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尖高校的王牌學科,集中大量的師資和其他資源來培養拔尖的學生,解決目前中國急需解決的科學和技術問題。
在今年被炒得火熱的強基計劃之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培養是中國高等教育中與之相似的一份樣本。
同樣是為了解決拔尖人才培養的難題而誕生,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培養與強基計劃之間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著許多的不同。中國本科教育如何培養拔尖人才?這是兩份讓人期待的答卷。
圖丨中國科學院大學
▎綜合評價
如何選拔出綜合素質優異,極具科研潛力,又有志于科學研究的好“苗子”?
強基計劃給出的答案是:綜合評價。而早在數年之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就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實踐。
關于選拔人才,國科大在部分省份探索實行了綜合評價的考核制度,不以高考成績“一考定終身”,而是采取材料審核、專家面試等方法,將高考成績、校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分別加權賦值,形成考生的最終成績。
2020年國科大的綜合評價方案中這樣寫道:國科大將組織專家審核考生的網上申請材料,綜合考察學生高中學習成績、特長、獲獎及參加社會活動等情況來進行遴選。
圖丨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入圍的考生將在高考結束后分招生省份組織綜合評價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專家面試、體育科目測試,部分省份還將組織筆試。
考生的綜合評價成績中,高考分數占60%,國科大測試成績占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10%,滿分值均將折算為與當地高考滿分值一致。
相比之下,強基計劃的入圍篩選和綜合評價則更強調高考成績的比重。
無論是普通入圍還是破格入圍,36所試點學校均要求考生分數在一本線上,部分高校還要求考生的高考分數必須超過一本線一定分值。最終的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的占比也被提高到85%,高校考核成績占比15%。
校測方面,盡管首輪強基計劃的面試考核還尚未開始,但由國科大往年的專家面試中,我們可以對這樣的評價方法窺見一二。
院士、專家做主考官,面試提問天馬行空,題目不設標準答案……早已有媒體報道過國科大的“奇葩”面試,稱這樣的考試答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唯有這樣的考試方式,才能夠真正篩選出理想高遠、品德優良、學業優秀、熱愛科學,并具備創新潛質的高中畢業生。同時,也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魔咒,為某科成績特別突出,總體成績又不差的考生提供一個機會。
▎學科實力
國科大自2014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國最早進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學,也是中國院士最多、科學家最多的大學,同時還是中國擁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最多的大學。
一向以研究生培養和科學成果蜚聲海內外的國科大,十分清楚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在本科階段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品質,因此在本科生培養層面極為重視數理基礎,并在其實力最為雄厚的優勢學科中開展本科教育。
2020年,國科大共13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其中理學6個,工學7個。10個專業對應的一級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全國前2名或前2%),12個學科為A類學科(全國前10%)。幾乎所有招生專業,實力都是全國頂尖。
而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的招生專業則以數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為主,同時也開放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招生。
據統計,本次強基計劃的招生共面向考試開放了36所高校的184個專業,其中26個專業對應的一級學科為A+,約有55%的專業對應A類學科。
除14個未參評學科外,所有高校開放招生的專業對應一級學科均在B類(全國前40%)及以上。
▎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上,國科大與強基計劃的本科生培養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二者的培養方案之間卻各有特色,各具優勢。
依托于中科院所擁有的全國最為優質、最為雄厚的科教資源,國科大本科人才“科教融合”的培養方式也展現出了絕少有高校能夠與之匹敵的競爭力。
國科大并非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其所采取的培養方案國內任何一所高校都難以復制。獨一無二的豐厚資源和小而精的本科生規模,讓它能夠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最優秀的師資和最豐厚的科教資源所帶來的紅利。
本科生培養方面,國科大采用“三段式培養”,兼顧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學習和科研實踐。不僅所有學生入學后都有2次機會可以自由進行轉專業,而且所有教授專業課的老師均有正高級職稱,更有十余位兩院院士親自為本科生上課。
此外,國科大還為每一位學生配備院士、杰青級別的學業導師,和由知名學者擔任的“科學家班主任”,在科研和生活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
圖丨院士親自為本科生授課
目前,與國科大建立合作的高校可接收的訪學人數,已經遠超在讀生人數。從現有的經驗來看,國科大絕大多數的本科生都有機會能夠進行為期半年的公費國外訪學。
同時,學校還有能力安排學生前往中科院各研究所進行實打實的科研訓練,提供尖端的儀器供本科生每個人獨立使用。
圖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
而強基計劃的最大亮點,就是其本研銜接的培養模式。
多數高校采取“3+1+X”的模式進行本碩博銜接式培養,其中“3”為3-4年的本科學習,表現出色者可以進入1年的銜接培養階段,并在本校直接攻讀博士。
試點高校同樣在師資配置、科研訓練、國際交流等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作出了承諾。如為每一位學生配備導師,科研平臺優先開放、優先推薦優秀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等等,不同學校對于學生的資助和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
同時,為了避免人才流失,試點高校也在招生簡章中強調,報考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或不得轉到強基計劃招生之外的專業就讀。
2014年開始招收畢業生之后,國科大已經向社會交出了幾份答卷。
2018年的首屆畢業生人數290人,247人將繼續深造,占畢業人數的85.1%。本科生深造率居140所“雙一流”高校首位。
2019年畢業本科生309人,7人取得雙學位;271人繼續深造,深造率高達87.7%,其中69人選擇出境留學。本屆本科生參與撰寫學術論文達60余篇,部分論文發表在《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上,學術成果突出。
圖丨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屆畢業生合影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在數代中國人的心頭盤旋,人們對于中國高等教育拔尖人才的培養已經翹首以盼了太久。
而如今,國科大、強基計劃以及諸多高校的種種新的嘗試也讓人們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充滿期待。我們有理由相信:終有一天,會有世界級的大師從這里走出來。
3月20日至22日,“科技引領振興·院士智匯遼寧”東北等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遼寧沈陽舉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出席活動并講話。54位中國科學院......
3月17日至19日,華南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代金濤和3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出席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
據溫州肯恩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4日上午,溫州肯恩大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全體行政員工大會。校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剛部署2025年學校重點工作。校領導班子全......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近期成功研制出厚度僅為頭發絲直徑的二十萬分之一的單原子層金屬,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大面積二維金屬材料的制備,開創了二維金屬研究新領域。這種材料未來可以為超微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25年2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025年2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25年5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
在中國科學院2025年度工作會議期間,我懷著崇敬與期待參觀了重新開放后的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紀念館位于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隆冬時節,這里群山環抱,松柏掩映;逶迤靜謐,青山無言。似乎無......
2月9日至10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春第一會”,專題部署推進搶占科技制高點重大科技任務。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主持會議,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出席會議。......
政府采購意向公告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25年6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