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1-25 14:26 原文鏈接: 青島能源所實現細胞內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的直接測量

      靜電相互作用在酶催化、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蛋白質-DNA/RNA相互作用和H+的轉移等生物反應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絕大多數蛋白質都是在細胞中執行其功能,復雜細胞環境可以擾動蛋白質的靜電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蛋白質設計研究組研究員姚禮山團隊在細胞內原位定量測量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應用核磁共振技術和雙突變循環(double mutational cycle,DMC)方法,測量了細胞內IgG結合蛋白質GB3中的8對電荷相互作用,并與在胞外條件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研究表明,蛋白質GB3中5對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沒有明顯變化,另外3對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減弱了70%以上。進一步研究表明,細胞內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強弱與蛋白質折疊轉移自由能有關,折疊態和解折疊態的轉移自由能都影響細胞內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盡管后者通常比前者的影響更大。研究結果凸顯了在細胞內直接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蛋白質功能的重要性。

      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人才項目、中科院青促會項目和山東能源研究院科研創新基金等項目支持。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10154

    在胞外條件和細胞內測量的GB3電荷對之間靜電相互作用的相關性


    相關文章

    揭示MXenes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洪波、副教授李介博等合作,發現了MXenes中電子能量弛豫新通道,揭示了MXenes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

    我國科學家首創蛋白質動態結構AI建模方法

    科技日報記者劉園園西湖大學12月8日公布,該校人工智能(AI)講席教授李子青團隊與廈門大學、德睿智藥合作,首創研發了能夠刻畫蛋白質構象變化與親和力預測的AI模型——ProtMD。這是第一個嘗試解析蛋白......

    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組學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獲突破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團隊聯合加拿大約克大學、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員在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組學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動在線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

    蛋白質形狀有助檢測帕金森病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人士和帕金森病患者脊髓液中一組蛋白質的形狀不同,這些蛋白質有望用作檢測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標記物。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志。許多人類......

    聚集態蛋白質相互作用組的交聯解析方法獲揭示

    近日,我所蛋白質折疊化學生物學創新特區研究組(02T5組)劉宇研究員團隊、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征研究組(1810組)張麗華研究員團隊,以及西湖大學張鑫教授團隊等合作,通過系統性調控綠色熒光蛋白發色團的......

    蛋白質5D圖像是什么?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生成了蛋白質的五維(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相關研究發表于近期出版的《光學快報》雜志,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微小尺度......

    新型量子表有望快速精確測量光—物質相互作用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由激光和氦原子組成的量子秒表,能以“全新方式極其準確地測量時間”,而不必像其他時鐘那樣計時。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研究》雜志。最新研究負責人瑪塔·博霍爾茨解釋稱,......

    《科學》:人工智能幾秒便可設計“原創”新蛋白質

    今年6月,韓國監管機構批準了首款由人類設計的新型蛋白質制成的新冠肺炎疫苗。該疫苗基于一種球形蛋白質“納米顆粒”,由研究人員在10年前通過勞動密集型試錯攻關研制而成。現在,隨著人工智能(AI)的巨大進步......

    華東理工大學蛋白靶向降解策略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錢旭紅和副教授楊泱泱課題組在蛋白靶向降解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自噬途徑依賴的具有內質網靶向能力的DNA納米材料用于降解膜結合細胞器內的蛋白質》為題發......

    1953年首度預測:“β波紋片”蛋白質結構獲證實

    1953年,科學家首次預測了一種名為“β波紋片”的蛋白質結構。約70年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出了這一結構,并使用X射線結晶學對其進行了詳細表征。這項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設計并制造出基于波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