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能源緊缺和溫室效應等嚴峻問題,尤其在我國“雙碳”目標下,發展低能耗、低碳排放量的膜分離技術,在氫氣制備與純化、二氧化碳捕獲等重要工業氣體分離等領域備受關注。
其中,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由于其結構多樣性、規整孔道、高孔隙率及豐富表面化學性質等優勢,展現巨大應用潛力,有望成為新一代理想分離膜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維慎、副研究員彭媛團隊通過設計一種簡便的原位生長結合限域界面聚合的新型制備策略,提出了軟-固態型無缺陷金屬-有機框架復合分離膜新概念,實現了對尺寸差異極小的氫氣和二氧化碳(H2/CO2)的高精度分離。該新型MOFs膜的分離性能遠超迄今為止報道過的所有MOF基分離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并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文章。
新型MOFs膜是怎么制備的呢?研究團隊介紹,他們首先在商業化廉價柔性多孔有機載體上,生長出微米尺寸、準垂直態、離散型的層狀Zn2(Bim)4固體MOF晶粒,通過充分暴露Zn2(Bim)4晶粒層間的二維直通分子篩孔道,以實現氣體傳質。
隨后,研究團隊通過限域界面聚合操作,構建了軟性聚酰胺-固態Zn2(Bim)4相連的模塊化網絡結構。該具有納米厚度和高度交聯的聚酰胺網絡,可緊密連接于相鄰Zn2(Bim)4晶粒側面,形成了晶間非選擇性缺陷全覆蓋同時保障Zn2(Bim)4層間直通孔道全開放。
上述無缺陷分離膜在氣體分離應用中具有獨特優勢。結果表明,準垂直態Zn2(Bim)4晶粒層間二維直通孔道為氣體主要傳質通道,從而獲得超高的(H2/CO2)篩分精度,分離選擇性比已報道的其他MOF基分離膜提升了一至兩個數量級,達到1084。
此外,該膜材料熱及水熱穩定性極佳,且耐受可凝性氣體溶脹;90°連續彎折50次或卷為3 mm直徑圓管(迄今最大膜彎折曲率)后,膜性能保持不變。
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制備策略及獨特無缺陷膜結構概念具有很高的普適性,形成的ZIF-67、ZIF-8 等其他軟-固態型無缺陷復合分離膜均呈現優異(H2/CO2)分離選擇性,遠高于其他ZIF-67或ZIF-8基分離膜材料。
該工作充分發揮了MOFs材料高分子篩分能力、聚合物極佳柔性、載體廉價易得、制備策略簡便易放大等多重優勢,為創制具有工業應用前景的MOF基膜開辟了一條全新道路。未來憑借模塊化功能設計策略,可定制特異性分離膜用于指定分離體系的精準識別、分離與純化。
《德國應用化學》期刊編輯評價該工作稱“同行評議一致評價該工作非常重要”,“僅有不到5%的工作可獲得如此積極的評價”。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7577
柔性軟-固態Zn2(Bim)4 SSCM結構示意圖(左)以及H2/CO2混氣分離應用(大連化物所供圖)
12月30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組織評選的“2024年度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十大新聞”在京發布,內容涵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戰略、增儲上產、科研鉆探、轉型發展、數字化建設等方面。據悉,此次評選歷時1個月,由2......
2024年11月28日-29日,自然科學基金委第390期雙清論壇“面向‘雙碳’目標的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在廣州召開。本次論壇由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信息科學部、地球科學部以及計劃......
10月24日,由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豫皖能源材料前沿技術研討會”在哈工大鄭州研究院舉行。本次會議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主題,匯聚河南、安徽兩省能源材料領域......
今年以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不斷取得新成效,7月發布的《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將設備更新的支持范圍擴大到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力支持大規模設......
上海市國資委關于印發《關于推進市屬國企支持南北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聚焦三個重點。聚焦科技創新。用好寶山區“科創中心主陣地”、金山區“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政策優勢,在“三城兩園一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今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國家戰......
為全面總結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雙碳”重大宣示以來工作進展成效,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了《碳達峰碳中和案例選》一書,已由黨建讀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國已提出“雙碳”戰略目標,然而,目前我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100億噸以上,大規模深度二氧化碳減排需求迫切。大力推廣人工碳匯技術成為當務之急。為實現我國二氧化碳大規模深度減排,推動多途徑人工碳匯協......
在雙碳背景下,可持續航空燃料是當下航空業碳減排最可行的關鍵路徑,但目前我國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供需市場尚未被完全激活。在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寧波鎮海煉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莫鼎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需要資源、能源、資金和科技的大量投入,更需要大批復合型、創新型專業人才。”在正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呼吁,加強“雙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