入118.2億美元增長19%

    近日,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NYSE:TMO)公布了截至2022年4月2日的第一季度財務業績。第一季度收入為118.2億美元增19%,凈利潤為22.2億美元,凈利潤率為18.8%。中國Q1收入9.1億美......

    沃特世公布2022年Q1財報儀器銷售額增長26%

    近日,沃特世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Q1收入6.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09億美元增長13%,按照固定匯率增長16%。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Q1凈利潤為1.59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8......

    布魯克發布2022財年Q1財報,收入5.95億美元開局大好

    近日,布魯克發布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收入5.95億美元同比增長7.3%。2022財年Q1報告根據布魯克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22財年第一季度收入5.95億美元,同比增長7.3%、有機增長......

    吸金超10億,羅氏、雅培、西門子和賽默飛都在做這個領域

    哪怕是十年,亦或是五十年后,重新來回顧智慧實驗室產業的發展歷程,2021年無疑都是一個重要的坐標,而2022年將成為一個新的起點。這是在于,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新冠疫情的常態化,市場對藥物研發、生物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