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9 09:42 原文鏈接: 日本將福島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為5級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3月18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這是日本迄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員18日在記者會上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2號和3號機組的核泄漏等級為5級,4號機組的核泄漏等級為3級。

      本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將此次事故的等級初步定為4級。據報道,由于最近幾天發生了反應堆燃料熔毀、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質的情況,該機構根據國際標準將事故等級提升到5級。

      歷史上,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定義為最嚴重的7級。

    俄專家預測事故前景

      據新華社特稿(楊舒怡)俄羅斯物理和動力工程研究所核專家根納季·普沙金17日建議,日本與其派直升機灑水,以期降低反應堆溫度,不如先集中精力恢復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電力供應。

      普沙金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福島第一核電站“需要啟動循環泵,至少1臺,或許不是開足馬力。但我不確定他們供電是否充足”。

      按照他的說法,送往核電站的柴油發電機和移動發電站“無法提供足夠電力”,應先想辦法恢復供電。

      談及直升機灑水、給反應堆降溫,普沙金認為,這種辦法“只能撲滅森林火災。”日本自衛隊17日出動兩架CH-47型直升機,12分鐘內在核電站上空灑下大約30噸海水,意在給反應堆降溫并為乏燃料棒水池加水。東京電力公司當天著手恢復部分機組的電力供應,以期重啟反應堆冷卻系統。

      普沙金說,福島第一核電站當前狀況與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不同,“不能加以比較。完全是兩碼事”。他解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確實起火”,隨后爆炸使放射金屬钚和鍶進入大氣高層;福島第一核電站“沒有起火,沒有可以燃燒的物質,沒有石墨。頂多只會冒出白霧”。對乏燃料棒水池著火的擔心缺乏科學依據。

      福島第一核電站共6個機組。地震后,核電站自動保護系統啟動,3個反應堆停止運行;另外3個反應堆震前便處于停運狀態。停堆后,先前反應產生的放射物質繼續衰變并產生熱量,如銫的半衰期為100天。

      普沙金預期,福島第一核電站幾個反應堆可望在10天內降溫。據普沙金估算,在核電站周邊30公里避險半徑以外地區,輻射水平可能超標3至5倍。“輻射危險程度取決于燃料消減情況和總共生成多少銫。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銫仍會留在乏燃料棒水池內。”

    世衛組織談日本防輻射措施

      據新華社特稿(林昊)世界衛生組織17日說,日本政府為防止民眾受輻射傷害所采取措施符合世衛組織建議,尚沒有跡象表明日本出口食品存在安全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17日在官方網站發布民眾應對輻射的最新指南,涉及如何減少輻射風險、輻射對食品安全影響等方面。

      世衛組織介紹,福島第一核電站開始泄漏放射物質后,日本政府疏散核電站周邊20公里區域內居民,要求身處20公里至30公里范圍內的民眾不要外出。這一聯合國專項機構認為,迄今為止,第一核電站泄漏的放射物質量不大,公共衛生風險較小。

      指南說,核電站事故時,核電站工作人員和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的救援人員面臨嚴重傷害風險,但普通民眾受到大劑量輻射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民眾遠離核電站情形下所面臨風險遠小于核電站附近居民。

      世衛組織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的放射物質主要是放射性銫和放射性碘,影響健康程度取決于人體所受輻射量。輻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人體會受到嚴重傷害。世衛組織的指南建議,如果民眾受到輻射,返回室內后應在入口附近脫掉衣物和鞋子并裝入塑料袋密封,隨后通知政府處理;自己則用溫水、香皂淋浴或泡澡。

      政府建議不要外出的情況下,民眾應盡量留在沒有窗戶或其他較封閉的房間內,關掉制冷、取暖設備以及其他通風裝置。

      世衛組織同時提醒,服食碘化鉀片可以減少人體對放射性碘的吸收,一定程度上減少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不過,碘片不是“輻射解毒劑”,對外部輻射或其他放射物質不起防護作用,且可能致使部分人群出現并發癥。民眾應在政府明確建議后再服用碘片。

      至于第一核電站事故是否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世衛組織說,日本并非主要食品出口國,尚沒有跡象顯示日本食品引發跨境食品安全風險。即使在日本國內,對放射物質污染食品的擔憂僅限于第一核電站周邊地區。

    相關文章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溫度響應機制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學研究團隊揭示了海冰漫射衰減系數的溫度響應機制及其對北冰洋的潛在影響。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湖沼學與海洋學》。論文通訊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員許......

    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實驗室錦屏大設施正式投入科學運行

    12月7日,國投集團雅礱江水電與清華大學校企共建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簡稱“錦屏大設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備實驗條件,標志著世界最深、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正......

    市場監管總局批準建立6項國家計量基準和廢除3項國家計量基準

    12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批準建立6項國家計量基準和廢除3項國家計量基準的公告。原文如下: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批準建立6項國家計量基準和廢除3項國家計量基準的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

    科學家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團隊,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及高時空分辨率產品(CARE)。這是目前我國構建的國際最高精度地表太陽輻射監測系統,......

    單細胞納米藥物及亞細胞結構無標記原位同步輻射成像技術獲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團隊在《自然-實驗手冊》(NatureProtocols)上,發表了題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華東監督站對石島灣1號機組核島基坑進行驗槽檢查

    近日,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組織檢查組對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1號機組開展了核島基坑負挖驗槽檢查。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具有業主新、工程建設模式新等特點。華東監督站......

    植物揭秘|光譜不變理論研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方紅亮總結了光譜不變理論在過去二十余年的相關研究,并于近日在《環境遙感》上發表綜述文章。文章系統梳理了光譜不變理論的提出背景、光譜不變理論的建模原理以及光譜不變量的......

    核污染水排海,如何用科技守住輻射環境安全線?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強調,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狀況總體良好,未發生......

    規范輻射檢測!生態環境部門發布固定式碘化鈉γ譜儀連續監測重要通知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固定式碘化鈉γ譜儀連續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

    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海經”系統,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

    10月3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載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發布了我國首張超深水三維地質勘探圖,標志著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